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由《金田》雜誌社牽頭主辦的“九洲江詩群”《金田》詩歌專號出刊座談會在南寧隆重召開。該專號***推出了30位九洲江詩人的268首詩,其中包括本人的9首拙作。座談會圍繞當前詩歌創作的壹些問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我也說了幾句,記錄如下: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對詩有個極其生動的比喻,他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他把詩比作壹株植物,華即花,實即果實。情感是詩的根,語言是詩的苗,聲韻是詩的花,內涵是詩的果實。情言聲義四者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只有根深苗才會壯,而苗壯花才會更艷;苗壯花艷才易碩果累累,我極其認同這壹說法。
? 在詩歌中,情是根基,極其重要,所以被放在了首位。郭沫若說:“詩歌的本質在抒情。”臧克家說:詩歌在文藝領域上獨樹壹幟,旗幟上高標兩個大字‘抒情’。詩人康白情也說:詩是主情的文學。沒有情緒不能作詩,有而不豐也不能作詩。”可見,沒有情感和情緒是寫不出詩來的,至少寫不出感人的好詩來。有了情感想要發泄才會生出想吟、想唱、想寫的沖動,積聚了濃濃的情感情緒在某壹刻蹦發出來,那種極想表達出來的沖動就是人們所常說的靈感。
? 很多人常常說沒靈感寫不出詩來,那靈感是什麽?我個人認為靈感就是情感情緒的在某壹刻被觸動和觸發了,借著那壹刻的沖動和激情可以超水平的壹吐而快。
可見沒感情沒情緒就沒有要寫和想寫的沖動,沒有了這種很想表達的沖動,只為了完成作業或任務而湊字那肯定會寫得很累很吃力,且寫不好。
不過只有感情是遠遠不夠的,詩歌還要講求語言得體、聲韻恰當、意義深刻。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說得很好,他說:“詩的沖動不管多麽深入地激蕩了心靈,但如果缺乏表達思想所必須的手段,那還是很少會完成任何值得贊賞的東西的。” 意思也就是說:雖有了靈感,可若文學功底太差,不懂語法和修辭,不善於表達,還是寫不出好詩來。除此之外,至少應該懂得壹些關於道德和自然與其他學問的壹些原則,掌握豐富有力的詞匯,觀玩古人的紀念碑和遺物,熟記各處的海、陸、河、山的地理情況。因為具有豐富知識,才能好好運用到詩歌中來,才能增強詩歌的深度廣度,才更有可讀性更耐讀。
? 如果我們只澎湃激情和細膩的情感,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便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沮喪和無奈,便會發現所表達出來的和所想要表達總差了那麽壹大截,詩不達意,很難讓自己滿意,更難以讓讀者喜歡。所以想要生動形象的表達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得具有嫻熟地駕馭語言的能力,運用適於表情達意的藝術手法去抒寫表達。
表達手法很多,從藝術手法來講常用的有擬人比喻、通感、誇張、象征和映襯等。
如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使用了擬人的手法,而我們詩友呂小春秋的《秋日》“風提著裙子,踮著腳尖走過”也是使用了擬人是手法,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則是運用了比喻。
至於通感,這個詞古典詩論中雖沒出現過,但很多古詩中卻使用到。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紅杏枝頭春意鬧”,再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這裏用急雨聲、私語聲、珠落玉盤聲、鶯語聲、幽咽泉聲、銀瓶破裂聲、刀槍相擊聲、裂帛聲來比琵琶聲,是以聲類聲。至於現代詩使用得就更多了,比如朱自清的《僅存的》“發上依稀的殘香裏,/我看見渺茫的昨日的影子---/遠了,遠了。”全詩只有三行卻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很有意境。
? 誇張是故意誇大,如陸遊”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還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等。
? 象征即隱喻,映射性的描述事物。如臧克家的《老馬》,日本著名詩人壺井繁治的《芽》。當然還有我們玉林市作協秘書長高作苦的《猛虎集》,他裏的很多詩篇裏頭都大量的運用了隱喻和映射。
? 詩中運用映襯也就是壹種很好的表達方法,映襯也就是反襯,即以壹物反襯另壹事物,以喜寫哀,以哀寫喜,以鬧寫幽,以幽寫鬧,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又如趙嘏的《江樓感舊》“獨立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 關於語言的表達方法方式很多,表達手法只是表達方法中的壹種而已,時間有限很難壹 壹論述。
? 說了根、說了苗,接著該說說花了,既然說花是聲,聲也就是聲韻,那聲韻就應該是美的,詩歌詩歌,詩是可以唱的,好的詩應該是便於朗誦和吟唱的,很多人認為“分行散文便是詩”,對此我是不認可的。詩歌不同於散文,散文是不能譜曲歌唱的,散文最註重的是形與神,它沒有韻律這壹說,但詩是講究韻律的。如果詩句讀起來沒有抑揚頓挫,沒有韻律韻味也就失卻了美失卻了味道,不押韻的詩是很難譜寫成歌成曲的即便譜寫成曲唱起來也會很拗口。壹首短詩想要廣為流傳,永久流傳,盡量寫得便於誦唱是很有必要的。
? 最後我再簡單的說說果實。
? 大家覺得壹首詩有了感情、有了好的語言,有了好的韻味就足夠了嗎?不,我覺得還不夠。有了根、長了苗、開了花,還得結果,那才叫完美。
? 果也就是義也就是內涵,壹首詩單是有感情且寫得華麗還不行,得有內涵主題明確。畢竟詩言雖情,但更重要的是言誌,都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詩亦是文的壹種,所以詩亦如其人,詩的境界是人品的表現,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結晶,詩人要能跳出小我站在民族、歷史、社會的高度,把“小我”擴大到“大我”,這樣才真正的讓詩得到升華,寫出來的詩才是好詩才更有深意更能長久流傳。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還請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