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這部影片給我的最大的震撼是,它沒有照舊模式,把日軍塑造成兇殘無道只知殺的愚蠢者,在八路軍、遊擊隊的伏擊下馬上就崩潰了。《在太行山上》,無論是平型關伏擊戰還是保衛最高點的保衛戰,都有日軍的主動對抗抗。日軍對中國是早有圖謀的。日軍擁有的山地圖,比中國人繪制的還要詳盡細致!他們對八路軍遊擊隊也深有研究,知道***產黨員善戰遊擊戰,靠地勢取勝,於是派出了他們所謂的“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阿部田秀。而且他們還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這是壹個多麽可怕的敵人啊!想到這些就不禁讓我毛骨悚然!影片以它的硝煙彌漫向我們透露著:我們的敵人是強大的!由此我對中***黨員的英勇機智是肅然起敬,升起壹股親切的感激之情。
紅色電影對於年輕的壹代越來越遙遠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的時代,生活在發展的 潮流中,生活在日益強盛的新中國,感受不到舊中國的苦難,感受不到民族受到壓迫侵略的苦痛,感受不到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深重仇恨。而且,壹些蓋有主旋律標記的戰爭片曾壹度讓人感到道具和背景粗制濫造、導演和演員缺乏真實的戰爭體驗、泛濫空洞枯燥的說教、以政治情感代替審美情感,因此喪失了好多觀眾。這不由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雜文《宣傳與作戲》中的壹段話:“就是那剛剛說過的日本人,他們做文章論及中國的國民性的時候,內中往往有壹條叫作‘善於宣傳’。看他的說明,這“宣傳”兩字卻又不像是平常的‘propaganda’,而是‘對外說謊’的意思。”
但是,這部影片的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同時跨上了新臺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沒有了枯燥煩人的說教、沒有粗制濫造和過分的誇張,有的是不可辯駁的邏輯、兼收並蓄的生花妙筆、生動壯觀悅人耳目的影音效果。《太行山上》,是中國電影的壹個裏程碑。普通觀眾看國產片,終於有了而不僅僅是找到了“看大片”的感覺! 這部讓人耳目壹新的好作品,觀賞性非常強。看慣了歐美大片新奇、艷亮、勁爆的視覺效果,我們都已經出離了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壹再地被震撼外加震撼。可《太行山上》則不同,絕大多數的道具,比如八路戰士的大刀和磨損的破槍老套筒、民兵崔隊長磨得寒光凜凜的幾跟標槍、指揮員用的地圖、系的破皮帶,都跟臨摹的文物壹樣;再比如鬼子軍官的軍裝、佩刀、勛略表、野餐飯盒,小鬼子的鋼盔、三八槍、大頭皮鞋,也都是精工細做,特別是鬼子們用的三八槍,黃澄澄的槍托,寒光閃閃的槍刺,與現役士兵保養的沒有什麽差別,再看那壹拉槍栓退出叮當作響、黃燦燦的子彈,跟上個月剛從日本運來的沒有什麽分別。值得壹提的是,影片中的大多數日本角色,都盡可能多的由真日本人來扮演,據說在開拍以前,全體日本演員曾向劇組集體鞠躬!
在日寇侵華戰爭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1937年,八路軍朱德總指揮奉黨中央命令,率領剛剛改編的115師、120師和129師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朱德見到國民黨在山西的統帥閻錫山,表明我軍抗日決心,要在平型關打壹仗,並要求友軍配合。可是只想“守土”的閻錫山,表面上答應配合卻遲遲沒有行動。
平型關伏擊戰上,鬼子進了伏擊圈,日軍的重輜車輛也進入伏擊圈了!我軍還沒有任何行動,指揮員還在耐心等待尋找最佳的開火時機,指揮部裏的林彪毫無表情的臉上只有冷酷與堅決。觀眾們感到大戰前的壓迫心理越來越重急不可耐的時候,指揮員才命令開火。壹下子就是雷霆萬鈞的萬炮齊鳴,手榴彈可勁兒往下招呼,輕重機槍鐵掃帚壹樣猛掃,步槍是打壹槍隱蔽觀察壹下。當鬼子叫來飛機轟炸助陣的時候,林彪命令:“沖下去,跟鬼子纏在壹起,看他怎麽轟炸!”高明!
