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徐誌摩詩歌的藝術特點

徐誌摩詩歌的藝術特點

1.音樂美(押韻) A、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以《再別康橋》為例,其押韻,韻腳為:來,彩(ái);娘,漾(iáng);搖,草(áo);虹,夢(óng);簫,橋(áo);來,彩(ái)。每節押韻,逐節換韻,音律和諧。 B、 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2.繪畫美(詞藻)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壹片深情。全詩***七節,幾乎每壹節都包含壹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裏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壹揮”等,使每壹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3.建築美(詩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壹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壹,給人以美感。 其壹: 《再別康橋》是壹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壹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裏,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壹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壹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壹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壹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壹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壹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誌摩詩作中的絕唱。 其二: 《再別康橋》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壹股清風壹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裏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壹壹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壹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誌,直覺得“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裏,做壹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壹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壹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壹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 *** ,正如康河之水,壹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裏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沈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壹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壹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麽?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壹次,又何必帶走壹片雲彩呢?全詩壹氣呵成,蕩氣回腸,是對徐誌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壹種‘單純信仰’,這裏面只有三個大字:壹個是愛,壹個是自由,壹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壹個人生裏,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壹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誌摩》)果真如此,那麽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壹個縮影嗎?徐誌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壹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妳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 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壹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壹種獨特的審美 *** 。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誌摩的詩美主張。 若分析《再別康橋》,必須讀《我所知道的康橋》,介紹了他每天的生活——同時徐誌摩也得罪了魯迅,因為他經常到處發表文章,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