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作文:
西湖的主要景點有: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花港觀魚、曲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鋒夕照、斷橋殘雪等,號稱“西湖十景”。
其中“三潭印月”在湖心亭南,是壹處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勝境。月夜泛舟,可見“月光映潭,影分為三”,三潭印月名出於此。
西湖中有三島。最大島是“三潭印月”。島南面的三座石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著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到了中秋佳節,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有30個月亮,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西湖裏有三座石塔,象三個寶葫蘆壹樣,長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當空,人們喜歡在石塔的圓洞裏點上燈燭,把洞口糊上薄紙,水裏就會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綺麗。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由來.
“水光瀲灩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墨總相宜。”這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觀賞西湖之後,對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壹位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美女,壹位具有東方魅力的美女――西施。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於“人間天堂”的杭州。壹年四季風景各異,魅力獨具,具有典型的東方女性之美。特別是早春時節,西湖如夢初醒,嫵媚迷人。
西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加之白堤、蘇堤的分割,很有東方美學風格。西湖由於地質方面的原因,西湖水不象其它湖泊那樣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瀲灩,山色空蒙,非常含蓄朦朧,具有東方的閑適含蓄之美,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島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來,人們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設起來的壹個園林藝術精品。
最早,這裏是人工堆疊而成的水上陸地,吳越時這裏被辟建為水心保寧寺。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當時的錢塘縣令聶心湯,別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壹個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寧寺的遺址,用西湖的淤泥築起了這個湖中之島,又在島外修了條環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島中有島,湖中有湖”的格局,作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當時的浙江總督李衛在此苦心經營,大興土木,建亭臺樓閣,植奇花異草,使小瀛洲成為壹處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園林。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壹“魚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國時期,由於 *** 腐敗無能,對小瀛洲長期不加整治,亭閣頹廢,堤岸沈陷,花木荒蕪,壹派蕭條,小瀛洲幾乎成為壹個荒島。新中國成立以後, *** 撥款對三潭印月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改造,使它重現昔日風采,在空間變化、組景層次、建設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顯得匠心獨運、巧奪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構成幾個景區,而每個景區都自成壹體,又互為襯托,有機結合。可以說小瀛洲是西湖中的壹個“大盆景”。
2. 關於鳳西湖的擴寫作文八百字煙雨西湖
還是元旦時去的西湖,總想為她寫篇文章,可卻沒有動筆,不是不想寫,而是不敢寫。因為西湖的名氣太大了,去過西湖的名人墨客太多了,贊美西湖的詩詞歌賦已數不勝數了,恐自己給寫了也是蛇足。但我想壹萬個人眼中會有壹萬個西湖,感覺總歸不會是壹樣的。
那是個細雨蒙蒙的冬日,西湖就像披著壹副面紗的少女亭亭玉立地佇立在仲冬的風裏。冬日的西湖,雖看不見“蘇堤春曉”“柳岸聞鶯”的景致,卻可享受到蘇東坡“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愜意。西湖的水悠悠蕩漾,此刻的心情平靜得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頭頂的柳枝依然穿著青翠的霓裳,舒展著嫵媚的身肢,拂過了我的肩頭。綿綿的細雨在柳葉上凝成水滴,點點晶瑩,滴滴清涼。壹滴壹滴,敲打心窗。雨中的西湖,象出浴的新娘,羞答答的蒙著壹層輕紗,柔美而豐韻。
