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勇敢的事例

關於勇敢的事例

1、劉基助明開國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基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采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壹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壹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此時,陳友諒攻陷太平(今安徽當塗縣),意欲東向,氣勢甚為囂張。劉基以為凡言降者或議逃者,應盡誅之,以免擾亂軍心。

劉基認為,陳友諒驕氣沖溢,目空壹切,根本不把我們放在眼裏,我們應利用其驕傲自滿、聽不進不同意見的時機,誘敵入伏,壹舉重創之,滅其銳氣。劉基說:“天道後舉者勝,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克,莫若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制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

正是在吳國初創、百事待興,又突臨強敵、內部看法不壹的危難緊急關頭,劉基寥寥數語,撥開迷霧,點破形勢,議定決策,團結人心,去為完成王業而進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

2、荊軻刺秦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壹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3、劉邦

劉邦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占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 。

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滅亡秦朝。 廢除苛法,約法三章,收買人心。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壹帶。楚漢戰爭前期,屢敗屢戰。能夠知人善任,註意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壹天下。

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陸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4、鄭成功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壹,壹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歷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5、李時珍勇敢嘗百草

明世宗嘉靖三十壹年(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藥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藥。

由於其中絕大多數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藥物直稱為“本草”。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余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壹部能概括這壹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

李時珍意識到了它的分量,卻仍未料到,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痹、驚搐、癩癬等疾病,是壹味貴生藥品。

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壹條白花蛇,仔細壹看,果然和書上講的壹模壹樣。

百度百科-李時珍

百度百科-鄭成功

百度百科-荊軻

百度百科-劉基

百度百科-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