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中秋的古詩:霜月

關於中秋的古詩:霜月

李商隱 霜月

《霜月》

作者:李商隱

原文: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註釋:

1、霜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仲秋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霜始降。

2、初聞兩句: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哀蟬無留響,征雁鳴雲霄。《晉書樂誌》: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按:水接天之水,壹說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華如水。則此句乃言秋空明凈,月色澄清。

3、青女兩句:《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註: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謝莊《月賦》:集素娥於後庭。李周翰註:常娥竊藥奔月,月色白,故雲素娥。嬋娟:左思《吳都賦》:檀藥嬋娟,玉潤碧蘚。呂向註:檀藥嬋娟皆美貌。鬥嬋娟即比美。

翻譯: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

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我登上百尺高樓,

極目遠眺,水天連成壹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

在寒月冷霜中爭妍鬥俏,

比壹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賞析:

此詩作年無考。馮《註》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於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題材,在傑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壹種高超優美的意境。讀了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壹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裏看到的壹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麽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於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裏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裏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裏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裏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壹面的自然流露。當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於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範元實雲: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他引了《籌筆驛》、《馬嵬》等篇來說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敘誌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裏,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托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於此詩,也可見其壹斑。

這詩在藝術手法上有壹點值得註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壹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裏,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壹片澄澈空明。初聞征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裏,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雲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後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發出來的。

關於中秋的古詩

關於中秋的古詩

古詩壹組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

——蘇軾水調歌頭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裏,風急輕帆燕壹行。

--張煌言《舟次中秋》

標題:唐詩中月 之韻 還有:

1,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

此夜壹輪滿,清光何處無。

2,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3,三十六宮秋夜深,昭陽歌斷信沈沈。

唯應獨伴陳皇後,照見長門望幸心。

4,狡兔頑蟾死復生,度雲經漢淡還明。

夜長雖耐對君坐,年少不禁隨爾行。

玉桂影搖烏鵲動,金波寒註鬼神驚。

人間半被虛拋擲,唯向孤吟客有情。

5,桂輪秋半出東方,巢鵲驚飛夜未央。海上風雲搖皓影,

空中露氣濕流光。斜臨戶牖通宵燭,回照階墀到曉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聞墨翰已成章。

6,嫦娥竊藥出人間,藏在蟾宮不放還。

後羿遍尋無覓處,誰知天上卻容奸。

7,寥寥天地內,夜魄爽何輕。

頻見此輪滿,即應華發生。

不圓爭得破,才正又須傾。

人事還如此,因知倚伏情。

8,碧落誰分造化權,結霜凝雪作嬋娟。

寒蟬若不開三穴,狡兔何從上九天。

莫見團圓明處遠,須看灣曲鑒時偏。

郤詵樹老堯蓂換,惆悵今年似去年。

9,月,月。暫盈,還缺。上虛空,生溟渤。散彩無際,

移輪不歇。桂殿入西秦,菱歌映南越。正看雲霧秋卷,

莫待關山曉沒。天涯地角不可尋,清光永夜何超忽。

10,桂滿三五夕,蓂開二八時。清輝飛鵲鑒,新影學蛾眉。

皎潔臨疏牖,玲瓏鑒薄帷。願言從愛客,清夜幸同嬉。

11,池上與橋邊,難忘復可憐。簾開最明夜,簟卷已涼天。

流處水花急,吐時雲葉鮮。姮娥無粉黛,只是逞嬋娟。

12,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幹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13,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

14,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

兔應疑鶴發,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15,苔色輕塵鎖洞房,亂鴉群鴿集殘陽。青山空出禁城日,

黃葉自飛宮樹霜。禦路幾年香輦去,天津終日水聲長。

此時獨立意難盡,正值西風砧杵涼。

16,秋月沿霄漢,亭亭委素輝。山明桂花發,池滿夜珠歸。

入牖人偏攬,臨枝鵲正飛。影連平野凈,輪度曉雲微。

晶晃浮輕露,裴回映薄帷。此時千裏道,延望獨依依。

17,久客未還鄉,中秋倍可傷。暮天飛旅雁,故國在衡陽。

島外歸雲迥,林間墜葉黃。數宵千裏夢,時見舊書堂。

18,涼夜窺清沼,池空水月秋。滿輪沈玉鏡,半魄落銀鉤。

蟾影搖輕浪,菱花渡淺流。漏移光漸潔,雲斂色偏浮。

似璧悲三獻,疑珠怯再投。能持千裏意,來照楚鄉愁。

19,秋夜月偏明,西樓獨有情。千家看露濕,萬裏覺天清。

映水金波動,銜山桂樹生。不知飛鵲意,何用此時驚。

20,雲披玉繩凈,月滿鏡輪圓。裛露珠暉冷,淩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瀾。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

標題:宋詩吟秋

1,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壹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裏,白雲紅葉兩悠悠。

2, 袢暑推不去,快風喜來過。

西榮遲明月,與子聊婆娑。

初如金盆湧,稍若玉鑒磨。

亭亭倚華魄,艷艷舒凍波。

夜氣清入骨,奈此光景何。

壹杯幸相屬,安能廢吟哦。

纖阿無停輪,衰鬢颯已多。

及時會行樂,無惜醉顏酡。

3,舊時家住長安城,萬戶千門秋月明,

紫陌朱樓歌吹海,酣宴不覺銀河傾。

受降城頭更奇絕,莽莽平沙千裏月,

選兵夜出打番營,鐵馬蹴冰冰欲裂。

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橫笛如春雷。

長安高樓豈不樂,與此相去何遼哉!

丈夫誌在垂不朽,漆胡骷髏持飲酒,

舉頭雲表飛金盤,痛飲不用思長安。

4,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標題:平湖秋月.乾隆

春水初生綠似油,新蛾瀉影鏡光柔。

待予重命行秋棹,飽弄金波萬裏流。

念奴嬌中秋月次姚孝寧韻

年代:元:張玉娘 

冰輪駕海,破寒煙、萬點蒼山凝綠。

清逼嫦娥秋殿靜,桂樹香飄金粟。

萬頃琉璃,壹天素練,光徹飛瓊屋。

楚雲無跡,蕭蕭夢斷銀竹。

都勝三五尋常夜,高河新瀉下,雪波霜瀑。

臂冷香銷成獨坐,顧影□愁千斛。

燕子樓空,鳳簫人遠,幽恨悲黃鵠。

夜闌漏盡,梅花聲動湘玉。

古詩: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仿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關於中秋的詩句古詩

宋辛棄疾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明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裏,風急輕帆燕壹行。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壹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