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2. 概括《範仲淹有誌於天下》全文內容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內容概括:
記錄了北宋名臣範仲淹讀書時的幾件小事,重點突出他的勤奮和有誌氣。他五年不曾脫下衣服好好睡過壹覺,看書看得頭昏了,就用冷水洗洗臉。讀書的條件也很艱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陽偏西才吃。但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卻立下了自己的終生誌願,誦出了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篇散文選自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寫的《名臣言行錄》。
擴展資料
《名臣言行錄》壹書匯編了散見於文集、傳記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跡,***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此書***七十五卷,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別集、外集五十壹卷。
朱熹編此書的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壹的史料,將北宋名臣的事跡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而非摻入壹家之言,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該書的作用,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壹: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但有若幹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如王安石、趙普、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則受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質疑。
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而“有補於世教”乃其次,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亦符合名臣的條件,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
百度百科--宋名臣言行錄
3. 概括《範仲淹有誌於天下》全文內容《範仲淹有誌於天下》內容概括: 記錄了北宋名臣範仲淹讀書時的幾件小事,重點突出他的勤奮和有誌氣。
他五年不曾脫下衣服好好睡過壹覺,看書看得頭昏了,就用冷水洗洗臉。讀書的條件也很艱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陽偏西才吃。
但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卻立下了自己的終生誌願,誦出了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篇散文選自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寫的《名臣言行錄》。
擴展資料 《名臣言行錄》壹書匯編了散見於文集、傳記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跡,***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此書***七十五卷,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別集、外集五十壹卷。
朱熹編此書的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壹的史料,將北宋名臣的事跡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而非摻入壹家之言,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該書的作用,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壹: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但有若幹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如王安石、趙普、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則受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質疑。 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而“有補於世教”乃其次,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亦符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431346465合名臣的條件,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
百度百科--宋名臣言行錄。
4.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簡潔概括全文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編輯本段]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壹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
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
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壹時之冠。
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壹堂。
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原文 1.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常山朱氏。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
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名人言行錄》 2.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政範公神道碑銘並序》[編輯本段]譯文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 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澆在臉上。(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壹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以國家的責任作為自己的責任,刻苦讀書,有時夜裏昏沈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
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我足夠罷了。
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編輯本段]註釋 適:嫁 既:副詞,不久,後來 去:離開 嘗:曾經 昃(zè):太陽偏西 或:有時 昏怠:昏沈困倦 輒:往往,每每。
沃:澆,引申為“洗” 啖:吃 讒:說人壞話[編輯本段]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註音並釋義。 ①啖(音:dàn 義:吃)粥而讀 ②輒( 音:zhé 義:往往,總是)以水沃面 ③食不給(音:jǐ 義:供應) ④乃至被讒(音:chán 義: 說別人的壞話)受貶 ⑤由參知政事謫(音:zhé義:降職)守鄧州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C)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有時夜裏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臉。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③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 。
5.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簡潔概括全文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編輯本段]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壹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
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
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壹時之冠。
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壹堂。
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原文 1.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常山朱氏。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
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名人言行錄》 2.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政範公神道碑銘並序》[編輯本段]譯文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 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澆在臉上。(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壹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以國家的責任作為自己的責任,刻苦讀書,有時夜裏昏沈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
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我足夠罷了。
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編輯本段]註釋 適:嫁 既:副詞,不久,後來 去:離開 嘗:曾經 昃(zè):太陽偏西 或:有時 昏怠:昏沈困倦 輒:往往,每每。
沃:澆,引申為“洗” 啖:吃 讒:說人壞話[編輯本段]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註音並釋義。 ①啖(音:dàn 義:吃)粥而讀 ②輒( 音:zhé 義:往往,總是)以水沃面 ③食不給(音:jǐ 義:供應) ④乃至被讒(音:chán 義: 說別人的壞話)受貶 ⑤由參知政事謫(音:zhé義:降職)守鄧州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C)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有時夜裏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臉。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③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 。
6. 請概括壹下範仲淹有誌於天下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白話譯文: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
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此文出自宋代·歐陽修《歐陽文忠集》《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範公神道碑銘並序》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歐陽文忠公集》,因歐陽修死後謚號為“文忠”,故名。***153卷,附錄5卷。其中《居士集》、《易童子集》、《外制集》、《內制集》、《表奏書啟四六集》、《奏議集》等壹百十四卷,《歸田錄》、《詩話》、《長短句》等十九卷,《集中錄跋尾》十卷,書簡十卷。
前附年譜,後附行狀、墓誌、傳文等五卷。書中《居士集》為作者晚年自己編定,其余都是南宋周必大編定的。
北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153卷,是南宋周必大(1126--1204)等編纂的。現在中國及臺灣所藏的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都是殘本。
唯有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所藏的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153卷大抵與南宋時代保留的原形同。其版刻的情形如下: 半頁10行、每行16字,註文雙行、左右雙邊。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壹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7.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文言文翻譯,閱讀答案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註音並釋義。
啖dàn 粥而讀 音 : 義:吃,食用
輒以水沃wò 面 音: 義 :澆洗
食不給Ji 音 : 義 :接濟
乃至被讒chán 受貶 音 : 義:詆毀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有時夜晚昏昏欲睡時,就用水澆洗面孔。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狗用罷了。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壹層:寫其少有大誌,發奮苦讀。二層:做官關心國事,勇於但當。三層:寫其刻苦自勵,天下為先的崇高境界。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所作《嶽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壹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交代了範仲淹高風亮節的思想基礎,是畫龍點睛之筆
8.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這篇文言文整個意思原文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譯文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
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
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
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9. 文言文翻譯 範仲淹有誌於天下1.怠:疲倦 輒:立即;就
翻譯:有時候晚上覺得昏昏欲睡很疲倦了 就用水洗臉
2.給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只剛剛夠他們自己吃穿,沒有壹點多余的。應該是形容某人為官清廉,家無余財
全譯文:
版本1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他發奮讀書,有時晚上困了,就用冷水沖頭洗臉。有時連飯也吃不上,就喝粥堅持苦讀。做官以後,常常情緒激動的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讒言而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給自足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版本2 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臉。(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太陽偏西才吃壹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如有幫助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