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如何做好學前班與小學的銜接

如何做好學前班與小學的銜接

幼兒進入小學,是他們生活的壹次重大轉折。幼兒能否較快地、順利地適應學生生活,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兒童身心進壹步的發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針對如何作好學前兒童與小學的銜接工作,我認為學前班教師應努力做好的是:從幼兒的特點出發,積極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以遊戲為幼兒基本活動,通過各類遊戲以及遊戲化的教學活動,來加強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等。特別是到了學前班,壹定要在重視培養幼兒聽說能力的同時,註重個性、情感以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做好學前班和小學銜接工作迫在眉睫。進入小學壹年級的孩子,因為學校環境、學習內容等等的變更,往往在學習和社會交往這兩個方面難以適應,常常會產生緊張心理。當緊張情緒不能及時消除時,孩子就會退縮,進而出現孤僻、嫉妒等偏差心理,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學前班教學方面,應采取教學形式靈活多樣,通過談話、唱歌、玩遊戲、講故事、詩歌朗誦、美術繪畫以及參觀小學等等形式來引導幼兒感受小學的生活、學習,培養幼兒獨立、自理的能力,減少與學校之間的坡度,讓每個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自己就是壹名小學生的光榮,從容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我認為: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應該相互靠攏,相互補充,才能引導孩子走好這個坡度。具體方法有三:壹是在生活制度和環境布置方面互相靠攏,讓幼兒參與教室環境的布置,在主題上圍繞孩子們的好奇心,針對我們要上小學了而設計;二是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互相靠攏,選擇壹些能更好的、讓幼兒感興趣的、能幫助幼兒適應小學學習的教材,註意培養幼兒的課堂紀律和適應延長了上課時間等變化;三是要為幼兒入學作好心理準備,從生活、學習上加強幼兒的獨立自理,如何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培養幼兒心理過程時,學前班教師應註意培養幼兒聽、說、讀、寫、算等各種能力的過程,並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如:通過文字的家、小貓釣魚、給房子加窗簾等引導幼兒學習田字格和筆畫,通過算式接龍購物遊戲遊戲學習應用題等引導幼兒數學的反應能力。通過遊戲、故事等,在玩樂中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坐姿端正、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的習慣;愛提問題勤於思考的習慣;正確地握筆、寫字的姿勢、看書的習慣;愛護學習用品、保持圖書作業整潔的習慣;認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和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學習紀律的習慣等。使之初步接觸小學的知識,打下初步的基礎就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並為今後壹生的學習奠定基礎。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均以自己為中心,所以作為學前班教師應和家長們都註重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品質。因此,在學前班裏,要通過遊戲、勞動、上課和日常生活的其它活動,培養兒童能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遇到困難、挫折勇於克服,做事有始有終,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要有壹定的責任感,能遵守紀律,服從集體和成人的要求,具有初步的自我控制力。培養兒童經常保持愉悅、飽滿的情緒,活潑開朗的性格,並引導孩子學會與人交流(或與同伴分享喜悅,或傾訴自己的煩惱), 通過與同伴、老師溝通來解決困惑。在教學中,我經常遇見壹年級的學生家長來學校詢問孩子表現,對孩子有很多的擔心,希望和我壹起去引導孩子。這壹點我任務:孩子的問題通過家長和教師相互配合並解決當然最好,但是,我也要求家長不要給孩子太重的負擔,不要急於求成。過分的擔心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產生害怕的心理,從而變得畏懼上學,畏懼與新同伴、新老師的相處。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通過各種輕松的活動形式,去體驗學習的愉快,使孩子們愛學習、會學習,從而形成健康心理。在幼兒的家庭教育方面,我請家長在家時主要從三個方面做好孩子心理上的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壹是安排角色遊戲:如與孩子玩老師與學生的遊戲,讓孩子在擔任老師的過程中體驗學校氣氛,消除緊張情緒並懂得規則的必要,引導他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二是在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引導孩子分析成敗的原因,增強其獲得成功的信心,並鍛煉其意誌品質。三是鼓勵孩子與夥伴交往,避免孩子在與同學發生沖突後,產生退縮、報復行為,甚至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最終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因此,除了教師要多關註孩子與同齡夥伴的交往能力,鼓勵其與夥伴愉快相處以外,家長在家的教育和引導也很重要。要使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銜接好,就學前班而言,既要培養幼兒的聽說讀寫能力,又要註重情感、個性的培養,在培養目標上除了健康、活潑之外,還應加上會思考,即要萌發幼兒想象、探索和創造的欲望。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要註意培養幼兒的主動精神和責任感,如:讓幼兒做值日生、與小學同學友好相處、日常生活中能會主動幫助他人。這樣,幼兒才能較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對小學來說,進入小學後的幼兒,身份上有了變化,他們從壹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變成了壹個能坐在教室裏認真聽講的小學生,他們在學校要以規章制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入學的前幾周適當增加遊戲的成分,學習負擔不要過重,以減小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坡度。怎樣才算幼小銜接好了呢?我認為其檢測的敏感指標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壹是學習感興趣,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著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懂就問;二是活動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三是生活有條理,也就是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妥帖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著、盯著才去完成。做好學前班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需要雙方的***同努力,我們學校在教師培訓時,要壹起去接受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培訓,使全體教師既掌握幼兒教育的特點又掌握小學教育的特點,是加強教師之間相互了解的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徑。總之,解決好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想做好銜接工作關鍵在於:1、入小學的預備教育必須為幼兒身體、認知、情感、道德和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奠定基礎。不僅要重視智力的發展,也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入小學的預備教育,應始終保持幼兒園的特點,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不能把幼兒園和小學等同起來,使幼兒教育小學化,更不能簡單地將小學教材下方到幼兒園。而應在突出遊戲和戶外活動的情況下,在教學方法、教育要求上逐步提高要求。3、加強教師素質的訓練,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都了解銜接階段兒童的教育任務、內容方法和教育組織形式,在保持本階段教育特點的前提下,能根據對方的教育特點和要求做適當的調整。這是做好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工作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