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四句古詩:
1、《e68a847a6431333431346434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釋義:燭影深深映上雲母屏風,銀河漸漸沈沒,晨星漸漸消失。嫦娥後悔寂寞,後悔偷吃靈藥。面對碧海藍天,日夜思念人間。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釋義: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3、《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釋義: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壹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4、《中秋月》——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釋義: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5、《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宋-楊萬裏
才近中秋月已清,鴉青幕掛壹團冰。
忽然覺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獨自行。
釋義:剛剛接近中秋,月已清圓,似是在鴉青色的幕布上掛著壹團冰盤。忽然間,覺得今夜的月亮,獨自行進在,與天隔離的空間。
6、《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釋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壹層霜。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壹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中秋節的詩句有兔子1、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九月寒。——宋代·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譯文:準知道今晚的月亮十分團圓,江潮欲來秋風已帶著九月的清寒。
2、涼簪墜發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夢。——唐代·溫庭筠《春愁曲》
譯文:在春寒中發簪也帶著涼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爐裏香料暗燃,籠罩在煙幕中的柳樹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
3、玉華寒,冰壺凍。雲間玉兔,水面蒼龍。—— 元代·徐再思《普天樂·垂虹夜月》
譯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壺那樣皎潔明凈。天上的明月出沒在雲間,地上的長橋如蒼龍橫臥水面。
4、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沈浮?——宋代·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譯文:月從海底經過,會水的蝦蟆不用擔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學會遊泳呢?
5、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唐代·李賀《李憑箜篌引》
譯文: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3.關於玉兔的詩句中秋月 (白居易)
萬裏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白居易)
長慶清風在,夔龍燮理余.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當宮署,伊瀍入禁渠.曉關開玉兔,夕鑰納銀魚.
舊眷憐移疾,新吟念索居.離聲雙白鸝,行色壹籃輿.
罷免無余俸,休閑有敝廬.慵於嵇叔夜,渴似馬相如.
酒每蒙酤我,詩嘗許起予.洛中歸計定,壹半為尚書.
廬山石鏡(鮑溶)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徹.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4.關於中秋節的詩四句1、《中秋登樓望月》
宋代: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譯文:
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銀子般泛著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為他修治,桂樹枝恐怕會撐破月亮。
2、《中秋》
唐代: 鄭谷
清香聞曉蓮,水國雨餘天。
天氣正得所,客心剛悄然。
亂兵何日息,故老幾人全。
此際難消遣,從來未學禪。
譯文:
江南水鄉的雨後,空氣清新怡人,陣陣蓮花清香撲面而來。
這樣的天氣讓人倍感舒適,客居他鄉的愁緒卻又從心頭泛起。
社會動蕩不安,兵戈四起,不知何日才能平息;而那在亂世中的舊友不知有幾人能保全。
這樣的愁悶心情難以排解,只因未曾學習佛理寬慰己心。
3、《中秋對月》
唐代: 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看蟾盤上海涯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6431。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壹人家。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裏無雲,人們仰望著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壹家半舍。
4、《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 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裏外,不有雨兼風?
譯文:
夜空中升起壹輪明月,都說每個地方都是壹樣的月色。
哪裏知道遠在千裏之外,就沒有急風暴雨呢?
5、《中秋》
唐代: 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壹年虛過秋。
譯文:
閑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聲吟唱,總覺得心裏空虛郁悶、心裏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沒有圓滿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虛度光陰了。
5.有沒有關於中秋節的詩句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 文征明《念奴嬌來·中秋對月》
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裏。 —— 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自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bai將旦客。》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du中秋作》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 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便欲乘風zhi,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 蘇軾《念奴嬌·中秋》
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dao,玉殿瓊樓。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6.描寫玉兔的詩句1、玉兔銀蟾遠不知
唐
白居易
《中秋月》
2、曉關開玉兔
唐
白居易
《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
3、玉兔鏑難穿
唐
李紳
《賦月》
4、綠蘿就玉兔
唐
鮑溶
《廬山石鏡》
5、出來看玉兔
唐
施肩吾
《笑卿卿詞》
6、銀輪玉兔向東流
唐
姚合
《對月》
7、玉兔秋冷咽
唐
李商隱
《海上謠》
8、金烏長飛玉兔走
唐
韓琮
《春愁》
9、玉兔潭底沒
唐
賈島
《贈智朗禪師》
10、玉兔玉人歌裏出
唐
賈島
《登田中丞高亭》
11、迅疾月邊捎玉兔
唐
賈島
《病鶻吟》
12、玉兔煴香柳如夢
唐
溫庭筠
《春愁曲》
13、應虛玉兔宮
唐
張喬
《試月中桂》
14、毛寒玉兔頑
唐
羅隱
《秋夕對月》
15、月府清虛玉兔吼
唐
唐彥謙
《敘別》
16、玉兔輪中方是樹
唐
黃滔
《和同年趙先輩觀文》
17、丹桂曾攀玉兔宮
唐
徐夤
《送王校書往清源》
18、金烏兼玉兔
唐
徐仲雅
《贈江處士》
19、玉兔銀蟾似多意
唐
齊己
《中秋十四日夜對月上南平主人》
20、玉兔有情應記得
唐
齊己
《庚午歲十五夜對月》
21、西岸清光玉兔輝
唐
呂巖
《谷神歌》
22、玉兔銀河終不夜
唐
嵩嶽諸仙
《嫁女詩》
23、玉兔銀蟾爭守護
唐
毛文錫
《月宮春·水晶宮裏桂花開》
24、玉兔宮前金榜出
唐
歐陽炯
《春光好·天初暖》
7.中秋節的古詩4句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裏***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8.仿寫中秋節的詩句四句詩1、《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3、《中秋登樓望月》(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4、《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5、《月夜》(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6、《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7、《中秋登樓望月》(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8、《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9、《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10、《中秋月》(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