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知方面: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情感方面: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3、動作技能方面:引導幼兒正確地發清“水”、“圈”、”“睡”的音。
活動準備
1、蝴蝶的服飾壹套、三張蝴蝶動作圖各壹幅、胸卡若幹。
2、背景圖三幅,分別為“花園”、“河邊”、“樹上”。
3、音樂(三拍子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壹、引發幼兒活動興趣,教師帶幼兒遊戲,給孩子壹個兒歌的大概印象。
教師穿“蝴蝶”的衣服,跟著音樂飛舞,提問:“我是誰?”(幼兒回答)“今天我來做蝴蝶媽媽,妳們做小蝴蝶,我帶妳們壹起去玩!”教師跟著音樂帶幼兒來跳蝴蝶舞。
第1場景:來到花園,看看花園來有美嗎?有哪些顏色的花?(幼兒觀察後回答)教師和幼兒壹起在花園做操,重點突出“踢踢腿”這個詞語。
第2場景:來到河邊,看看河裏有哪些小動物?引導幼兒和他們打招呼。教師引導幼兒“小蝴蝶口渴了,小蝴蝶到河裏喝口水。”重點突出“喝口水”這個詞語。
第3場景:來到樹下,教師引導語:“剛才我們玩累了,壹起到樹下休息壹會吧。”重點突出“睡壹覺”這個詞語。
二、出示背景圖,讓幼兒理解兒歌的基本內容。
師:“剛才我們玩得開心嗎?”(幼兒回答)
師:“有壹只美麗的小蝴蝶看見我們玩得很開心,她也想去玩。”
教師分別出示第壹幅背景圖和蝴蝶的動作圖,教師提問:“小蝴蝶飛呀飛,它飛到哪裏了?在哪幹什麽?”
教師再出示第二幅背景圖和蝴蝶的動作圖,師:“小蝴蝶又飛呀飛,有到了哪裏?去幹什麽?
教師再出示第三幅背景圖和蝴蝶的動作圖,師:“小蝴蝶又飛呀飛,有到了哪裏?去幹什麽?
三、教師完整示範兒歌內容。
教師引導語:“小蝴蝶睡了,我們不要吵醒它,我們壹起來聽壹首好聽的兒歌吧。”
“妳們會不會說這首兒歌呀?”引導幼兒和教師壹起說兒歌,邊說邊指圖,說完後表揚說得好的幼兒,給個別幼兒貼上蝴蝶胸卡以示鼓勵,並激發其他幼兒的積極性。
四、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說兒歌。
師:“小蝴蝶來聽誰的聲音最好聽,它就和誰做好朋友。”“這壹次我們壹邊說壹邊做動作。”幼兒和教師壹起邊說邊模仿。
教師給全體幼兒貼上蝴蝶胸卡,教師引導語:“這首兒歌還沒有名字呢?老師給它取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蝴蝶飛飛’。我們壹起說說看。”
教師引導語:“這次我們再來說壹邊,聽誰的聲音最好聽。老師來說兒歌的名字。”
教師說名字後,幼兒壹起再集體邊(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說邊表演。
五、帶幼兒再次遊戲。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聽,現在我們帶著自己美麗的小蝴蝶,壹起來玩吧。”再次放音樂,教師和幼兒跟著音樂邊念兒歌邊做遊戲。
附兒歌:蝴蝶飛飛
蝴蝶蝴蝶飛呀飛,飛到花園踢踢腿。
蝴蝶蝴蝶飛呀飛,飛到河邊喝口水。
蝴蝶蝴蝶飛呀飛,飛到樹上睡壹覺。
教學反思
由於班裏孩子年齡小,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集體生活和學習的概念還很模糊,通過本次活動讓他們充分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采用了動靜交替、整體學習、正面鼓勵等壹些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