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宋代以詞著稱,宋代是詞的全盛時期。兩宋時期,詞在全社會得到了普及,出現了大量新創詞調。
北宋前期,晏殊、張先等人承襲“花間”余緒,由唐過渡到宋。在過渡中,出現了第壹個變革者柳永,其創作大量蘇軾像慢詞。北宋中後期,蘇軾登上詞壇,創豪放壹派。再加上秦觀、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使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北宋後期,周邦彥兼采眾家之所長,進行了壹系列集大成的工作,體現了宋詞的成熟與深化。
南渡後,宋詞創作出現了新的情況。南宋初期,主要作家有張元幹、張孝祥等,而成就最高的當推女詞人李清照,其為婉約派代表人物。南宋中期,愛國詞和豪放詞空前發展,出現大詞人辛棄疾。大詩人陸遊的作品與辛詞交相輝映。南宋後期,出現姜夔與吳文英兩大巨擘。
2.宋詩
宋代詩歌在繼承唐詩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都有所開拓歐陽修像,出現許多優秀詩人和作品。
北宋前期主要有“白體”、“晚唐體”、“西昆體”三派,沿襲唐風,但尚未形成宋詩的獨特面貌。北宋後期詩人輩出,形成不同流派,王安石的“荊公體”、蘇軾的“東坡體”、黃庭堅的“山谷體”主宰詩壇風氣。
南宋中期,隨著陸遊、楊萬裏、範成大等中興詩人的出現,宋代詩歌形成第二個高峰。陸遊的愛國詩成就非常高。南宋後期,隨著愛國意誌的消沈,詩歌創作進入衰落期,壹批“江湖詩人”著稱於詩壇。然而“國家不幸詩家幸”,南宋亡國之變又造就了文天祥等愛國詩人。
3.宋文
宋代散文是從唐代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發展而來的。柳開於北宋初年首先提倡古文。石介著《怪說》猛烈抨擊“西昆體”。歐陽修為宋代散文的第壹個大師,是宋代散文的奠基者。北宋後期,宋代散文進入其發展的黃金時代,活躍在文壇上的有蘇洵、曾鞏、王安石等人以及蘇軾門下的“六君子”。
南宋前期的散文充滿愛國激情。李綱主張“文章以氣為主”。宗澤、嶽飛、陸遊等人的作品都是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有感而發。南宋末的散文,愛國精神更為昂揚。文天祥、鄭思肖等人的作品進發出愛國主義的光芒。
宋朝駢文也繼承了唐代駢文的某些優良傳統而有所發展。宋初承晚唐、五代余習,駢文大家前有徐鉉、後有楊億等。到了歐陽修時,隨著古文運動的勝利,駢文也作了很大的改革,在文體上開始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曾鞏、汪藻、方嶽等駢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