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有哪些詩歌借用了大量的典故?

有哪些詩歌借用了大量的典故?

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錦瑟》裏面就借用了大量的典故。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有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這四大典故。

莊周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壹個的哲學命題。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

杜鵑啼血: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淒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

滄海珠淚:傳說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

良玉生煙:藍田的玉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近觀卻元。詩人借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壹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