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對詠史詩的創新之處如下:
r以“詠史”為詩題,始於東漢的班固。班固的《詠史》詩,直書史實,鐘嶸評為“質木無文”。此後文人也都有詠史之作,曹魏時王粲、阮璃有《詠史詩》,曹植有《三良詩》。與左思同時的張協也有《詠史》詩。
但班固以來的詠史詩,大抵是“隱括本傳,不加藻飾”,壹詩詠壹事,在史事的客觀復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詠史》詩,既受前人影響,又有壹定創新。
具體說來,左思的詠史詩多自抒胸臆,開創了詠史詩借詠史以抒懷的新的創作道路,成為後人效仿的範例,這是左思對中國詩歌史的獨特貢獻,陳祚明曾評價為“創成壹體,垂式千秋”。左思《詠史》詩的內容主要是抒發寒士之不平及對士族的蔑視與抗爭,
如“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又如“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最能表現左思氣概。鐘嶸《詩品》置左思於上品,評其詩日:“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他的詩多引史實,故日“典”;
借古諷今,對現實政治持批評態度,故日“怨”;而借古諷今又能做到深刻恰當,故日“精切”;他的詩能起到諷諭作用,故日“得諷諭之致”。總之,左思詠史詩筆力矯健,情調高亢,氣勢充沛,具有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被稱之為“左思風力”,有再現建安風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