西湖的碧水,柔柔地描畫著山戀翠影;西湖的垂柳,柔柔地纏繞著碧玉明鏡;西湖的細雨,柔柔的如薄羽輕紗,凝結著哀愁的故事,還有淒美的傳說。
畫舫在水中緩緩地蕩漾著,孤山和對面諸山及上下的樓亭越發顯得清晰起來。我們到了小瀛洲。
小瀛洲是西湖上遊人必去的湖心島,島上九曲回廊,三角亭、四角亭、心心相印亭幽雅別致。徜徉其上,猶在畫中遊。“三潭印月”是西湖的壹著名景點,當我來到它面前時,我對那“印”字費起心思來。到底是“印”還是“映”?“三潭印月”是由三個壇組成,每個壇呈葫蘆狀,有五個洞,月圓之夜,尤其是十五的時候,在壇裏放上壹根碩大的蠟燭,發出柔和的光,倒映在水中,彼此互不重疊,這樣壇中、水中、再加上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倒影,就會出現三十二個月亮天上湖中交相輝映的奇景。此時感覺,“印”字比“映”更貼切,我不禁感嘆古人造景之妙、用詞之精。
西湖之誘人還在於其美妙傳說。
白素貞斷橋奇緣,情定西湖岸。從壹把油紙傘到相識相知相愛相許,執著的愛情感動了多少世間的男男男女女,可憐的她只想在人間做個平凡的女人,卻是阻難重重,壓迫重重。直到真情感動了上蒼的那壹刻,雷峰塔終於倒了。偽道的枷鎖斷了,愛情自由了。可惜的是我沒看到“雷峰夕照”的景象。
蘇小小挽壹襟荷香,低吟淺唱,從西泠橋畔款款而來。“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婉麗的容顏帶著憂傷,心儀的阮郎,只能成為她生命裏的過客,在菀菀黃柳絲下,她將唯壹的心事埋葬。最終歌斷芳魂去,風過塵香散。
對岸傳來高亢的歌聲“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的碧血丹心,在滿江紅裏的慷慨激昂聲中,被人們千古傳誦。“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情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對國家前途的隱憂,壯誌未酬的郁悶,如今已是青山埋忠骨。
蘇東坡、白居易兩位大詩人,也是最愛西湖的。蘇堤白堤因他們而築,勤政之余,並未忘卻為美麗的西湖吟詩作賦,“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
萬松書院裏傳來祝英臺、梁山伯朗朗的書聲。長橋上,有他們依依送別的背影;南屏的鐘聲,隨風飄送,送來的是蒼茫和古老的嘆息。
處處風景處處詩。到過西湖,便會不由自主地愛上她,遊人心底留下的不僅僅是贊美和依戀,還有壹個浪漫的夢想。西湖的魅力在唐詩宋詞中得以張揚,在淒婉的愛情故事裏層層渲染。在這綿綿細雨中,壹如幽幽的情思,如煙如夢……
3. 作文泗水聖源湖遊記800字參考西子湖畔,這壹帶的風景點我都去玩過了,只有湖心小島“三潭印月”沒去過。
每次路過西湖邊,遠看那“三潭印月”,真盼望哪壹天能登上去看看。壹來可乘船玩水,二來可去觀賞美如仙境的小瀛州——“三潭印月”的景色。
當老師說這次到“三潭印月”秋遊,我興奮得晚上連覺都睡不好。第二天早晨,我們在岸邊等船,當我迫不及待想蕩舟西湖,踮起腳向湖心觀望時,遊船又偏偏姍姍來遲。
真使我焦急不安啊。可這時富有魅力的西湖景色把我深深地吸引過去了。
這天是陰天,圍繞西湖的樹木在濃霧中隱約可見。遠處的山都被霧氣吞沒了,只露出個山頭。
平靜的湖面白茫茫的,和蒼茫的天空連成了壹片,難分難辨。我此時才體會到“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詩句寫得實在恰到好處。
我正被這景色迷住的時候,壹艘船悄悄地靠岸了。我們興沖沖地登上了船,機船開足馬力向“三潭印月”駛去。
平靜的湖面激起了歡樂的浪花,我那顆歡樂的心也隨著浪花不停地跳動。船靠岸了,我們登岸走上了島上的九曲橋,扶著朱紅色的橋欄,邊走邊飽覽景色。
“三潭印月”島裏還有湖,真是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中紅鯉魚快樂地在水草叢中追逐遊戲,人們投食取樂,可真是魚樂人也樂。
沿著九曲橋走壹小會兒,便看見了題有“曲徑通幽”的洞門,兩側的花墻,上面雕刻著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兩只鳳凰張著嘴在對唱;各種石花像真的壹樣,栩栩如生,爭相吐艷。在九曲橋旁的湖中矗立著壹座大假山。
它就是享有盛名的九獅石。人說它有九個獅頭,我很感興趣地找起來,果真找到壹個獅頭,嘴裏還含著“寶珠”,還找到幾只在格鬥的小獅。
石頭頂上的黃色草蓬,像雄獅頭上的黃毛。它是那樣的威武,確有山中之王的架式。
4. 遊三潭映月作文550字三潭映月又稱小瀛洲,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壹島,也是壹處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名勝。
去年暑期遊西湖,自然少不得在此地遊玩。我們乘遊艇來到島上,首先見壹湖塘,上有九曲橋。
還沒登橋,便見滿眼荷紅葉綠,聞得壹塘荷香。深綠色的荷葉,像傘似的立滿塘中。
因是早上,荷葉上的露珠還未幹,珠光點點,閃閃爍爍,還有壹些遊人丟的硬幣,在陽光下也閃閃發光,十分好看。在這壹片綠色之上,是滿塘碩大而帶露的荷光,或含苞,或盛開,嬌態不壹。
那淺紅漸深的花瓣在綠葉的映襯下分外妖嬈。我以前常在書上看到對荷花的贊美,今日見到這片荷塘,才知人們為什麽都愛荷花,也才知西湖的“十裏荷花”為何令人向往不已了。
下了九曲橋,我們沿堤埂走。楊柳依依,和風拂面,有說不出的舒坦。
島上的亭閣、碧波、綠柳和奇花掩映中,異常美麗。邊看邊走,如癡如醉,不覺來到壹片小竹林。
那壹片翠竹,在陽光和輕風中,沙沙作響,竹影婆娑,清香宜人,也使我流連忘返。看過九獅石、曲橋、疊山等精致的園林小品後,我們壹小片開闊的草地,觀賞那著名的“三潭”。
“三潭”其實是湖中鼎立的石塔,,塔高均2米左右,造型古樸而又優美,每個塔上還有五個清晰可見的圓洞。聽導遊說,中秋佳節,人們總會在塔中點上蠟火或小燈,把五個圓洞用紙封住,遠遠望去,每個塔都出現五個小月亮,三個石塔,就有十五個月亮,加上映在水中的,連真帶假,便有三十二個月亮。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西湖是個美麗的地方,三潭映月是美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