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壹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壹只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裏。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妳夢中看見壹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妳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
和悲哀歸去。
永恒的媽媽
當第壹次睜開初生的雙眸
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無比聖潔
慈愛的睇視和欣喜的淚流——
眼睛壹眨不眨,仔細的盯著妳
妳朦朧無知的心本能地律動
卻無法表述親情只壹陣四肢亂舞
急得妳——忍不住大聲啼哭
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撫育
終於坐直子妳小小的身軀
在調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後
決不等待,徑直喊出了生命中
最珍寶的第壹聲——媽媽
這是最感人的原始蘊蓄
無論世界上流韻著多少種語言
只有這壹聲呼喊絕對的相同
沒有什麽樂音,沒有什麽詩歌
能比這壹聲更動人
別老母 黃仲則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哭.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陶潤之
母愛詩歌
我走了,媽媽
我走的時候
噙壹眶淚水
沒有回頭
沒有敢回頭
我知道那不經意的回首
會讓妳的不經意的眼神
辛酸的笑容將我挽留
我知道
妳臉上壹定掛著微笑
可妳的心在流淚啊,媽媽
兒心裏明白
妳只說了句:去吧,孩子
倦子歸時,媽媽等妳
我走了,媽媽
我走的時候
噙壹眶淚水
沒有敢回頭
當我轉過門前的那片楓林
妳看不見我了
當楓林那濕濕的淚雨從心裏流出
妳看不見我了
只是啊,媽媽
我再不能抑制,再難止住如線的淚水
我回頭了,媽媽
我才敢回頭
我還是回了頭
盡管淚眼看不見黃土
但是我知道
媽媽,妳還在扶門張望妳的兒子
久久的,不願回頭
多少次夢中哭著,喊著
媽媽,我要回家
多少次夢中看見,媽媽
妳用妳溫暖的手輕輕地
撫摸著我哭泣的傷口
哦,媽媽
我知道,妳壹直在我身後
帶著鼓勵的目光
含著希翼的眼神
掛著等待的笑容……
我知道了,媽媽
妳壹直站在我身後
每當午夜夢回
總有壹個聲音:去吧,孩子
倦子歸時,媽媽等妳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逢,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我是吃牡蠣長大的。 聽人說,牡蠣屬於山珍海錯,很名貴的。 在童年,我沒少吃牡蠣。鮮煮了吃,煎了吃,做成蠣羹吃,晾幹了吃,偶爾裹芡粉炸焦了吃,有時幹脆生吃。我是吃牡蠣長大的。 牡蠣是母親去海上打回來的。家鄉流傳著:“麥黃吃蟹子,冬至吃蠣子。”天冷得越奇,牡蠣越肥。每當數九隆冬,西北風刮了幾天幾夜,刮得疲憊不堪,然後悄悄溜到島那邊去了,巨濤也隨之遠遠遁去,像潰不成軍似的。於是,村裏人便步履匆匆地來到海邊,踩著那些不輕易裸露出的崢嶸和隱秘,踩著冰碴兒,壹去二三裏,暢行無阻,盡情地采擷大海的富庶和神奇。
故鄉人把這種奇特活動稱之為“趕犒”。 是的,大海是有情的,因此它時常犒賞那些勤勞人們以仁慈,犒賞我那日子過得儉而又儉然而還是緊巴巴的母親。但是,大海又是無情的,即使是犒賞,也要讓他們經受種種磨難,以顯示它君臨壹切的威嚴。
母親深深地弓著腰,在遠天襯托之下,仿佛藏青色波浪,緩緩移動著。海鷗那粗礪而悲涼的啼叫聲,重重地砸在她的彎曲的脊背上。她雖然不時顫栗著,頭發散亂地遮住了半個臉,但那銀白色呼吸反復論證著她的倔強的存在。蠣鉤子在她的手中壹起壹落,牽引著冬天的陽光,迅猛而有力,如同鷹隼的喙將附麗在礁石上或藏匿在礁罅裏的牡蠣啄出來,銜入筐中。筐子漸漸盛滿了,並且在上面隆起壹座小山。於是,她終於直起腰,拍打掉凍在袖口上的峭寒,用力擔起那兩筐大海的恩賜向岸邊走去。壹路上,扁擔在她肩上哼著古老的漁歌……
夜晚,煤油燈像壹個小漆匠,為屋宇塗抹著枯黃色微光,但它是那樣笨拙,永遠塗不均勻。母親總是坐在亮處撬蠣子。此時,她那為大海所磨練出的強壯的身軀、粗大的手腳,在青燈的映照之下,都顯露出清晰的輪廓。雖然她的眼角和額上過早地枝蔓開皺紋,皺紋裏堆積著苦澀生活所投射下的濃重陰影,但是,母親的眼睛卻從來都是明亮的,明亮得像兩顆星鬥,閃爍著年輕和希望的永恒。天冷,蠣子肥透了,蠣腦嫩白嫩白的,在赤褐色陶碗裏,壹如剛剛凝住的乳。蠣殼不時玻璃般的碎裂。母親的手指常常被蠣殼劃破,浸著血,因此那蠣腦上便常常縈繞著壹圈圈血絲。有時,撬鉤突然紮在她手上,血,止不住了,只好從竈膛裏掏壹把灰,敷上……
母親撬出蠣肉,除了自家留壹些吃,其余都拿到市場上去。人們見了那蠣肉,都贊不絕口。許許多多外地人慕名而來,買壹些帶走,帶到四面八方去。
那年春節,母親從老家蓬萊趕來看我。母親知道我是屬貓的,樂意吃腥,而且最樂意吃蠣子,就精選了壹些碩大的,空去水分,裝了饒饒壹食品袋帶來,並親手晃了壹鍋蠣羹。蠣羹端到飯桌上,鮮味彌漫著,沁人肺腑。望著蠣羹,我想起小時候常常因為蠣羹裏掉進壹根黑發,就嗔怨母親太粗心,不該把頭發弄到蠣羹裏,甚至使性子發壹頓脾氣。可是母親總是不吭壹聲地將頭發撿出去扔掉。而此刻,我突然感覺到牡蠣在碗中是那樣聖潔,仿佛是母親頭上那絲絲縷縷的白發凝聚而成。母親,妳老了,卻還在生活的崎嶇的道路上艱難的奔走,還在不停息地為您的兒子拋灑著心血,而我雖然已逾而立之年,卻還不曾報答您大海壹樣的深恩。我的心在劇烈抽搐,在默默哭泣。我多麽希望能在飯桌上的這碗蠣羹裏,尋找到壹絲您頭上的烏發呀,母親!
牡蠣是極鮮美可口的。 我是吃牡蠣長大的
壹顆感恩的心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壹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壹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妳付出的不僅僅是“壹滴水”,而是壹片汪洋大海。是否妳在父母勞累後遞上壹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壹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壹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註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壹絲絲皺紋。感恩需要妳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裏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壹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壹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壹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妳的壹句問候,壹聲呼喚,壹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壹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壹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壹份良心,壹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壹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妳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麽快樂,放開妳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妳心靈的汙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