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北朝詩歌的基本信息欄

北朝詩歌的基本信息欄

北朝詩歌是北朝統治時期各種詩人創作的具有北朝時期特色的詩歌。

Beichao shige  北朝詩歌

由於北朝統治的黃河流域從西晉末年以後經歷了長期戰亂,而且北魏初年的帝王對漢族文化重視不夠,因此北朝的詩歌創作遠不如南朝繁榮,流傳下來的作品也較少。

北朝的文人詩興起很晚。在孝文帝元宏以前,作者甚少,流傳至今的只有高允、宗欽和段承根等人所作的壹些質木無文的四言詩,以及高允擬漢樂府所作的《羅敷行》、《王子喬》等。四言詩全屬枯燥無味的說教,樂府詩亦壹味模仿,而且缺乏文采。元宏遷洛以後,大力提倡漢化,北方的文人詩創作才略有起色。當時有詩流傳的如鄭道昭、祖瑩、元勰、常景等。所存作品不多,藝術手法大抵仿效南朝,但並沒有達到南朝的水平。其中鄭道昭和常景的作品似乎受南朝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的影響較大,鄭道昭的壹些寫景詩比較古奧,遣詞造句都近於鮑照與謝靈運,常景的《贊四君詩》則受顏延之《五君詠》及鮑照《蜀四賢詠》的影響較為明顯。他還仿劉琨作《扶風歌》15首,今已亡佚。祖瑩、元勰的詩則模仿由南朝入北的王肅的詩。這些詩在藝術上不算很成熟,卻偏於慷慨悲涼,與南朝詩有所不同。《魏書·文苑傳》說到北魏自元宏以後,“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因為文學長期衰落之後,雖經統治者的提倡,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許多有較高成就的詩人。

北魏末年經過“六鎮”起義及“爾朱榮之亂”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以後又變成北齊和北周的對峙。其中東魏和北齊統治著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黃河中下遊地區,北方文人大抵聚居於鄴城。這時著名的詩歌作者有溫子、邢劭和魏收等。他們的詩主要取法南朝的齊梁詩人。據說溫子的作品流傳到江南,曾受到梁武帝蕭衍的稱賞。他曾寫過壹些樂府詩,在形式上近於南朝民歌。而題材則多少受北朝民歌及涼州歌謠的影響。他最著名的《搗衣詩》受齊梁詩影響很深,而且與初唐某些詩人的詩風近似。據記載邢劭和魏收是北齊文人中兩個派別的首領。邢劭追步沈約,魏收則效法任。他們的詩存者不多,但和南朝梁陳詩人相比,確實也無遜色。和他們同時的劉逖,也有壹些較好的詩。這些詩很講究辭藻和對仗,標誌著北朝文人詩的藝術水平已逐步與南朝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