板垣找到我軍的制高點不惜壹切代價的攻擊它。可見板垣師團還是很有戰鬥實力的。電影中有這麽壹幕,日軍馬山就要攻上山頂了,增援部隊還沒到。山上的我軍彈藥打光了。大家都抽出大刀來要與日軍肉搏。這時日本的壹個下級指揮官下令“子彈退堂”,拼!這時日本兵真的都把子彈給退出來了,然後是大刀對日本的38軍刺。面對著日軍排排整齊的裝備精良的軍用刺刀,我軍毫不猶豫毫不膽怯,場面很是壯烈。退出子彈與妳單挑是什麽意思?日軍沒有對手無槍支彈藥的八路軍進行機槍掃射,而是刀對刀,肉搏。我想壹對壹的打服妳,在精神上打服妳!這是多麽可怕的想法呀。
《在太行山上》沒有對八路軍作神話色彩的描摹,也更真實地描摹了深受武士道精神教育的日軍。但是,任憑日軍怎麽強大怎麽深受優良教育,他們沒有中國軍民的大無畏精神,沒有中國軍民為了保衛民族的獻身精神。正義是站在我們這壹邊的!壹個結婚才三天的小媳婦送著自己的心上人上了前線。在精神與意誌上,日軍已經戰敗了。日軍指揮受到電信,日軍遇上了壹批從沒有遇到過是敵人“個個能拼刺刀”!板垣焦急地走來走去,苦思彌想,突然恍然大悟“是八路軍!是八路軍!”我驕傲啊!
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八路軍115師將士僅憑著赤子之心和頑強的鬥誌,在朱德總指揮的部署和林彪、聶榮臻的指揮下,在平型關伏擊日軍精銳板垣師團,將平型關十裏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
1937年9月25日,這是震驚中外的壹天,是記錄史冊的壹天。中國軍民把狂妄的板垣師團打敗了!這是日軍自“七七事變”以來甚至甲午戰爭以來,受到的最沈重的打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中華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敵人都不能打敗的!平型關大捷,沈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八路軍也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熱烈擁護。
可惡的小日本在地勢上明顯受虧,就采用了空戰,轟炸我方。依我軍現有的裝備,還沒有能力與日軍的敵機作戰。朱德總指揮分析了兩方的力量對比,派遣129師先遣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搗了他們的後方陣營,摧毀了日軍的空軍優勢。
另壹處,雁門關大戰,雙方力量懸殊,國民黨私自撤兵,見為難而不救。民黨愛國將領郝夢齡以身殉職!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殺得渾身是血,雁門關依舊告急!日軍占領太原城。已經取得良好開端的抗日形勢發生了逆轉。八路軍奉命向南轉移。同時,八路軍在晉東南發動群眾,建立敵後根據地,主力部隊跳到外線打擊敵人。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只帶少數警衛連隊與敵周旋,處境十分險惡,幾次與敵遭遇,但都化險為夷。
在敵人後方,壹間普通的教室內。東路軍將領召開會議。衣著反差鮮明、戰略意識各不相同的國***將領,壹起***商抗日大計。朱德總指揮的幽默和深刻,不時博得雙方將領的掌聲……
寒冷冬夜,朱德替剛入伍的小戰士站崗,望著漫天飛雪,心中想到蜀中父老,吟下著名詩篇:“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
八路軍為抗戰,生死兩不顧;國民黨棉大衣白手套,不出兵卒卻要求“收回”荊州。同為中華兒女,為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在我們心裏,早已明白,誰才是真正為中國著想,誰才是真正在救國救難,誰才是人民的福星。
塞外張家口,不甘失敗的日本侵略者將希望寄托於山地戰專家——“護國之花”阿部規秀。寺內壽壹大將舉杯:“阿部中將及諸君此次出師……壹定會馬到成功!”
