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如何理解雨巷這壹意象

如何理解雨巷這壹意象

理解雨巷這個意象濃縮了詩人在革命低潮時期憂愁而苦痛的復雜情感。

雨巷

雨巷是中國詩人戴望舒1927年創作的壹首現代詩。詩中描寫了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壹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壹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

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裏”。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詩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知識拓展:

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雨巷壹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壹定的普遍性的。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壹種孤獨、抑郁和消沈的特點。

創設了壹個富於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裏,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沈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