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林徽因:壹身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壹身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文/臨溪為硯

1.

好朋友去年結婚了,新郎不是那個從高中到大學癡戀她的男生,而是相親認識的壹個男人。

說實話,我並不理解她的選擇,為什麽明明深愛過那個男人,卻願意牽起另壹個人的手,走過自己的後半生,難道不會遺憾嗎?

男孩兒,是我們***同的朋友,他有多愛的她呢?

他可以省下所有的生活費,給她買壹件衣服;每壹次吵架,不論誰對誰錯,他永遠第壹個低頭;為了她,他甚至放棄了北京的名牌大學,留在本地陪她;有壹次她執意要分手,他甚至當著我們面,跪下來求和。

我是從他那裏知道,壹個男生可以為愛低到什麽地步,壹定很愛很愛壹個人,才愛到忘了自己吧!

饒是這樣,他們仍然無法走到最後,朋友給我的解釋是 :“太過極端的人,不適合結婚,愛情要的是癡情,婚姻要的卻是溫情。”

說真的,這句話我壹度不能理解,既然相愛就該在壹起,談其他不過是為自己開罪。

直到我認識了林徽因與徐誌摩,我才明白,原來感情是壹回事,婚姻是另壹回事。

2.

很多人不太喜歡林徽因,我想主要還是出於女人的嫉妒吧。她既有姣好的面容,又有過人的才情,她壹生中有不離不棄的梁思成,也有眾多藍顏知己,就連父母長輩也對她偏愛有加。

這壹切又怎麽能讓人不嫉妒呢?

民國四大美女,各有各的標簽:“金嗓子”周璇,“校園皇後”陸小曼,“默片女王”阮玲玉,“不食人間煙火”林徽因。

這無疑是對壹個美女最大的褒獎,她好似壹株青蓮,不勝涼風的嬌羞。

論才情,她在建築事業上,不僅得到丈夫的高度贊許,也多次參與新中國標誌性建築的設計。

她還擅長散文,詩歌,早年留學歐美,見識廣博。就算與聞壹多,金嶽霖,胡適,沈從文等才子,品茗論天下,她也毫不遜色。

可以說,她活成所有女人夢寐以求的樣子。

自古以來,兼具才情與美貌的女子不在少數,比如陸小曼,張愛玲,李清照。

可是,能將才情與美貌運用到極致,並且壹輩子過得像“女神”壹樣的,卻只有壹個林徽因!

她是暖,是愛,是夢想,是壹片真正的“人間四月天”。

3.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於西子湖畔的杭州,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長詩文、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

林徽因是家中長女,徽因二字,取自《詩經大雅》中:“大姒好嗣音,則百斯男。”

她原名是“徽音”,因為當時上海出現了壹位小有名氣的作家,也叫林徽音。

常常有人將兩人弄混,於是她便改成了“徽因”。

林徽因的生母叫何雪媛,是壹個裹腳的傳統女人,並不得寵。

倒是她,聰明伶俐,模樣嬌俏,深得父親寵愛。小時候的林徽因壹邊感受著母親的郁郁寡歡,壹邊沐浴著父親的灼灼其華。

林徽因自己曾說,她的童年並不快樂,甚至因為母親的負面情緒常常讓她感到十分自卑。

1916年,林徽因隨父親定居北京,進入了培華女子中學。

1920年,林長民被派往歐洲考察訪問,他特地帶上了女兒壹起。

同年9月,林徽因考入了倫敦聖瑪麗學院。

因為父親常常需要往返於歐洲各國開會,她只能獨自留守倫敦,身在異鄉的孤寞,常常讓她倍感淒涼。

她在後來給朋友的信中回憶道:“我獨自壹個人在壹間頂大的書房裏看雨,壹個人吃飯,壹面咬著手指頭哭,我總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事情發生,或者有個人進來同我說說話,或者同我坐在樓上的爐邊給我講故事,最要緊的還是有壹個人要來愛我。”

月下老人在廣寒宮裏,洞悉了她的心事。

不久,就將壹個翩翩君子,帶到她的面前。

他就是——徐誌摩!