河北黃土嶺。八路軍與阿部率領的日軍激戰正酣。阿部規秀被我軍擊斃。日軍朝野震驚,哀嘆:“名將之花雕謝在太行山上……”
不斷勝利的八路軍,在太行山區站穩了腳跟,建立起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使太行山成為中華民族的脊背。
觀看完這部影片後,有幾個鏡頭還在我腦海中久久回環重現。實在是太真實、太驚心動魄、太感人了。我把他們記錄下來與大家壹起分享。
影片開頭,幾個日本高級軍官在飛機上議論:
粘下地說:“中國所謂河南河北的河就是黃河;所謂山東山西的山就是這個太行山。” 板垣征四郎說:“我們從滿洲壹低頭,過了山海關門洞,就是這開闊的華北大平原。” 粘下地:“中國有句古話,“扼太行者立於不敗之地”板垣:“這中國的太行山的面積,怎麽看怎麽象我們日本國土,更象是中國大陸的脊梁。”阿部田秀:“我們斬斷太行山就是斬斷中國人的脊梁”。可平型關第壹次交鋒,就讓日本侵略者冷不丁吃了八路軍當頭壹棒,沒斬斷別人的脊梁,卻狠狠地崴了他自己壹腳。捷報傳出,舉國振奮。
在老爺廟上,八路軍李天佑團率先占領制高點,但1937年的鬼子都是訓練有素、兇頑強悍的“武士道”,把子彈都打光了,鬼子還是踩著同伴的屍體,眼都不眨地往上頂。狹路相逢的時候,八路軍舉起了大刀和折斷了刺刀的步槍,怒目而視;而鬼子們也毫不含糊,壹聲“上刺刀、退子彈”的口令之後,拉槍栓退子彈的嘩啦聲和叮當聲響成壹片,然後就紅著眼、挺著溜長的大槍刺刀、壹步壹個腳印兒的往上真招呼。然後就是要怎麽狠就怎麽狠,要怎麽真就怎麽真、要怎麽嫻熟就怎麽嫻熟的肉搏。
肉搏中有兩個鏡頭最值得壹提,壹個是有個鬼子軍官,刀法嫻熟,壹連劈殺了好幾名八路。有個八路槍已經拼丟了,看到這個鬼子兇悍,空著雙手就抓他的刀,割裂肌肉的倭刀滴答落血;鬼子哪兒能含糊,壹挺腰把刀頂進了八路的肚子,八路嘴裏噴著血往前自己壹用力,抱住了鬼子的脖子使他不能動彈;鬼子背後同時沖來兩名八路,兩把刺刀同時捅進了鬼子後心,拔出後迅速投入新的戰鬥。鬼子跪著死了,手裏還死死抓著那把落血的倭刀,穿著刀的八路就勢撲在跪著的鬼子頭上,這個造型壹下子就刻在了我的心裏。另壹個鏡頭是敵我兩個傷兵,都倒在了地上,互相怒視著。鬼子傷兵是個軍官,被砍掉了右腿,他咬牙匍匐著爬向壹把刺刀,迅速的抓起來;八路傷員傷更重些,半舉著大刀嚴陣以待。鬼子壹用力,八路也順勢把刀壹挺,沒想到,日本軍官並沒有刺向八路,而是把迅速抓來的刺刀,絕望的刺入了自己的胸口,以求速死。驕狂的鬼子屢次不能得手打不贏就自殺,並不是怕被軍官槍斃,也不是怕被八路打死,而是兇悍的賭氣,打不贏就賭氣自殺。這太符合日本法西斯軍人的性格了,妳要導演日本鬼子跪地求饒,真太不真實了。不但鬼子會罵妳,觀眾也會罵妳。
戰鬥結束,打掃戰場時。八路軍發現壹個受傷的日軍。讓衛生員給他包紮傷口,當衛生員正在給他包紮時,可惡的鬼子竟然在背後偷偷抽出軍刺,刺向了這位戰士。鏡頭頓時在那時凝止了,緩緩地隨著衛生員身體向後倒去,當衛生員在倒地壹殺那,軍帽脫落了,壹頭烏黑的長發散落下去……八路軍小戰士憤怒了,日本兵驚呆了。是個女兵!這讓我想到那位美國記者的話“不是我要作為女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上帝把我造成這幅模樣的。”
朱德帶著美國女記者去采訪副參謀長左權,只見左權斜歪著睡著了。桌上攤了壹封寄有北北小手印發家信和壹封剛寫好的回信。左權妻子在信上寫道“……家裏沒有條件去拍照,寄上北北的小手印……”。左權在回信中說“……經歷了4天3夜的戰鬥……我壹回來就首先給妳們回信……如果真的戰死了,我沒有遺憾。唯壹的遺憾是我們的女兒我連壹面都沒有見上……”。我聽到旁座有抽噎聲了。影片最後,左權還是戰死沙場了,我心中不停地念叨著壹個名字“北北”……
朱懷冰與八路軍沖突被俘,釋放他的時候,他看到壹個他原來很瞧不起的農民遊擊隊員,他說,“妳是不是崔……崔……”, 那人認真回答:崔二蛋! 大家都笑了。朱懷冰代表了壹批國民黨人,他們自持受過高等教育,更咬文嚼字假清高,也不屑於那些農民遊擊隊,不屑於遊擊戰,而農民遊擊隊的對待戰爭的那份自然和從容,也是這批人無法體會得到的。
