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溫州民風民俗的資料

溫州民風民俗的資料

壹、關門炮和開門炮的說法在溫州有關門炮、開門炮的說法,在網上有傳閱,我這裏也來講敘自己的見聞。在年三十晚上,溫州人家關門時做的最後壹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稱之為關門炮,表示舊歲平安。大年初壹清晨,溫州人家開門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稱之為開門炮,用以圖新年吉利。開門炮關門炮壹般放三個雙聲爆仗(俗稱二踢腿),不過壹般備四個炮仗,俗稱“帶四放三”,留壹個作預備。這是我們在溫州過年溫州老板們給我講的有關於過年的習俗,這很適用,我在永嘉甌北鎮這裏,每年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況。過年,這裏農家還是有在三十下午,煮豬頭肉敬神和仙,然後三十晚上點長明燈,以示壹年的最後壹個晚上平安吉祥。二、過年吃年糕在甌北鎮這裏,村民都有吃年糕的習慣, 正月初壹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壹餐壹般是大年三十準備好的,菜碟壹定要用高盞碗,取其高字,謂“壹年高壹年”,也有食年糕的,“糕”與“高”諧音。吃年糕,我也喜歡吃,其做法有有炒年糕,煮年糕,蒸年糕,還有的就是油炸年糕。這些做法都很普通,但在西南三省壹市或其它地方是很少有的,我喜歡吃年糕,最喜歡水煮年糕,油而不膩,有清菜淡香,還有蔥香和海鮮的鮮味。說真的,第壹次吃年糕還是在樂清市柳市鎮上壹個同事家裏吃的,雖然很普通但也表達了他們的熱情,還記得,端上年糕同事就說:“小劉,祝妳年年升高。”就為這句話,我吃得現在還想吃那同事家的年糕,在甌北鎮吃了這麽多,我覺得還是在樂清那碗最好吃。也許,那是心情的原因,還有好奇的原因,而現在太普通了和平常了。人就是這樣喜歡平淡發生在自己平常的事情上。外賣的年糕,就做成壹包,壹包五條相連成塊,要吃時,打開包裝用菜刀切成橢圓塊狀,或蒸、炒、煮、煎都可以。水煮年糕清香可人,潤滑而爽口,再加上青菜葉的清香,蝦米的鮮味,那味道真是回味無窮。蒸年糕,是將其切成塊狀,放到蒸籠裏蒸熟,煮後加白糖、或其它調料,妳想吃什麽風味都可以調出。煎年糕,就是用油煎,煎至油黃,再加適當香料或其它自己喜歡的調味料,那種香酥味美的回味給人又是另壹翻佳境。不管如何做年糕,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隨意做來,不帶富貴特色,不遜大眾風味。有道是:“壹方水土,必有壹翻鄉情。這種濃濃的溫州特色,讓人久久難忘,久吃不厭,真想把年糕吃個夠,卻道人生本是年年高,何苦自來打胖漲呢。年糕,壹種特色,壹種風味,更代表壹種鄉情。三、拜年和新年酒早起幼輩即向父母等長輩拜年、然後攜元棗、桂圓、荔枝等禮物外出拜年。同輩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發財”之類賀辭。拜年活動壹直延續到正月半、建國後,每年正月初壹上午,黨政領導部門邀請各界人士舉行團拜,以減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是指春節間,各家擺“新年酒”宴請親友。新年酒無壹定規格,時間通常在初壹至初五之間。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擺酒。 這些事情,有幾年未回家親眼看到房東和壹些本地村民的過年的壹些做法,與西南三省的做法差不多,不過還是有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