4.

徐誌摩原本是來倫敦,追隨羅素學哲學的,到了倫敦才知道,羅素已經被劍橋大學開除了。

他無奈,只得選擇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繼續深造。

就這樣,24歲的徐誌摩遇見了16歲的林徽因!

徐誌摩後來回憶說,初見她,身體不由得壹震,也許是照了什麽奇異的月色,他的五臟六腑被月色暈染了個幹凈。

那時候的徐誌摩剛剛開始寫詩,他說和林徽因談話時,總能激發出無限靈感。

自古才子愛佳人。當時的林徽因,美貌初成,紮了壹根長長的麻花辮,壹身素色的學生裝,明眸皓齒,其笑嫣嫣。她風趣幽默,十分健談,就像壹株海棠開在了徐誌摩的心海裏。

就連情敵張幼儀也曾盛贊過她:“徐誌摩的女朋友,是壹位思想復雜,長相漂亮 ,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

少女的心事,是藏不住的春風,她對這位從天而降的才子,也漸漸萌生了好感。

閑暇散步的海德公園,暢所欲言的劍橋康河,見證兩人最初的曖昧時光。

徐誌摩的追求熾熱而真摯,就像是壹團篝火,穿過倫敦重重的迷霧,照進了她的心裏。

可她還來不及做出決定,就得知了徐誌摩在國內已有家室。

並且還有壹個三歲大的兒子,她陷入了深深的惶恐與不安中。

林徽因不忍親自回絕徐誌摩,只能讓父親林長民代她寫了壹封信給他: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毫嘲諷之意,想是足下誤解了。

這壹封婉轉的拒絕信,並沒有澆熄徐誌摩的愛火。他更加執著的要和妻子張幼儀離婚,他以為只要他自由了,他和林徽因之間就不會再有障礙。哪怕妻子已有身孕,他也不管不顧。

張幼儀怯生生地說:“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誌摩毫不動容地譏她:“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妳看到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

“當壹個男人不愛這個女子時,她哭鬧是錯,靜默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都是錯。”

從這壹點看,女人的狠心多半是刀子嘴豆腐心,男人的狠心則是刀子嘴鉆石心,不見血光,不肯罷休。

他以為他的絕情是愛林徽因鐵證,卻不知道,但凡有點頭腦的女人,見此情形,誰還敢將終身托付於他呢?

況且,林徽因壹直認為她母親壹生的不幸,就是父親見異思遷所致。她的善良,不允許她將這種痛苦帶給另壹個無辜的女人。

於是,林徽因與父親提前結束了在英國的壹切,回國了。

5.

壹年後,等徐誌摩追回國內,林徽因已經接受家裏的安排,與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定了親。

如果說徐誌摩與林徽因的那壹場未完成的愛情,真的就隨時間壹筆帶過了,或許稍顯倉促。

1924年4月23日,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應蔡元培之邀訪華,由林徽因陪同,徐誌摩擔任翻譯。

從以前的照片上看,當時的林徽因留著齊耳短發,身著黑色套裝,壹串佛珠佩於胸前,壹派知性優雅;徐誌摩則帶著金絲眼鏡,穿著中式的上衣,素色長袍,器宇不凡。

兩人壹左壹右在泰戈爾身邊,儼然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時間給了兩人再壹次親密相處的機會,壹切又好像回到了壹年前,初遇時的美好時光。

兩人的默契與情愫都被泰戈爾看在眼裏,他甚至有意為他們牽起了紅線,從泰戈爾離華前的壹首短詩就可以看出壹些端倪:

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輕嘆了壹聲“哎”!

