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壹般認為《尋夢者》這首詩,以“金色的貝”作為象征喻體,把詩人自己作為象征的本體,分享了尋夢者讀後感給大家欣賞!
尋夢者讀後感1這首詩歌將我們每壹個人心中的夢想抒寫到了極致。
起始句寫到:“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艷的花來的。”“開出花來”,已經寫出夢的美麗了,緊接著相似的壹句中添加了“嬌艷”壹詞,就更顯出夢的絢麗,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充滿向往之情了。然後又總結夢的特點是“無價”、“珍寶”,這兩個詞讓讀者更體會到夢的可貴性、重要性。因此我們每壹個人都要去尋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裏,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這兩句話意思上是遞進的,“大海裏”已是難尋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裏”,那就更難尋了,又加上“深藏”壹詞,可見要尋找壹個夢是多麽困難啊!所以尋找夢要付出巨大的艱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這個數字並非實指,只言歲月之久長;“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艱難了。即使找到了美夢又怎樣呢?要真正實現這個夢,還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愛護它:“在海水裏養九年”,“在天水裏養九年”,這樣才能在“壹個暗夜裏開綻了”。在“暗夜裏”,可見夢的來臨又是不可預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夢終究會來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當我們用壹生去追尋、守候壹個夢時,夢啊,它又帶給我們多少的欣慰和滿足。“鬢發斑斑”、“眼睛朦朧”又如何!“桃色”是壹種非常艷麗與神秘的色彩,“桃色的夢”讓人的心靈迷離蕩漾,為之丟棄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們衰老時,如果有壹個“開了花的夢”,有壹個“開出嬌妍的花的夢”,那麽我們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無憾的了。
再讓我們看看詩人是怎樣寫這個美麗的夢的。
開篇寫夢的美麗、珍貴,用了“開出花來,開出嬌妍的花來”這樣的句子;結尾又用了這樣的句子,寫夢實現時的絢麗多姿。美麗的句子回環往復,久久縈繞在人的心裏,成為人們心中壹個五彩斑斕的結,很難遺忘了。遞進的句子又很有層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開出花來,開出妖妍的花來”,像畫家在畫壹幅妍麗的畫,潑灑色彩時壹層層的塗上去,色彩便壹層層的濃麗起來。“在青色的大海裏,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這句話中,又給人壹種縱深感,壹層層地潛下去,越來越深。這樣簡潔、反復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狀的美感,讓人贊嘆。
色彩的運用使詩美不勝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濤翻滾,波浪聲聲;“桃色的珠”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金色的貝”,絢麗奪目,令人珍愛;“鬢發斑斑”使人嘆息。“金色的貝”從“青色的大海”裏湧起,非常富有神話色彩;“桃色的珠”映著“鬢發斑斑”,使人嘆息,同時有壹種無限的幸福感升起。詩人如此用心的運用色彩,想見對美的追尋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練,產生豐厚的內涵。全詩兩百余字,卻敘述了壹個尋夢的過程。夢的美,尋夢的艱難,找到夢後的幸福感,已經非常完整、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四個“九”字的運用,淋漓盡致地渲染了尋夢的艱難。“它有天上的雲雨聲”,“雲雨聲”壹詞寫出了夢的飄渺、多彩。“放在妳的懷裏,放在妳的枕邊”,“放”是有聲音的,是輕輕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夢。細細推敲壹個壹個的美詞,深厚的意味就濃濃地湧上來了。 --夢想是什麽?夢想是人心底最深處的壹種渴望,它與生俱來,永不熄滅。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壹支火炬,指引著人前進。努力追尋它,追尋的過程也是壹種幸福。就像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劇烈的心跳,這種甜蜜的感覺,壹生難忘。追到夢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是壹個幸運者,有多少的人壹生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心靈中留下永久的傷痛;他又是壹個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時候,充實的生活使他的心靈充滿歡悅,整個人產生了壹種美感。而能寫出《尋夢者》這樣詩歌的詩人,是能深深體會到夢的魅力的。對於他來說,捕捉、感受到人類心靈最深處的閃光點,又何嘗不是壹種幸福?
