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是詠桃花的絕品。四月初夏,廬山腳下各種花兒都已經雕謝,詩人驚喜地發現,大林峰還能尋找到春天,還能看到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人貶謫到江州的郁悶壹掃而空!讀了這首詩,現在的妳是不是有上廬山看桃花的沖動呢?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藥花唐代:呂溫
綠原青壟漸成塵,汲井開園日日新。四月帶花移芍藥,不知憂國是何人。
貞元十四年四月,風不調雨不順,旱災四起,農民們忙著挖井汲水抗旱,權貴們卻在移種難以成活的芍藥花,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壹樣,詩中表現了呂溫憂國憂民的的情懷。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唐代:李賀
曉涼暮涼樹如盡,千山濃綠生雲外。依微香雨青氛氳, 膩葉蟠花照曲門。金塘閑水搖碧漪,老景沈重無驚飛, 墮紅殘萼暗參差。
這首詩所寫四月的景色很典型。四月的氣溫,早晚還微涼,但是山巒都已經披上了綠衣;雨中飄來石榴花的香味;池塘水滿,初夏時節,草木已然茂盛,百花早已雕敝了。這首詩的風格似乎和李賀的奇詭瑰麗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