天空是指誌摩,大地是指徽因,而這壹聲嘆息,就說明這段感情又壹次無疾而終了。

其實當時林徽因與梁思成只是口頭定親,並沒有下聘禮,如果她反悔,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理性再壹次戰勝了感性。

林徽因晚年曾說: “徐誌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女人特有的早熟,讓壹眼就看穿了詩意背後的真相,詩人總是希望將所有的壹切美化,尤其是愛情。

少女的心事是初春的詩,熱戀的妳儂我儂也是詩,可以生活從來不是詩。

她要的是現世安穩的平淡生活,而這恰恰是徐誌摩給不了她的。

如果明明知道壹段愛情不會有理想的結果,那還不如從壹開始就揮淚斬情絲,壹時痛總好過壹世痛。

我實在佩服她在處理感情問題時的理性與遠見,從後來徐誌摩與陸小曼的種種來看,她的決定實在是睿智。

6.

兩個月後,梁思成與林徽因壹起赴美留學,攻讀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

梁思成全身心的寵愛著身邊的她,每次約會,他都要在女生宿舍樓下等待二三十分鐘,她才出來。

他的弟弟梁思勇曾為他們寫了壹副對聯:林小姐千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壹等再等終成配,橫批是:誠心誠意。

在學習上,林徽因思維敏捷,常常有奇思妙想蹦出,她的設計圖紙總是壹改再改,最後面目全非。

這時候梁思成就會插進來,以他準確而熟練的繪圖功力將亂七八糟的草圖,變成壹張完美的作品。

在生活上,梁思成就像是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林徽因的細心與體貼就派上了用場。

他們就像兩塊拼圖,配合得天衣無縫。

正在此時,林徽因的父親死於流難,林家壹度家道中落,連她在美國的學費都無力承擔。是梁啟超主動替她料理父親的後事,並且資助她,完成了學業。

變故讓她看清了身邊的壹切,也讓她迅速成長了起來。

第二年,她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的壹處教堂裏完婚。

婚禮當天,林徽因沒有穿白色的婚紗,而是穿了壹套自己設計的具有中國傳統風韻的禮服,美艷動人。梁思成則西裝筆挺,帥氣逼人。

新婚當晚,梁思成問:“有壹個問題,我今生只問壹次,以後也不會再問,為什麽是我?”

林徽因深情地對他說:“答案很長,我可能需要用壹生來回答妳,妳準備好要聽了嗎?”

7.

結婚之後,林徽因不願意做家庭主婦,圍著丈夫孩子團團轉,她依然要做自己。

如果說婚姻真是墳墓,那麽她壹定是超凡脫俗的小龍女,憑借壹身絕學,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兩人壹同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她設計的白雲黑水圖,至今仍是東北大學的校徽。

從壹個身嬌體弱的女子,陪伴著丈夫,忍受著疾病,戰亂,饑餓。從1930年—1945年,夫婦倆***同走過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

這壹刻她不再是梁思成生活中女神,而是精神上的女神,***同的事業,陪他們走過風雨流年。

林徽因對建築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為了保護北京古牌樓,她甚至指著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的鼻子痛斥:“妳現在拆掉,將來壹定會後悔的,就算再造壹個出來,也只是壹個假的。”

她參與設計了國徽,還搶救了瀕臨絕技的景泰藍工藝,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的浮雕紋飾。而這三件事情,卻是她在摘掉了壹個腎,肺病咳血的情況下完成的。

1950年,當國徽掛上天安門廣場的時候。

女兒梁再冰含淚說道:“那紅色也有媽媽的壹滴血。”

梁思成是我國有名的建築師,而林徽因作為他的妻子,卻很少以梁太太的身份示人。

在事業上她不比梁思成遜色,她是壹個獨立的人,不願做任何人的附屬,哪怕對方是梁思成。

8.

林徽因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不僅是顏值,而是她在山河破碎之際,體現出來的風骨。

1944年日軍攻占了貴州,直逼重慶。梁從誡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到重慶了,該怎麽辦?

“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病重的林徽因,決絕地說。

梁從誡急了,又問“我壹個人在重慶上學,那妳們就不管我啦?”

