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菊花》詠菊花詩鑒賞
方九功
露冷江蘋雁度時, 蕭蕭黃菊滿疎籬。
寒枝帶雨開仍艷,晚節淩霜賞未遲。
移傍小檐承綺席,縱觀深夜倒金卮。
摘來冉冉香盈把,***泛西風醉莫辭。
這首詠菊七律表現菊花淩寒耐霜的性格和作者喜愛菊花的心情。
首聯寫菊花開放的季節。蘋(pin貧)是生長於水中的蕨類植物,莖生泥中,葉浮水上。葉有長柄,四片小葉生在柄端成田字形,又名田字草。夏秋開小白花。 “冷”字是使動用法,秋露使蘋花感到寒冷,這種耐寒的江花即將殘去。“蕭蕭”是搖動的樣子。首聯從宏觀上展現了兩幅畫面:壹幅是蘋花將盡、北雁南飛的蕭索江上秋景圖;壹幅籬邊黃菊叢開圖。用對比襯托手法突出了菊花卓然獨秀的無限生機。
頷聯又用兩個近鏡頭表現菊花的耐寒 壹是雨濕菊花圖:壹場秋雨壹場寒,而菊花受秋雨滋潤,顯得更加飽滿、鮮艷。壹是菊花傲霜圖:節候已晚,寒霜遍降,萬物雕零,唯有黃菊綻開於布滿白霜的土地上,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在眾芳零落之後,菊花這金黃的色彩和耐寒獨立的精神足以供人欣賞了。應該註意的是,詩人並未就菊花的色、香、形等自然特征進行細膩的描寫,而是在具有季節特征的自然背景下攝取了菊花開放的兩個鏡頭,著力表現菊花的耐寒品格。而作者對菊花耐寒品格的喜愛之情也自然而然地溢滿於字裏行間,這就是詩歌評論家們常說的“景中情”。
全詩表現菊花耐寒品格和詩人對這種品格的喜愛的主題,如果說詩的前半是以寫景和景中含情表現主題的話,那麽,詩的後半便是以敘事和事中帶情來表現主題。
頸聯敘述詩人夜飲賞菊以至大醉。“綺席”是上面編有花紋的席子。“檐”是屋檐,“ 小檐”當指院內靠近籬笆的亭檐。“承”是接,連。詩人本在室內飲酒,隔窗賞菊,酒興正濃,愛菊至甚,驅使詩人在庭院內小亭旁鋪設壹張席子,緊接菊叢,將酒肴移至席上,由隔窗賞菊變為對菊飲酒以盡歡盡興。“縱”是長,深。賞花之情助飲酒之興,長飲不止,直到深夜,以至酩酊大醉。“卮”是酒杯。金杯都翻倒了,不是醉了嘛?
“冉冉”是漸進的樣子。摘菊在手,香氣不斷散出。菊花不獨有耐寒獨立的品格,而且香氣宜人,作者喜菊之情已達到 *** 。結句“泛”是泛舟,放船。如果理解為乘醉攜菊放船遣興,與詠菊主題似不相密切。詩人的思路能否如此不集中?實令人懷疑。不妨作壹臆測:“西風”是用典。《晉書·張翰傳》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菁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誌,何能羈宦數千裏以受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本詩中“西風”即“秋風”。詩人對菊花淩霜耐寒品格贊賞備至,“寒枝”、“晚節”似浸透了詩人身世之感,似將不得意而又守誌不移之情寄托於菊花之中。酒醉之後,“物情唯有醉中真”,而爆發出效菊花而獨秀、守誌而歸隱的念頭。或許這正是詩人愛菊的本意。當然,也可能是我們的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