(壹)平海古城1號古城樓。位於惠東縣平海鎮,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1394)。這座古城被稱為鐘城,因為它的開關像“燕尾鐘”。四座清末修建的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城東門正前方建有弧形高墻。上端有壹條小溪,稱為鐘誠的“鐘耳”。城內有七星井、戲臺、寺廟、祠堂、民居。壹排排清末建築形成“十字古街”,貫穿四座門樓。程門鐵塔是當時最高最宏偉的建築。以西門為例,門厚14m,高2.4m,寬2.5m,塔長16.8m,寬10.6m,總占地面積178m,總高7。l米。塑形洗滌。雕梁畫棟,充滿民族建築特色。2.惠州古城墻,位於市橋西米尚街至北門渡口站,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i3s9)惠州城擴建時。它覆蓋著藍紅色的石條,用泥土夯實。城墻周長1255丈,高1.8丈,現保存完好。(2)宗教建築1,泗州塔,又名西山塔,東坡塔,又名盛達塔,位於惠州西湖之巔。唐高宗隆碩三年(公元633年),西城有壹個有名的和尚,名叫僧伽法師,來到中州,南下東淮,在泗州(今江蘇省宿遷縣東南)建了壹座寺廟。唐中宗親筆題寫的《普賢寺》曾壹度名噪壹時。唐宋時期的人善信佛,佛塔聞名全國。徽州當時也在西山修建了這座寶塔。泗州塔為八角柱建築,磚砌,共七層。逐級降低,達到37.37米。人們登上泗州塔,整個徽州城壹覽無余。東坡有詩說“山吐月,玉塔臥淡藍”。2.徐沖概念。位於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區,東晉鹹和年間(公元327年)萬所建。當初葛洪在南安修煉煉丹,晉襄帝興寧年間,81歲的葛洪煉丹出家為道,晉安帝義元;葛洪洞初建時,唐玄宗天寶年間擴建為葛洪寺,宋元時哲宗賜額改為“徐沖關”。徐沖取“天貴生於元初大元之前,賦有自然之靈,沖向虛空遠不知其極”之意,為道教第六洞第三十六福地。1945年,廣東區軍政委員會、東江縱隊司令部成立。它曾經位於這裏,徐沖的概念在清朝同治年間重建。有寺廟、方丹和齋堂,總建築面積4400多平方米。1985,由香港圓玄學院及社會各界人士贊助,精工修繕,列為全國重點道觀,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坐落在西湖岸邊的圓明寺建於唐代。它是中國著名的古代道觀之壹。此後屢毀屢建。有明代修建的山門,清代修建的左傾大殿,歷代遺留下來的碑刻、繪畫等文物。4.黃龍寺位於博羅羅浮山南麓,玉女山下,是羅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奇觀之壹:是葛洪西安舊址和柳巖在王楠修建天華宮的遺址。左邊是晉陽門,右邊是升門。前面是雲華門、雲華閣、甘露閣、玉蓋閣,都是宋代破壞的。65438至0992,香港青松館投入重建工作。已建成的雲清殿和雲石殿是黃龍寺的主要建築。整個建築雕刻精美,工藝精美,規模宏大,金碧輝煌。5.華壽臺,位於羅浮山南麓,是著名的佛教勝地。華壽臺,又名華壽寺,始建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相傳有500真人聚集於此而得名)。明朝萬歷年間,佛教在羅浮山興盛時期有十八座寺廟,華壽寺被稱為“第壹禪林”。原大雄寶殿和鐘樓毀於1964。從65438到0987,香港同胞關先生集資重建。現在有望海觀音、雙龍戲珠、鯉魚躍龍門、大雄寶殿等塑像,還有壹座普通的三千佛龕塔。(3)九龍峰祠堂壇廟樓1。位於惠東縣平山東南4公裏處,因九脊蛟龍而得名。以譚公祖寺為中心,有10多座寺廟亭臺樓閣和動人的神話故事。據說600多年前,譚小時候在這裏放牛,後來成仙了。後來,為了紀念他,他建了壹座廟亭。祠堂建於元末,清道光三年重修。寺內建築精雕細刻,精致美觀。門口有壹對石獅子和壹副對聯。2.桂山縣龔雪(夫子廟),位於惠城區橋東惠新中街,建於泰二年(1325),專為孔子服務。“又名孔廟,明清時期,龔雪是闡發教化人才的好儒,有廳堂,有廳堂,有門。65438年至0994年,政府撥款重建,整個建築藝術結構層次分明,嚴謹細致,簡潔精致。(4)書院堂慈堂樓,1,胡風書院,位於徽州西湖,宋代建於銀崗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遷至此處。院中有亭臺樓閣,有梯田,有沼澤地,後院荒蕪。嘉慶六年,知府在冰夷慢慢重建。1996年改為惠州師範學校,解放後改為惠陽師範學校。文革期間改為會議招待所。1978年復校為惠州師範學院,1979年改為惠陽師範學院。1993,改到惠州學院。目前,校園前建的古牌樓上鐫刻著嘉慶名人宋虎(1801)所寫的碑文。牌匾上寫著“胡風書院”,對聯上寫著“人文小景古鄒魯”。書法莊重精致,蒼勁超然。2.黃家洞。位於惠城區橋西西環路西二路,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為磚木結構,三進三出,總面積約700平方米。整個建築宏偉,基本保存完好。(5)紀念碑1,鳳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惠州市西湖西岸鳳山。建於1984,被稱為“鳳山齊昊”。紀念碑高16.7米,底部寬6.4米。聶元帥為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題詞。基座正面鑲嵌著青銅銘文。講述了東江地區漫長的革命鬥爭歷史。紀念碑的另外三面是梅花、松枝、紅棉的銅鑄圖案,象征著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質和革命情操。紀念碑後面是高高長長的彩繪墻:虎門銷毀鴉片,誓死清剿土地,東部會戰勝利,保衛蘇區,抗日戰爭,解放凱歌。壁畫生動地詮釋了碑文,向人們展示了東江人的光輝歷史和不平凡的戰鬥歲月。紀念碑廣場莊嚴肅穆,廣場兩側整齊排列著近百株松柏。紀念碑前有六座花崗巖雕像,分別是消滅鴉片、同盟成員、東江農民兵、紅軍戰士、抗日女兵、解放軍戰士。每尊雕像高3.6米,栩栩如生,再現了百年來各個歷史時期東江兒女的英雄形象,現已成為我市新的旅遊景點。2.葉挺紀念館,位於惠陽市淡水鎮。成立於1987,葉挺:惠陽秋長鎮周田鄉人,l896年9月10出生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壹位15歲的老人,就讀於惠州官立中等農業學校,16歲轉入黃埔陸軍小學,走上了求真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3月4日1946,去延安途中意外身亡。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北伐虎將,抗戰嶽飛”。紀念館內陳列的文物、照片、圖片充分反映了葉挺光輝的壹生,現已成為惠陽的壹大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墓園建有王朝之墓雲。坐落在西湖孤獨的山麓。北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蘇軾的妃子王朝雲因病去世,葬於此處,時年34歲。蘇皖寫了新的墓誌銘,稱贊朝雲“敏而義,師先生忠而敬”;清道光初年,徽州胡風書院講學,著名學者林兆龍為劉茹亭墓題寫對聯。“夢如夢,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永不生長,永不死亡,永不汙濁,不增不減。”並請人刻石,將頂部與亭子兩側的柱子連接起來。改造後,醒目時尚。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