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古詩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在中國古代詩歌裏,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註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壹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著壹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賈島《題李凝幽居》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選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的形容詞用作使動動詞,都是動態描寫的壹些典範,在動詞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壹種意境裏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壹。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往往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王維不愧描寫山水的高手,動靜結合是其主要寫景手法之壹。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構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松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為壹體,構成壹副清幽可愛的風景畫。第三聯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頗具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