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找寫橋的詩詞.....................

找寫橋的詩詞.....................

關於橋的詩詞佳句

[ 2006-5-24 12:16:58 | By: icoo ]

關於橋的詩詞佳句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

洛橋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

註釋:

“洛橋”,壹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這裏是貴達士女雲集遊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亂後,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壹處名園遺址,即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詩人春日獨上洛陽橋,北望金谷園,即景詠懷,以寄感慨。

州橋

(範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題小橋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齒小虹橋,垂檐低白屋。

橋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開坼褐錦,節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觸。

閑吟聲未已,幽玩心難足。

管領好風煙,輕欺凡草木。

誰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為君傾壹杯,狂歌竹枝曲。

1、橋的詩歌:

《詩經.大雅.大明》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詩中寫武王之母太姒來歸之情,文王親自迎親於渭水,渭水無車,於是立即“造舟為梁”,以通親好,顯示了文王對太姒女的真摯感情和遇事果斷的魄力,因而極大地顯示了文王的光輝。這可以說是我國詩歌中最早出現詠橋的名句。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為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樂天》:“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裏鏡,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伴醉如泥。”靈汜橋在五雲門外,今廢。此詩寫越州風光的優美,熱情邀請白居易來越州銷魂。

陸遊(1125-1210),山陰人。古代愛國詩人,他壹生所存9300 多首詩至少寫到30多座橋,有百余首橋詩。陸遊與雲門寺結下深厚的感情,這裏曾經是陸遊早年讀書之處,史稱“ 雲門草堂”。《五雲橋》:“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第二句是描繪石橋的千古佳句。《秋思》:“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遊,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藥留”。

紹興城裏的橋,陸遊也寫了不少詠橋詩,如:《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城南天鏡三百裏,繚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長橋明月夜,寄船策蹇上蘭亭。”《月下自三橋泛湖歸三山》:“素璧初升禹廟東,天風為我送孤篷。山橫玉海蒼茫外,人在水壺縹緲中。茅舍燈青聞吠犬,蘋汀煙淡見驚鴻。白頭尚耐清寒在,安得終年伸釣翁。”《秋夕虹橋舟中偶賦》:“解纜初離小市門,放篙沖破壹溪雲。露螢合散自成陣,水鳥飛鳴如覓群。楓落河疏秋漸老,河傾鬥轉夜將分。書生老負功名誌,醉裏長歌強壹欣。”

徐渭(1521-1539),山陰人,為明代著名詩人、戲劇家、書畫家, 我國青藤畫派創始人,寫了不少詠橋詩。如:《柳橋不知誰氏園,舊有梨樹六株,花甚盛。余每當月夜坐觀移時,擬買之屋而扁曰香雪園,今歸誰氏,梨且斫盡矣》,這詩題目較長,對柳橋梨樹表達了深切的情意:“六樹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記柳橋頭。嬌來靨靨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樓。不受三郎催羯鼓、好當壹夢入羅浮。今來斫盡誰家圃,鼙負山人扁額休。”

李慈銘(1834-1894),被尊為壹代文史大師, 寫過壹些頌贊紹興柳橋的詩:《寓山四負堂謁祁忠惠公像》:“壹泓清絕寓園中,角巾屹然水中止。講學同源幸得人,柳橋攜手王元趾”句。《東郭門外渡東橋吊余忠節公尚書二首》:此詩作者有自註:“明季狀元殉國者,公與杞縣劉文正、吉水劉文忠三人而已。”“壹死從容完晚節,二劉先後重拜名。隔城亦有尚書在,慚見橋東壹水清。”另外還有壹些橋詩如:《青田湖競渡詞十六首》:“虹橋三裏小紅樓,樓下人家早艤舟。釧影隔窗燈未滅,曉星簾幕各梳頭。”《月夜待家慈近泛霞川》:“全家闌夜泛輕舠,燭影霞川五裏遙。臨水人家花夾岸,笛聲吹月滿紅橋。”《鑒湖柳枝詞十二首》:“三兩漁莊老樹邊,漁娃補網橛船頭。板橋茅屋湖南埭、帶雨拕花更可憐。”《微雨中過湖塘二首》:“西跨湖橋雨到時,四山煙景碧參差。白雲忽過青林出,壹角斜陽賀監祠。”

周作人(1885-1967),紹興人,是對新文學作出過多種貢獻的作家, 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很高地位,寫了不少歌詠紹興橋梁與懷念的詩。如《苦茶庵打油詩( 二十四首)》其九:“惟念水澄橋下路骨灰瓦屑最難看。”《苦茶庵打油詩補遺(二十首)》其九:“柳橋無復清冷水,梅市空余暗淡山。 ”《吾家數典》詩其六:“清道橋下百姓家,逸齋遺教是桑麻。”《往昔三十首(三之五)》中的《河與橋》壹詩:“往昔居越中,吾愛河與橋/城中多水路,河水劣容舠/曲折行屋後,舍櫓但用篙/夏日河水幹,兩岸丈許高/洞橋如虹亙,石梁橫空蹺/亦常有過樓,步屨聲非遙/(板橋上有屋通岸人家,名曰過樓,亦曰過橋,為居民所私設者,唯城內有之。) 行行二三裏,橋影錯相交/既出水城門,風景變壹朝/河港俄空闊,野板風蕭蕭/ 試立船頭望,爐峰幹雲霄/。”

