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讀能力論文

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讀能力論文

1、抓好範讀,以自己精彩的朗讀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和興趣。

在剛接手新班級的時候,我在早讀時間幾乎都要範讀,以自己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地詮釋課文,為學生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文章創設的情境中去。比如學習《山中雜記》壹文,學生由於生活體驗和語言積累有限,他們大都不能體會冰心對大自然的摯愛,我以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稍顯誇張的語氣和表情讀到“拔草餵馬是第壹樂事。看著這龐然大物,溫馴地磨動它的松軟的大口喝齊整的大牙,在手中吃嚼青草的時候,妳覺得它有說不盡的嫵媚。”學生仿佛置身其中,部分學生也不由得輕輕地和我壹起朗讀起來。久而久之,不用啟發與引導,學生的朗讀興趣與欲望都越來越強烈了。

2、引導學生認識到有感情朗讀的重要性。

有感情的朗讀是理解課文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背誦課文的基礎,要達到背誦就必須反復誦讀。北師大版教材劃橫線的課文都要求背誦。這些要求背誦的課文不是古詩,便是現代經典詩歌,全部都是文質兼美,特別適合朗誦。每學完壹篇文章學生都會認真背誦,背熟之後,都會主動來給我背壹背。孩子們很快發現,背得快的同學都是平時愛積極感情朗讀的同學。借此機會,我就要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感情朗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每個人都有上進的願望,都渴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尊重與賞識,身邊的榜樣樹立了,他們也會主動地向這 些同學靠近、學習,漸漸地,班級裏邊早讀時、語文課上,聲情並茂地誦讀聲總是不絕於耳。

3、朗讀過程中,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教育原則,學生每有壹點進步,就及時鼓勵,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我們班級兩級分化現象較為嚴重,朗讀水平高,語感能力強的學生已經達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水平,而極個別基礎薄弱的學生把大多數的文章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往往我要給他們“吃偏飯”:早讀時站在他們身邊聽他們出聲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教給他們解決的辦法;上課時遇到比較簡單的文段會讓他們來朗讀,讀得有壹點進步了,就及時給以表揚與鼓勵,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繼續好好書的願望。

4、適時開展朗讀小比賽活動。

“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模式的實施,為學生開辟了更多朗讀展示的機會。基於語文課程的性質,鑒於孩子們的爭勝心比較強,我在每課時的展示單元都要設計“美讀文段”。學生們也不負眾望,不但自己小組的同學忘我地感情朗讀,還要與PK組進行PK,現在有好幾個小組在這壹環節都要與我進行賽讀了。

除此之外,我還經常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看著班級誦讀比賽。比如學習《母親河》單元,我讓孩子們搜集關於描寫、贊美長江、黃河的詩文,在班級開展“歌唱母親河”朗讀大賽;學習《歲寒三友》單元,我讓孩子們搜集整理相關詩文,再進行朗誦比賽。孩子們興味盎然,朗讀時忘我投入,將大家都帶入到他們創設的氛圍之中。

5、讓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

我發現孩子們朗誦作家的作品時基本能做到聲情並茂、抑揚頓挫了,可讀起自己的習作來,就有氣無力了,究其原因,跟自己的作文寫得“不好”有關系,但更多的是不自信。針對這種情況,我開辟時間,讓孩子們先自己大聲朗讀熟自己的作品,然後對子互相讀,選出優勝者,接著在小組讀,再選出優勝者;之後大組內再評選,最後這些優勝者在全班朗讀自己的作品,再評優。這樣層層推選出來的作文自然是佳作了,既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讓他們學習了其他同學的作文,找出自己習作中的不足,還激發了孩子們寫好作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