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臨江仙夜登小閣中表達作者寂寞心情的詩句

臨江仙夜登小閣中表達作者寂寞心情的詩句

臨江仙夜登小閣中表達作者寂寞心情的詩句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是宋代詞人陳與義創作的壹首詞。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遊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沈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

作品名稱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作者

陳與義

作品原文

臨江仙⑴·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⑵

憶昔午橋橋上飲⑶,坐中多是豪英⑷。長溝流月去無聲⑸。杏花疏影裏⑹,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壹夢⑺,此身雖在堪驚⑻。閑登小閣看新晴⑼。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⑽。[1]

註釋譯文

詞語註釋

⑴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後歸》《庭院深深》。雙調,上片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片同,***六十字。

⑵舊遊:昔日的遊覽。洛中:指洛陽壹帶。

⑶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壹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⑸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月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沈,夜深了。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

⑻堪驚:總是心戰膽跳。

⑼新晴:新雨初晴。晴,這裏指晴夜。

⑽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2] [3] [4]

白話譯文

回憶年輕時在午橋橋上酣飲,坐中多是傑出的才俊。月光隨長溝水波奔湧,流去悄然無聲。對著杏花疏落的清影,我們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夢境,此身劫後雖存,每想起壹切,只覺得魄悸魂驚!如今我閑登小樓,觀賞雨後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嘆古今有多少興亡伯事,都付與漁父歌唱在三更。[5]

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概是在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或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時所作,時年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二十多年前的洛中舊遊,那時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天下還承平無事,可以有遊賞之樂,那時候的作者,“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宋史》本傳)。其後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艱苦備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