還有,賀邴炎(梁家輝飾),郝夢齡(劉德凱飾)兩個各代表***產黨和國民黨的軍人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氣節。他們同時登場,各占重要篇幅,表現出來的則都是中國人,沒有國、***之別。只是最後國民黨人郝夢齡英勇獻身,***產黨人賀邴炎雖然被迫撤退但是活著!
其他的場面象日軍焚屍燒灰,已經被八路軍入土安葬的日軍屍體被同夥刨出來投入烈火焚燒的場面,非常有炮灰感;身負重任、氣焰囂張的阿部,掘墓焚屍;不僅殘殺被俘的遊擊戰士,還向被八路軍釋放的日本同胞舉起屠刀!半裸的年輕的二等兵三木仰天哭天搶地的喊著:“天皇殿下!八路軍優待我們,皇軍卻殺害我們,這是為什麽?天皇陛下,皇軍必敗!”隨即縱身跳入火海。在烈火中掙紮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再有就是國軍坦克,活活碾死鬼子兵的鏡頭,也很精彩,很逼真,很解氣。
看到這裏,我不禁反思中華民族正在經歷的偉大復興。苦難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經歷了無數次的內亂、被少數民族入侵、征服,歷史上多次出現“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慘狀,人口死亡三分之壹的現象都曾經出現。但是,每次內亂和外族入侵的大亂之後,都會有壹個中華民族重新振作的大治。以西漢徹底打垮匈奴為標誌,是中華民族的第壹次偉大復興;以盛唐徹底打垮突厥為標誌,是中華民族第二次偉大復興;以徹底打垮日本軍國主義開始,是中華民族第三次的偉大復興。
這次的偉大復興與以往的復興絕不相同。中華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所僅存的。具有最長歷史的人種進化、基因優選、雜交優勢;人類歷史最完備的農耕生產方式和農業文明、封建制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都屬於我們這個民族。在1644年以前,中國、中華民族的農業文明和封建制度,相對於周邊的民族和國家而言,都是先進的。中國幾千年積澱的農耕文明,使得人民的風俗、禮儀、法律、宗教完整和諧的融為壹體,禮教即法律,風俗即法律。任何壹個外來民族,打垮壹個或幾個漢族政權,壹點都不稀奇,但是,即使象蒙古壹樣的雄強的民族,都沒能將漢族移風易俗,永成臣虜;相反,在大多數時候,入侵者都被中華民族所同化,溶為壹爐。但是,這是1840年以前的歷史。到了1840年以後,這個同樣是原來的太陽照耀下的世界,相對於中國和中華民族而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840年,特別是1895年之後,中國的封建制的農業文明,開始不可逆轉的落後於歐洲和日本的資本主義。甲午戰爭,我們這個老大帝國在與壹個新生強權的決鬥中黯然敗北,慘遭無情掠奪。這個變法求強的日本吃到了掠奪的甜頭,胃口越來越大,《田中奏折》體現出了日本統治階級吞並中國、滅亡中華民族的狼子野心。朱德說處心積慮、訓練有素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是“最兇惡,最猖狂”的敵人壹點不假。1937年,中國、中華民族的氣運,以同時代的世界強國為坐標系,低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1937年,中國、中華民族的氣運,以自己的歷史為坐標系,低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然而,就在1937年的9月25日,也就是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大捷的這壹天,中國的歷史再次出現了巨大的轉折。