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山行描寫的是什麽的景色

山行描寫的是什麽的景色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壹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壹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壹幅和諧統壹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壹體。

壹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深山裏有人家,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傍晚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詩人特地停車觀賞。

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感嘆楓葉遠不是春花所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記述了壹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滿詩意的發現,於是創作此詩以記之。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壹幅色彩絢爛、風格明麗的山林秋色圖。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壹幅和諧統壹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地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壹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的,起鋪墊和烘托作用。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壹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這樣寫,從題意來說,寫出了“行”的特點,而從構圖來說,卻借勾畫山路逶迤綿遠之特點山勢幽深平緩的形體特點,同時自然地把人們的視線沿著山路引向白雲生處的人家。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壹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石徑”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壹起了。

白雲仿佛從山嶺中生出,漂浮繚繞,既可見山之高,又表現雲之淡白與山之蒼翠相映襯,點染出明快色調。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壹定會有另壹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壹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

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