2、橋的諺語: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橋是橋,路是路------壹清二楚

橋孔裏插扁擔-------擔當不起

3、橋的名言佳句: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

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4:橋的史話:

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時,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間,出現了架 設在長江上的第壹座浮橋。

建於1706年的滬定鐵索橋跨長約100m,寬約2.8M,由13 條錨固於兩岸的鐵鏈組成,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經 渡此橋,由此更加聞名。

灌縣的安瀾竹索橋建於1803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竹 索橋,全長34O余米,分8孔,最大跨徑約61m,全橋由細竹蔑編粗五寸的24根竹索組成,其中橋面索和扶擋索各半。

在秦漢時期,我國已廣泛修建石粱橋。世界上現在是保 存著的最長、工程最艱巨的石粱橋,就是我國於1053壹1059年 在福建泉州建造的萬安橋,也稱洛陽橋,此橋長達800米,***47 孔,位於“波濤洶湧,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橋以 磐石鋪遍橋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礎的開端,並且獨具匠心地用養殖海生牡蠣的方法膠固橋基使成整體,此也是世界上 絕無僅有的造橋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這種艱難復雜的水文 條件下建成如此的長橋,實是中華橋梁史上壹次勇敢的突破。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橋,也是最令人驚奇的壹 座粱式大橋,此橋總長約335m,某些石粱長達23.7m,沿寬度 用三根石粱組成,每根寬1.7m,高1.9m,重達200多噸,該橋壹直 保存至今”歷史記載,這些巨大石梁橋是利用潮水漲落浮運建 設的,足見我國古代加工和安裝橋梁的技術何等高超。

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河北省趙 縣的趙州橋(又稱安濟橋),該橋在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為李春所創建,是壹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凈跨37m, 寬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腹 拱,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 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壹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晚了壹千二百多年,趙州橋的雕 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我國 石拱橋的建造技術在明朝時曾流傳到日本等國,促進了與世 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並增進了友誼。

廣東潮安縣橫跨韓江的湘子橋(又名廣濟橋)此橋始 建於公元1169年,全橋長517.95m,總***20墩19孔,上部結構有 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種型式,還有用18條活船組成的長達 97.30m的開合式浮橋,設置浮橋的目的,壹方面適應大型商 船和上遊木排的通過,並且也避免了過多的橋墩阻塞河道, 以致加劇橋基沖刷而造成水害,這座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 橋,柱石橋之長、石墩之大、橋梁之多以及施工條件之困難 工程歷時之久,都是古代建橋史上所罕見的。。 8. 1957年,第壹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勝利建 成,結束了我國萬裏長江無橋的狀況,從此“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的正橋為三聯3X128m的連續鋼桁粱,雙 線鐵路上層公路橋面寬18m,兩側各設2.25m人行道,包括引 橋在內全橋總長1670.4物,大型鋼梁的制造和架設、深水管柱基礎的施工等,對發展我國現代橋染技術開創了新路。

1969年勝利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施工,並使用國產高強鋼材的現代大型橋梁,正橋除北岸第壹孔為128m簡支鋼桁粱外,其余為9 孔3聯,每聯為3x l60m的連續鋼桁粱。上層是公路橋面,下層 為雙線鐵路,包括引橋在內,鐵路部分全長6772m,公路部 分為4589m,橋址處水深流急,河床地,質極為復雜橋墩基礎 的施工非常困難。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顯示出我國的建橋事 業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是我國橋梁史又壹個重要標 誌。

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橋是1946年瑞典建成的 綏依納松特橋,跨度為155m。

世界上第壹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是 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西班牙的盧納巴裏奧斯橋,跨徑達440m,采用了雙 面輻射形密索布置,為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香港青馬大橋橫跨青馬灣海峽,與香港新機場相連, 耗資9.15億美元。該橋跨度為1377m。名列世界第五,與江陰長江大橋是“姐妹橋”。

日本明石海峽橋,橫跨日本內海,使日本神戶與淡 路島緊緊相連。這座大橋全長3190M,中央跨度1990m將於 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裏氏8.5級地震,是世界第壹的懸 索橋。

華夏第壹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我國“八五”規劃的“兩縱兩橫”國道主幹線中沿海主骨架的跨江工程,是目前 中國第壹、世界第四大跨徑鋼懸索橋。大橋由橋塔、主纜、錨旋和鋼箱梁等主要部件組成。大橋全長3071 米,主跨1385米;橋面寬33.8米,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100公裏/小時;通航凈空為50米,可通行五萬 噸級巴拿馬型散貨輪。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的兩根主索,各長2400多米,直徑近1米,每根重1.4萬 多噸,主索用127根直徑5.3毫米的鋼絲攪成索,再由169股鋼索組成主索。主橋每邊有85個吊桿,每個吊桿2根,用以連結主索和橋面。 兩岸索塔標高為196.236米,相當於65層摟高。北塔基長43.5米,寬73.5米,下有123根近90米長的基礎樁。北錨的混凝土陳井平面長69米,寬51米(面積相當於壹片足球場大)。沈入地面58米,被稱為世界第壹大沈井。江陰長江大橋於1994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1999年10月1日勝利通車,名列“中國第壹,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