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壹首七絕。這是壹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沈到新月東升這壹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快要落山的夕陽,霞光柔和的鋪在江水上,江水壹半碧綠,壹半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註釋
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壹種形式。
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
可憐:可愛。
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