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所著《四朝聞見錄》[1],記述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聞趣事及“慶元黨禁”始末,可補正史之不足,收入《四庫全書》。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所著詩集《靖逸小集》。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此後卒年不詳。
編輯本段代表作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
《遊園不值》
葉紹翁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臺,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嘉興界》
葉紹翁 平野無山見盡天,九分蘆葦壹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田家三詠》
葉紹翁 平野無山見盡天,九分蘆葦壹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後壹日西齋之集 。 清時天上詔書稀,曲水從遊許布衣。 插羽滿浮寒食酒,倚欄同憶故山薇。 碧桃繞觀春風靜,柔櫨搖汀夕照微。 慨想蘭亭如昨日,沙鷗飛下釣錢磯。
《田家三詠》
葉紹翁 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為蠶忙戶緊關。 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采盡竹梯閑。 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竈額煙。 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
《漢武帝》
葉紹翁 殿號長秋花寂寂,臺名思子草茫茫。 尚無人世團圞樂,枉認蓬萊作帝鄉。 和葛天民呈吳韜仲韻賦其庭館所有 江遠潮痕細,城回路勢斜。 竹行穿砌筍,風墮過墻花。 篆葉蟲留字,銜泥燕理家。 主人清到骨,相對只杯茶。
編輯本段其他詩作
《表忠觀韓小官人》
觀裏韓風子,無心似有靈。 繞廊時自語,捫虱故忘形。 午暴松檐暖,晨餐柏葉青。 客來知有饋,迎笑立中庭。
《出北關二裏》
脫衣命仆洗塵埃,籬落人家未見梅。 出得城門能幾步,船頭便有白鷗來。
《大滌山》
倦身只欲臥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風凜凜四時秋。 虎巖月淡迷仙路,龍洞雲深透別州。 九鎖青山元不鎖,碧桃開後更來遊。
《登謝屐亭贈謝行之》
君家靈運有山癖,平生費卻幾緉屐。 從人喚渠作山賊,內史風流定誰識。 西窗小憩足力疲,夢賦池塘春草詩。 只今屐朽詩不朽,五字句法誰人追。 天臺覽遍興未已,天竺山前聽流水。 秦人稱帝魯連恥,寧向蒼苔留屐齒。 乙庵是渠幾世孫,登山認得屐齒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巖之根。 吾儂勸渠且歸去,請君更學遙遙祖。 遙遙之祖定阿誰,曾出東山作霖雨。
《訪隱者》
開門迎客著山袍,井畔獼猴壹樹桃。 兒向草間尋落果,妻從墻角過香醪。 舊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歷遍貴遊無此味,韭和春雨筍和糟。
《訪隱者》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 童先孤鶴化,雲伴壹身閑。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賦葛天民栽葦》 葉礙漁舟入,叢分水國寬。 低回藏鷺渚,仿佛釣魚竿。 蕩戶和萍送,溪翁當竹看。 所憐如許節,不耐雪霜寒。
《葛天民隱居》
種竹成新列,移蘭即舊陰。 老鐺猶有耳,古柳已無心。 得句添杯滿,貪爐到夜深。 篝燈聊點校,春水沒衣砧。
《貴遊》
五陵年少盡風流,十日安排壹日遊。 林下幽人差省事,筆床茶竈便登舟。
《過崇德》
野塍泉自註,斷岸柳空存。 雨霽雲開塔,船過犬吠門。 柴扉斜著水,草逕別通村。 翻羨田家樂,盈盈老瓦盆。
《寄湖上黃教》