“真要到了那壹步,恐怕就顧不上妳啦。”

國難當頭,她又拿出了視死如歸的心,寧願投江,也絕不做俘虜。

不是巾幗不讓須眉,而是讓無數須眉也為之汗顏。

9.

林徽因壹直有壹種高姿態,細究起來她甚至沒有幾個同性朋友,和婆婆的關系也不好。

梁思成曾說:“我不否認和林徽因在壹起有時很累,因為她的思想太活躍,和她在壹起必須和她同樣地反應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這句話是他在林徽因去世之後所說。

他再娶了林洙之後又感慨:“原來婚姻可以這樣輕松和美地在壹起。”

這番言論壹度招致很多林粉的不滿,紛紛指責他薄情寡性。

這對他實在是太不公平,梁思成愛林徽因是不需要用言語來證明的,也不是兩句感慨可以抹殺的。換做任何人來做林徽因的丈夫,都不見得比梁思成做得要好。

抗日戰爭期間,他們壹路逃亡,林徽因不幸染上了肺病。壹貫養尊處優的他,學會了點火燒菜,燉湯燉粥。就連打針,輸液,煎藥,餵藥他也壹概親力親為。

肺病是會傳染的,醫生要求隔離治療。梁思成不同意,他不忍心讓重病的妻子心靈上再受刺激。哪怕最後染上了肺結核,他也沒有壹句怨言。

如果這都不是愛,那又是什麽呢?

林徽因愛美,他特地為她做了壹面古銅鏡。從雕刻,註模到翻砂每壹道工序,他都親自上陣。在鏡子後面,他刻下了這樣壹段話: “徽因自鑒之用,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並鑄,喻其晶瑩不玨也。”

27年的婚姻生活,他壹直把她當成女神,壹直追隨著她的光環,守護著她的體面,他當然累。

可是能名正言順供奉眾人心中的女神,這種成就感,對於男人的征服欲而言,也該是壹種滿足吧!

10.

那麽林徽因呢?她到底愛的是誰?

她們考察期間,曾經途徑濟南,徐誌摩飛機失事的地方。

她含淚寫下了: “壹樣的明月,壹樣的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

徐誌摩死後,她更是將失事飛機的殘骸,掛在了她與梁思成的臥室裏。

她做的壹切,並不是因為她對徐誌摩舊情難忘。而是因為徐誌摩的死和她有直接的關系——徐是為了參加她回國之後的第壹場講座而撞機身亡。

生死讓壹切成為了無法彌補的缺憾,再加上徐誌摩與陸小曼的婚姻她也有責任。她後來所為,不是愛,只是愧疚和懷念。

壹個人的壹生不可能只愛壹個人,而對過去的懷念也不代表對現在的不忠。

在愛情裏她唯壹承認過,也唯壹愛過的只有梁思成。

抗戰八年,為了他,她從綾羅裹身的千金小姐變成了粗衣麻布的糟糠之妻。

她在書中寫道:“我是女人,當然立刻變成純凈的糟糠的典型,租到兩間屋子烹調,課子,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

“在菜籽油燈的微光下,縫著孩子的布鞋,買便宜的粗食回家煮,過著我們父執輩少年時期的粗簡生活。”

哪怕條件惡劣,哪怕粗茶淡飯,她依舊苦中作樂,不曾有過半點抱怨。

如果這都不是愛,那又是什麽呢?

在顛沛流離中,梁思成的皮尺掉了。這在當時,可是稀有物件。

為此,林徽因在黑市花了23法幣的高價,重新買了壹只送給他。

要知道她當時在雲南大學教書,壹個月的收入也才40法幣。

以她那樣驕傲的性格,如果不愛,又怎麽會做出如此煽情的舉動呢?

11.

