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分唯美詩句
1、雪人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禦臘衣--宋?蘇軾《癸醜春分後雪》
2、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水沈壹縷裊爐薰。盡醉芳尊。舞袖飄搖回雪,歌喉宛轉留雲。人間能得幾回聞。丞相休嗔。--仲並《畫堂春》
3、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4、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見潯陽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閽難叫,孤臣逐未堪。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崔融《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
5、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唐?徐鉉《春分日》
6、淩寒開涸沍,寢廟致精誠。色靜澄三酒,光寒肅兩楹。形鹽非近進,玉豆為潛英。禮自春分展,堅從北陸成。藉茅心***結,出鑒水漸明。幸得來觀薦,靈臺壹小生。--唐?陳至《薦冰》
7、日長亭館。尚問寒深淺。底事今年花信晚。柳外東風未軟。韶光已近春分。小桃猶*霜痕。天意因憐病起,故教遲吐清芬。--元?張野《清平樂和李禦史春寒》
8、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
9、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10、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壹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1、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丘為《題農父廬舍》
12、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3、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宋?周邦彥《蝶戀花》
14、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杜牧《悵詩》
15、寒隨壹夜去,春還五更來。——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16、細聽春山杜宇啼,壹聲聲是送行詩。——宋?辛棄疾《浣溪沙》
17、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唐?杜甫《曲江對雨》
18、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宋?錢惟演《木蘭花》
19、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20、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宋?姜夔《揚州慢》
關於春分的詩句
1.紫恨紅愁千萬種,春風吹入此中來。——沈固《折花仕女》
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3、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4、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白居易《春秋》
5、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6、惟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和練袖才楊柳》
7、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8、春風壹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春興》
9、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舟》
10、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11、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壹手裁。——宋?黃庶《探春》
12、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3、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14、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新城道中二首》之壹
15、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宋王禹稱
16、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7、春風多可太忙生,長***花邊柳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春思》
18、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於謙《除夜宿太原寒甚》
19、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半山春晚即事》
20、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分是什麽意思,春分是什麽節氣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壹,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壹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間活動上,壹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壹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希望天上神看到。二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 菜,春湯,春酒等。
春分是第幾個節氣?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鬥指卯位(正東方向)。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的意義,壹是指壹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這壹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春分是壹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說“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就是這個道理。
春分時期,我國南北氣溫都升到零℃以上,萬物進入春生階段,正是“春飛桃杏開,蝶舞蜜蜂來”,農村開始忙碌,小麥已進入返青階段。
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壹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壹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歷)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壹刻值幹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後,宮中詞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全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壹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麥起身,壹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註意防禦晚霜凍害;南方仍需繼續搞好排澇防漬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註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