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誌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誌》,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426篇詩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
沈約瘦腰
沈約從少年時代起就很用功讀書,白天讀的書,夜間壹定要溫習。他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壹手好文章,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二十幾歲的時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時間,終於寫成壹
沈約是“神不滅”論的積極維護者。南朝時期,佛教盛行,但也出現了反佛的鬥士。劉宋時期的史學家範曄是壹位無神論者,“常謂死者神滅,欲著《無鬼論》”,確信“天下決無佛鬼”。蕭齊時,竟陵王蕭子良“精信釋教”,而他的屬官、無神論思想者範縝則“盛稱無佛”。蕭子良質問範縝:“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
在沈約之前,已經有人開始撰寫南朝劉宋皇朝時期的歷史了。最早撰寫劉宋國史的是何承天。他在宋文帝時以著作郎身份,起草了宋史的紀、傳和《天文》、《律歷》、《五行》等誌,其中人物列傳只寫到宋武帝時期的壹些功臣。後來,又有山謙之、蘇寶生等相繼續作宋史,但都中途而廢。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年),徐爰
詩文
沈約詩文兼備。當時的許多重要詔誥都是出自於他的手筆,在齊梁間的文壇上負有重望。《南史》稱:“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鐘嶸《詩品》將沈約的詩作定為中品,評道: “梁左光祿沈約。觀休文眾制,五言最優。詳其文體,察其餘論,固知 *** 鮑明遠也。所以不閑於
南朝梁藏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少年避難,流寓孤貧。篤誌好學,晝夜不倦,遂博通群書,歷仕宋、齊、梁三代。宋時為記室參軍,遷度支尚書郎。入齊,為文惠太子管書記,勘校永壽宮所藏四部圖書,後為禦史中丞,國子祭酒,東陽太守,以文學遊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與謝脁等人稱“竟陵八友
沈約孤貧流離,篤誌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在沈約的少年時代,他白天讀的書,夜間壹定要溫習。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壹手好文章。
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
沈約的詩文
夜夜曲
南北朝:沈約
河漢縱且橫,北鬥橫復直。
星漢空如此,寧知心有憶?
孤燈曖不明,寒機曉猶織。
零淚向誰道,雞鳴徒嘆息。
古詩三百首,樂府,婦女,孤獨,思念,悲愁
別範安成
南北朝:沈約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壹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離別,友人,不舍
麗人賦
南北朝:沈約
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裏,馳騖王室沈約簡介,遨遊許史。歸而稱曰: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開蓮。陸離羽佩,雜錯花鈿。響羅衣而不進,隱明鐙而未前。中步檐而壹息,順長廊而回歸。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隱媚。垂羅曳錦,鳴瑤動翠
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裏,馳騖王室,遨遊許史。歸而稱曰: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開蓮。陸離羽佩,雜錯花鈿。響羅衣而不進,隱明鐙而未前。中步檐而壹息,順長廊而回歸。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隱媚。垂羅曳錦沈約簡介,鳴瑤動翠。來脫薄妝,去留餘膩。沾粉委露,理鬢清渠。落花入領,微風動裾。
寫人,贊美
查看更多沈約的詩文>>
長按關註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