門幽緣近寺,官冷未成家。 樓借山為障,風吹水作花。 詩方酬北磵,經又節南華。 聞說新雛鳳,賓來解喚茶。
《寄趙眉翁二首》
兩度馳書未報音,溫陵尺紙定千金。 多應驛使曾相訪,短艇煙波無處尋。
《寄趙眉翁二首》
君王未肯賜西湖,鷗鷺叢中借地居。 憔悴風姿今釣叟,癡心猶望故人書。 《九日呈真直院》 秋負吹客客思家,破帽從渠自在斜。 腸斷故山歸未得,借人籬落種黃花。 《鷺》 無事時來立葑田,幾回驚去為歸船。 霜姿不特他人愛,照影滄波亦自憐。 《貓圖》 醉薄荷,撲蟬蛾。 主人家,奈鼠何。 《青溪閣》 江總能文土,空貽狎客名。 舊基荒草占,廢圃野人耕。 古柳無多樹,新蟬第壹聲。 青溪固亡恙,依舊與孤城。 《秋日遊龍井》 引道煩雙鶴,攜囊倩壹童。 竹光杯影裏,人語水聲中。 不雨雲常濕,無霜葉自紅。 我來何所事,端為聽松風。 《賞梅》 梅花宜雪猶宜月,水畔山邊更自奇。 十四字傳和靖後,又傳君際五言詩。 《石頭感古》 夷甫諸人者,龜趺已故丘。 但能揮玉塵,不解冠兜鍪。 正朔從江左,經營僅石頭。 中原雖可望,不忍上層樓。 《送馮濟川歸蜀》 勇喚東吳萬裏船,皂囊來奏九重天。 壹官豈為蘇洵冗,諸老寧容賈誼先。 滿載月歸應有命,便耕雲去豈無田。 竹枝歌罷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苔錢》 家貧地上卻錢流,朽貫年深不可收。 若使用之堪買爵,等閑門巷亦封侯。 《題孫端甫別墅》 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風枳樹籬。 檢歷預尋移竹日,題墻閑記種花時。 堪嗤狡兔須三窟,只學鷦鷯占壹枝。 凈掃綠苔斟濁酒,鄰家吹過野棠梨。 《田舍小憩》 犬馴迎且吠,兒小笑還啼。 櫻熟施魚網,桑空臥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屋後登山路,牛欄更向西。 《聞頂山徐道人改蔔》 先生新蔔宅,只許白雲知。 野蜜和峰割,巖花帶蝶移。 坐諳苔石穩,醉忘木橋危。 屋後寒梅放,因風寄壹枝。 《西湖秋晚》 愛山不買城中地,畏客長撐屋後船。 荷葉無多秋事晚,又同鷗鷺過殘年。 《西溪》 壹條橫木過前溪,村女齊登采葉梯。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梢啼。 《仙興》 金書宮殿玉闌幹,雪瀑泉飛洞口寒。 日暮仙翁騎鶴去,碧桃花滿石棋盤。 《煙村》 隱隱煙村聞犬吠,欲尋尋不見人家。 只於橋斷溪回處,流出碧桃三數花。 《野蝶》 銀為須翅粉為肌,驅役春風不解肥。 桃李上林無分到,可憐卻傍菜花飛。 《謁半山祠》 歸去田疇問老農,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過,尚惜修書謝數公。 塑像難陪夫子壁,古祠誰訪覺王宮。 都來二百年間事,燕麥戎葵幾度風。 《宜對亭》 講罷閑來立矮闌,袈裟衣薄翠光寒。 請師莫起雲屏想,只作當年面壁看。 《詠先牌》 相隨萬裏途,汝豈被名驅。 掛壁疑何用,辭家不可無。 店翁先酒掃,津吏認稱呼。 舉子無錢刻,惟將□紙糊。 《幽居書事》 客開雙佛塔,水繞數魚家。 酒剩沾鄰裏,時平買釣車。 童閑唯伴鶴,樹老自成槎。 枕上關心事,侵晨掃落花。 《寓居》 雲補青山缺,琴銷白日長。 鷗從雨外沒,蛇入樹間藏。 客久衣常黑,童蠻發半黃。 螢多鄰舍少,此意自淒涼。 《寓居> 無酒難留客,借書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貪睡畏窗明。 野竹藤纏殺,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隱,差覺世緣輕。 《贊洞賓像》 撚吟髭,劍在前。 心中月,天上圓。 《贈陳宗之》 官河深水綠悠悠,門外梧桐數葉秋。 中有武林陳學士,吟詩銷遣壹生愁。 《贈陳宗之》 十載京塵染布衣,西湖煙雨與心違。 隨車尚有書千卷,擬向君家賣卻歸。 《紙帳》 五色流蘇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許留禪客,低唱應難著侍兒。 白似雪窗微霽後,暖於酒力半醺時。 蒲團靜學觀身法,歲晚工夫要自知。 《舟次崇德》 倦身只合臥家林,客裏消磨感慨心。 水國逢春梅未見,山城到午霧猶深。 地名不記維舟問,酒味曾諳入巷尋。 泛宅浮家何日了,莊頭栽竹已成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