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哲理詩 (古詩) 全詩 十首

哲理詩 (古詩) 全詩 十首

1、《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萬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壹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雲影.要問這池塘怎麽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進步.)

3、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望嶽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麽樣?在齊魯大地上聯綿不斷看不盡它的青色.大自然把山嶽的奇異景象全都賦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壹面明亮壹面昏暗,截然不同.層層雲升騰,跳蕩心胸,飛鳥歸山,映入眼簾.

壹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眺望,四周重重山巒定會看起來顯得渺小.)

5、浪淘沙 唐 劉禹錫

莫道饞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沈.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沙狂始到金.(常被用來表示不畏艱難.)

6、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表達了作者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誌革新的政治抱負.)

7、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8、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萬事萬物總在不斷更新,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要富有激情,不斷努力,敢於競爭.)

9、遊山西村 宋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不要訕笑農人自釀的臘酒渾濁味薄,豐收的年景(山民)待客有充足的雞豚佳肴供人享用.山嶺重叠,水流宛轉依人,似乎讓人懷疑前無路徑,柳蔭叢中簇簇花放,村舍驀然映入眼中.樂聲伴隨著人們方知春社節日將至,村民衣飾簡樸猶有古老民風.從今若能容許我清閑無事,乘月漫遊;我會杖藜而行,不分時間深夜扣門請宿,乘興而行.

10、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

雷激蕩,萬馬齊喑的沈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壹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11、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琴聲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麽發自何處呢?詩人設問奇詭而並不作答(也無須作答),詩中充滿了“禪意”,其間之雅趣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