100年來,對於強暴的帝國主義,中國、中華民族,幾乎沒有打過壹次揚眉吐氣的勝仗,而在這壹天,八路軍狠狠的咬了日本軍國主義壹口,從次開始,勝仗越來越多,人民軍隊越打越強,最後終於打垮了日本軍國主義。1937年9月24日,是中華民族的谷底,而就是從這壹天的次日,中華民族第三次偉大復興,悄然拉開序幕。這是何等振奮人心的壹個發現!這是何等該讓人感激的壹個影視作品!中華民族低在谷底的時候,都不能被最兇悍、最猖狂的敵人打敗、嚇倒和征服,難道我們擁有了全系列的核武器、宇宙飛船上天、聯合國裏大權在握的時候,我們能再甘作某族、某國的臣虜嗎?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永遠不可戰勝,任何別國他族,無可改變、無可逆轉、無可奈何!
我們每次觀看壹部紅色電影,都會重思中華民族的復興,重識“英雄”的概念有,重感中國***產黨人的英勇無畏和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朱德在替新兵小戰士站崗時,幽幽地緩緩吟出“貯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士仍單衣,夜夜殺倭賊”。片尾,站在雄渾的黃河日落前,朱德再次感嘆:“打了大半輩子的仗都是內戰,這次終於和日軍面對面了……為了我們的民族,盡到壹個老兵的責任吧……”。這都值得我們深思啊。
在日寇侵華戰爭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八路軍朱德總指揮奉黨中央命令,率領剛剛改編的115師、120師和129師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朱德見到閻錫山,表明我軍抗日決心,要在平型關打壹仗,並要求友軍配合。只想“守土”的閻錫山,表面上答應配合卻遲遲沒有行動。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八路軍115師將士憑借赤子之心和頑強的鬥誌,在朱德總指揮的部署和林彪、聶榮臻的指揮下,在平型關伏擊日軍精銳板垣師團,將平型關十裏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
平型關大捷,沈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八路軍得到山西人民的熱烈擁護。隨後,朱德總指揮派遣129師先遣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摧毀了日軍的空軍優勢;同時調動120師伏擊雁門關,襲擾日軍的補給線……國民黨愛國將領郝夢齡以身殉職!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殺得渾身是血,雁門關依舊告急!日軍占領太原城。已經取得良好開端的抗日形勢發生了逆轉。八路軍奉命向南轉移……
八路軍在晉東南發動群眾,建立敵後根據地,主力部隊跳到外線打擊敵人。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只帶少數警衛連隊與敵周旋,處境十分險惡,幾次與敵遭遇,但都化險為夷。在敵人後方,壹間普通的教室內。東路軍將領召開會議。衣著反差鮮明、戰略意識各不相同的國***將領,壹起***商抗日大計。朱德總指揮的幽默和深刻,不時博得雙方將領的掌聲……寒冷冬夜,朱德替剛入伍的小戰士站崗,望著漫天飛雪,心中想到蜀中父老,吟下著名詩篇:“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
塞外張家口,不甘失敗的日本侵略者將希望寄托於山地戰專家——“護國之花”阿部規秀。寺內壽壹大將舉杯:“阿部中將及諸君此次出師……壹定會馬到成功!”
