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丘逢甲的關於臺灣的詩

丘逢甲的關於臺灣的詩

1. 丘逢甲關於臺灣的詩句

丘逢甲關於臺灣的詩句 1.有關臺灣的詩句

往事

丘逢甲

往事何堪說?征衫血淚斑。

龍歸天外雨,鰲沒海中山。

銀燭鏖詩罷,牙旗校獵還。

不知成異域,夜夜夢臺灣。

天涯

丘逢甲

天涯斷雁少書還,夢入虛無縹緲間。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鬢先斑。

沒番親故淪滄海,歸漢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離同死別,不堪揮淚說臺灣!

《望大陸》於佑任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望)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2.哭臺灣 丘逢甲的這首詩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流淌。

臺灣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

出自清代丘逢甲《春愁》(又名《哭臺灣》),原文為: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中日甲午之戰,中國戰敗。光緒二十壹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的馬關同日本政府簽訂中日和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光緒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1896年5月5日),即《馬關條約》簽訂壹年後,丘逢甲痛定思痛,寫下了《春愁》這首詩。

作者簡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漢族,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誌士。

丘逢甲少有詩名,內渡前所作已多,但代表其詩歌思想、藝術成就的,是內渡後的作品。這部分詩約1700多首,以懷念臺灣和感憤時事之作最為突出。這些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內容,以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譴責清政府的昏聵無能為主題。

搜狗百科-春愁

3.丘逢甲的愛國詩句

1、《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2、《韓江有感》

清代:丘逢甲

道是南風竟北風,敢將蹭蹬怨天公。

男兒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

3、《巖泉義士祠》

清代:丘逢甲

望帝魂歸怨海棠,哀歌有客殉潮陽。虞淵落日青衫淚,古井寒泉碧血香。

勝國衣冠留異代,秀才性命答先皇。轆轤壞盡遺祠在,獨拜秋衙老樹旁。

4、《題陳老蓮畫石芝萱草》

清代:丘逢甲

憂來不可解,且寫忘憂花。更寫石上芝,筆端英英生紫霞。

中原剩此埋憂土,縱不忘憂亦徒苦。采芝聊作高山翁,留取丹青照千古。

4.溫總理再壹次中外記者會上回答記者問題、有關臺灣

是丘逢甲在1896年寫的詩《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當時,因為詩人始終未能忘記甲午戰爭簽訂的《馬關條約》,它是在1895年春天發生的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臺灣本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詩人生於斯、長於斯,想不到滿清賣國政府竟將它割讓給了日本。

看見春山,聯想到臺灣的青山綠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觸景傷懷了。春愁難遣,看山落淚,正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和故鄉山水的熱愛。末兩句詩中,詩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臺灣被割讓時,四百萬臺灣人民同聲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這壹催人淚下的情景生動地表明了全體臺灣人民是熱愛祖國的,臺灣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這首詩的動人之處是因為它真實而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情感和心聲。

5.丘逢甲寫的哭臺灣是什麽意思

這是壹首即景抒情詩。詩的大意說:春回大地,面對著春天的景色,引起我無限春愁,這春愁無涯無際,難以排遣,勉強觀望山景,仍然難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驚心動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淚下。四百萬同胞都為此傷心萬分,同聲大哭,因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讓了臺灣。

作者是臺灣省苗栗縣人,近代愛國詩人。清政府割臺灣給日本時,他曾領導義軍抗日,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失敗後退到大陸,他心懷故土,想起家鄉被侵略者占領,家愁國恨交織在壹起,對著春景,不免有“感時花濺淚”之慨。全詩直抒胸臆,十分感人。

6.十首與臺灣有關的詩詞,看明清詩人怎麽寫臺灣

1.《送羅子木往臺灣》明 張煌言中原方逐鹿,何暇問虹梁!欲攬南溟勝,聊隨北雁翔。

鱟帆天外落,蝦島水中央。應笑青河客,輸君是望洋!2.《送人之臺灣》明 盧若騰臺灣萬裏外,此際事紛紜。

物力耕漁裕,兵威戰伐勤。水低多見日,涯遠欲無雲。

指顧華夷合,歸來動聽聞。3.《東巡臺灣恒春》清 丁日昌東瀛已是天將盡,況到東瀛最盡頭。

海水自來還自去,罡風時發復時收。徙薪曲突知誰***,銜石移山且自謀。

飽聽怒濤三百裏,何人赤手掣蛟虬!4.《初抵臺灣柬書都諫》清 六十七茫無涯涘海天春,篷轉雲飛辨不真。彩鹢乘風穿雁嶼,繡衣銜命跨鯤身。

番黎樂享承平久,士女歡迎氣象新。萬裏故人初把臂,相看先問近詩頻。

5.《臺灣吟》清 王禮唐人鼓楫涉風潮,坊裏雜居欣***招。雖是姓名編戶籍,算來土著正寥寥。

6.《海上望臺灣》清 王松如此江山坐付人,陋他肉食善謀身。乘桴何用頻回首,懶學長沙論過秦。

7.《送頌臣之臺灣》清 丘逢甲題註:丙申稿,清光緒二十二年作親友如相問,吾廬榜念臺。全輸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棄地原非策,呼天儻見哀。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

8.《往事》清 丘逢甲題註:丙申稿,清光緒二十二年作往事何堪說,徵衫血淚斑。龍歸天外雨,鰲沒海中山。

銀燭鏖詩罷,牙旗校獵還。不知成異域,夜夜夢臺灣。

9.《春愁》清 丘逢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10.《臺灣哀詞》清 洪繻風雨吹頹鎮海臺,江南又閱庾生哀!乾坤欲老沈王氣,山水無靈失霸才。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閭淪沒長蒿萊。

東望何處堪回首,萬裏浮雲掃不開。供參考。

7.哭臺灣 丘逢甲的這首詩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流淌。

臺灣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 出自清代丘逢甲《春愁》(又名《哭臺灣》),原文為: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中日甲午之戰,中國戰敗。光緒二十壹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的馬關同日本政府簽訂中日和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1896年5月5日),即《馬關條約》簽訂壹年後,丘逢甲痛定思痛,寫下了《春愁》這首詩。 作者簡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漢族,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

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誌士。

丘逢甲少有詩名,內渡前所作已多,但代表其詩歌思想、藝術成就的,是內渡後的作品。這部分詩約1700多首,以懷念臺灣和感憤時事之作最為突出。

這些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內容,以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譴責清政府的昏聵無能為主題。 百度百科-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