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調味品中,唯壹有著專門的國產大部頭研究專著的,恐怕就算是糖了。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經寫了壹部70萬字的《糖史》,對於糖的來龍去脈以及在我國發展傳播的源流都給予了很深入的探討。
麥芽糖產品的利用,從大約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在大約作於戰國的《書經》中又有“稼穡作甘”的話,可以被解釋為當時人已經明了以澱粉制糖的方法了。從當時的資料中還可以得知當時各階層的人都很愛吃糖,“含飴弄孫”就是東漢章帝時期馬皇後的人生理想,很簡樸實在,是吧?
至少到了賈思勰的時期,麥芽糖的制法已經很成熟了,和現在相比也並沒有很大的不同,成分上可能也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