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壹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裏。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裏。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創作背景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祿山叛亂的第二年六月,李白從安徽的宣城來到了長江邊上的廬山,壹直呆到了這壹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之召下山,在廬山上度過了夏、秋、冬三季,壹***寫了二十四首詩。此時他已經離開長安整整十個年頭了,在這期間,他體會到了從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這兩種社會角色之間的巨大差異,也飽嘗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世態炎涼,但是李白卻絲毫沒有向世俗低頭,更不會趨炎附勢,他在酒中求道,山裏作樂,盡管也落得逍遙自在,但是內心的孤寂卻是壹直像影子壹樣,寸步不離的。李白壹個人呆在山中,身邊既無親人,也無朋友,甚至連有生命的東西都遠遠離開了他
作者介紹
李白 (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身長七尺有余(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川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