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吟誦第三課《長歌行》漢樂府

吟誦第三課《長歌行》漢樂府

長歌行 ?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等待陽光照耀。

春天給大地普施陽光雨露,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雕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詩歌是感性的,是深入人靈魂深處的藝術品,詩人常常托物言誌,讓我們壹起感受她靈魂深處的對青春的贊美,鼓勵青年珍惜當下並鼓勵大家及時努力的心情和力量。

溫暖賞析

 這是壹首詠嘆人生的歌。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壹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雕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壹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葉嘉瑩先生說:中國的古典詩歌有壹種最可寶貴的特質,那就是詩歌中蘊含著—種興發感動的力量。早在鐘嶸的《詩品 · 序》中,就曾經對詩歌之創作的原動力,提出了他的看法,說:春風春鳥,秋月秋蟬,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又說: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凡斯種種,感蕩心靈。前—段話,說的是自然界四時景物之使人感動;後壹段話,說的是人事界的離合悲歡種種情事之使人感動。

此詩是漢樂府詩的壹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作為壹篇漢樂府,這樣壹首青春勵誌的《長歌行》完全可以作為中學生的班歌來唱,既青春又勵誌,充滿了中華民族莘莘學子的英氣與誌向。

讓我們壹起來吟誦吧~

溫馨提示:帶三角形符號的字為入聲字,吟誦的時候需要重且短吟,突出詩歌的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