金嶽霖的才情,幽默曾經深深吸引過林徽因,在她剛剛意識到感情的天平開始搖擺之際,她就選擇了對丈夫坦白。

她苦惱的對他說:“我苦惱極了,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才好。”

梁思成聽到以後亦十分痛苦,思考了很久之後,他還是對她說:“妳是自由的,如果妳選擇老金,我祝妳們永遠幸福。”

林徽因被他的話感動了,沒有離開他,而是說出了那句很出名的話:

“妳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壹生來償還!”

金嶽霖得知林徽因的決定之後說:“看來思成是真正愛妳的,我應該退出。”

明明是壹場不體面的精神出軌,到了她手裏,卻使夫妻倆的感情愈發堅定了,還收獲了壹位摯友。

從此,三個人毗鄰而居,以文會友,金嶽霖為她終身未娶。

不可否認,林徽因的壹生牽扯了無數紅粉姻緣,梁家每月舉行的太太客廳,來的文人墨客也都是男賓。她卻能在友情與愛情之間,愛好與生活之間,找到巧妙的平衡。

她在小說《九十九度中》曾說:“我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離沸點永遠差壹度,減掉壹度感性,增加壹度理性。”

壹個人可以有很多種情,但只忠於壹份愛,可以有很多的陪伴,卻只選壹份堅守。

這就是林徽因的高明之處!

12.

很多時候,最熾熱的愛情都是煙花易冷,真正的長久的,是細水長流的脈脈溫情。

晚年的林徽因纏綿病榻,因為肺病,她每天不停地咳嗽,再也沒有當年的神采飛揚。

屋外,壹個駝背跛腳的男人正在為她生著爐火。

這便是梁思成,因為患有灰質性脊柱炎,他需要穿著鋼制背心。

在爐火旁,他艱難的壹鏟,壹鏟地將煤放進爐火裏,他鏟得十分吃力,卻不讓人幫忙,因為這個爐子是林徽因的命根子。

壹旦溫度有變化,她就會咳嗽不止,只有他最清楚什麽溫度最合適。

1955年2月24日,林徽因彌留之際,梁思成握著她的手,眼淚壹直再流,嘴裏不停地說著:“受罪呀,徽,受罪呀,妳真是受罪呀!”

在生命的最後壹刻,林徽因只說出了兩個字:“思成。”

再美好的愛情,也總有生離死別的那壹天,壹代才女林徽因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梁思成含淚為妻子設計了墓碑,上面只刻了七個字:“建築大師林徽因。”

金嶽霖則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壹幅挽聯:“壹身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多年後,梁思成再娶了林洙,他終於放下了她,開始了新的生活。

有壹天,金嶽霖將他與林徽因***同的好友,壹起請到了北京飯店,沒有說任何理由,大家都不知道老金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飯吃到壹半,他忽然哽咽地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就算梁思成都放下了,他仍然沒有放下,不論是天上人間,她依舊是他壹輩子的女神,只要他還活著就永遠戀著她,愛著她。

有壹個人能這樣對她,林徽因此生足矣!

13.

林徽因當然是愛過徐誌摩的,壹個浪漫多情的才情,要走進少女的心房,實在太容易了。

可是她很快認識到浪漫背後,是飄入雲端的幻影,根本無法落地生根,她機智的選擇了告別。

或者她也愛過金嶽霖,但是老金卻太過理性,在他們的感情剛剛遇到壹點阻礙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這也不是值得托付的人,畢竟感情哪有壹帆風順的。

但我覺得她最愛的始終是梁思成,這個男人如海的心胸,過人的才學,不僅能供養她的驕傲,也能成就她壹生,讓他們之間的愛情不僅僅只有花前月下,還有家國天下。

這也是她,壹輩子所期望的結果。

被很多人愛,並沒有什麽值得誇耀的,能在蕓蕓眾生找到壹個相伴壹生的才是智慧。

她並不比我們聰明多少,而是她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麽,自己有什麽。

婚姻不是女人的枷鎖,女人也不必做男人的陪襯,最好的愛情是勢均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