身負重任、氣焰囂張的阿部,掘墓焚屍;不僅殘殺被俘的遊擊戰士,還向被八路軍釋放的日本同胞舉起屠刀!年輕的二等兵三木仰天大吼:“天皇殿下!八路軍優待我們,皇軍卻殺害我們,這是為什麽?”隨即縱身跳入火海。河北黃土嶺。八路軍與阿部率領的日軍激戰正酣。阿部規秀被我軍擊斃。日軍朝野震驚,哀嘆:“名將之花雕謝在太行山上……”
不斷勝利的八路軍,在太行山區站穩了腳跟,建立起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使太行山成為中華民族的脊背。
當時戰火如荼,八路軍和國民黨同時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總司令命令林彪率領壹個師團在平型關攔住了日軍,打伏擊戰。而國民黨的軍隊就在側翼攔住日軍的退路。在發動前壹天晚上下了暴雨,使山上發生了泥石流。使得八路軍的人死傷了。但是,這絲毫沒有阻擋他們的決心與去路。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領下,成功殲滅日軍1000多人。由於國民黨的軍隊貪生怕死,沒有攔住日軍的去路,使得日軍逃走了。八路軍打出了漂亮的第壹仗。但是因為敵強我弱,國民黨實力弱、又茍且偷生於日軍於***產黨之間,太原很快就失守了。朱德帶領八路軍的1個師團逃到了臨汾。讓另壹個旅長帶領2個師團在後面攔截日軍。幾天後,朱德和旅長順利在林分會合。日軍想乘機包圍臨汾將他們壹網打盡,還在這關鍵時刻將***產黨交流的電臺密碼破解了,可以隨時竊聽***產黨的對話。想不到八路軍依靠機智與勇敢成功的逃到太行山上,就這樣,太行山上的戰役開始了……
太行山上的戰役驚心動魄,事跡感人。“獨臂將軍”單刀傷戰場殺敵;在電臺密碼被破解之後,幾個師長又憑借他們的機智,通過明語(俄語)來交流,使得日軍不能正確得知***產黨的消息……從這些事跡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朱德領導的八路軍的英勇善戰、頑強殺敵,奮不顧身的精神。他們雖然人少,但是他們靠著人民群眾的力量,將日本帝國主義不敗的歷史破滅了。他們的團結,讓我切身感到了集體的力量。同時,我也想到了我們班級現在的狀況,就是因為男女生不團結,大家都很散漫,所以才會有點傾倒的狀態,所以我們要團結壹心,將班級建設好。言歸正傳,八路軍勇敢的沖在最前線,與敵人拼搏、廝殺、甚至是肉搏戰。他們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槍沒了用刺刀,刺刀沒了就赤身上戰場。許多八路軍在搏殺時都與日軍糾纏到了壹起,拉都拉不開。。。可想而知,八路軍在多麽分離拼搏啊。
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壹頁。
片中有兩次戰役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第壹個就是發生在1937年9月下旬的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主力在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設下埋伏。當日軍進入伏擊區時,八路軍居高臨下,發動猛攻,將敵人分割包圍,展開白刃戰。經過壹天激戰,殲敵1000多人,擊毀汽車百余輛,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第二個則是10月中旬的聞名全國的129師壹部奇襲陽明堡飛機場,炸毀敵機20多架,殲敵100多人。
我想這兩場戰役在抗日戰爭中是非常聞名的,之所以抗日戰爭最終能夠勝利,也是因為平型關伏擊戰的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第壹次大捷,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
通過這部電影,我了解了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英雄表現、英勇犧牲和偉大的愛國思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的,這種精神是難得的,寶貴的,應當傳承下去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要想到以前的人為我們做出的種種犧牲,更要應該好好的學習,因為好好學習本身就是壹種愛國的表現,為祖國的將來做出貢獻,為下壹代建造更好的生活。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壹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壹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壹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壹個村子裏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兇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裏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壹個房子裏,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壹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裏投毒氣彈。屋子裏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壹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壹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麽。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麽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紮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沈重的打擊,妳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鬥,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妳們的鋼鐵意誌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麽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