讀本詩要抓住詩人的藝術構思: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在壹個"尋找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裏,壹虛壹實,巧妙交織為壹體。--細讀全詩,體會詩人怎樣把他這壹藝術構思轉化為外在的形式特點:將類似民歌的誇飾、復沓與意象朦朧的現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壹體;用親切的.日常口語說話的調子,將復雜化、精微化的現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達出來。然後,反復吟誦全詩,體味流動其間的詩情與詩緒:既是明朗的(表現了追求理想的執著),又是迷惘、感傷的(表現追求中的疲倦與蒼老)。
<尋夢者> 大時代裏個人命運的憂傷,奮鬥者心靈的歷史,“華美而有法度”。
戴望舒是中國現代象征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開始顯露象征派感傷的情調和思緒。其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壹、把傳統詩歌的意象、類似於民歌的誇飾、復沓和意象朦朧的現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在壹起,表現詩人身處理想失落的現代社會,不願舍棄、卻又無力追回的掙紮的無奈和哀傷。如在《尋夢者》中,“尋夢者”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當“夢開出花來時”,他已經“鬢發斑斑”、“眼睛朦朧”,執著的追求精神寄予在眾多的朦朧的意象中,在壹種類似於民歌的詩歌形式中,表達得既明白,又蘊藉,既清楚,又朦朧。同樣,在《樂園鳥》中,作者的矛盾的、對自己理想追求的懷疑和追問,也是通過“樂園鳥”等意象來表現的。
其二、用親切的日常口語說話的調子,將復雜化、精微化的現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達出來。《尋夢者》和《樂園鳥》兩首詩,語言是明白如話的,但顯然同民歌不同,表達的思想情緒不是單壹的,而是復雜的。現代人追求理想的執著的情緒的表達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傷又是迷惘的、朦朧的、含蓄的,這種既明朗又迷惘的風格,正適合於表現現代人矛盾的心緒。
尋夢者讀後感2我仿佛於《尋夢者》中見到壹個尋夢的人,行遍千山萬水,伴著日月星辰,不怕風吹雨打,去追尋自己心中的那個夢。
與其說夢會開出花來,倒不如說用壹朵花來象征夢想,而且那花是極其嬌妍的花。可是花開必有花謝,人生也註定生死。人壹輩子追求夢想,就像花壹輩子追求雨露壹樣。可是,也許再得到的那壹霎那,妳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妳或許擁有過它,或許擁有過而並不長久,仿佛雨巷中丁香般的女子,看似近了,卻驀然消失在闌珊的燈火中。
金色的貝裏吐出桃色的珠,桃色的珠如同夢的翅膀、夢的希望,若是把它放在懷裏,藏於枕邊,青色的海上定該升起那悠然的夢想了吧。這夢就該如詩中的各種色彩,繽紛而美妙。詩人就這樣,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在壹個“尋找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裏,壹虛壹實,巧妙地交織為壹體。
詩人所渴望得到的那心中的夢,不再像對《雨巷》中丁香般的姑娘的追逐,那般靜默,那般頹然,那般的看似沒有“出路”。或許是明白了那次“放手”得來的是壹心的悵惘,這回對這夢想該是放手壹搏了吧。也許,如今他心中的夢想依然朦朧,可他不再像當初那樣無望地期盼和摸索,而是為了追逐那個許是遙不可及的夢,他去“攀九年的冰山,去航九年的瀚海,在海水裏養九年,在天水裏養九年”——夢想沒有追逐,沒有沈澱,就猶如花朵不曾仰望日光,怎麽會艷麗地綻放呢?等到生活中的種種人事沈澱了妳的心性,磨平了妳的棱角,也許該是妳鬢發斑白、雙眼朦朧的時候了,可在看見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時,也該是幸福的、慰藉的,還有那壹抹淡淡的憂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