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香菱學詩》作文

《香菱學詩》作文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講述了香菱學詩的故事。香菱苦誌,精血誠聚,她階下竹前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壹心要作好詩。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其詩曰:精華欲掩料難應,影自娟娟魄自寒。壹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自問,緣何不使永團圓。眾人看了連聲稱好,自此大觀園裏又多了壹位會作詩的才女。

香菱進入大觀園前,對作詩知之甚少。但後來卻壹鳴驚人,所作的詩獲得壹致好評。香菱的學詩歷程是怎樣的?其間能給我們多少啟示呢?筆者鬥膽欲妄言壹二。

壹、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如何培養寫作興趣

“是幾時孟光傑了梁鴻案”原是《西廂記》中的唱詞。寶玉借來詢問黛玉是何時與寶釵和好的。筆者也暫且引而用之,探究壹下香菱是何時對寫詩產生興趣的。

香菱是幾時對寫詩產生興趣的呢? 當然不是在進大觀園之後。薛寶釵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讓香菱陪她壹起住進大觀園,是因為她知道“妳心裏羨慕這園子不是壹日兩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觀園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詩社濃厚的文學氛圍。

在探春的倡議下,寶玉等齊聚秋爽齋結社作詩。風庭月榭,終能宴集詩人;簾杏溪桃,亦可醉飛吟盞。詩社中的詩人各有雅致的別號,能吟不俗的詩句。這壹切像壹塊饒有魔力的磁鐵,深深吸引著香菱。正是大觀園中的詩社讓香菱有了壹個作詩的夢。

因為有了這個夢,香菱才有了成為詩人的可能。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是否也曾為學生編織夢想呢?許多老師對此可能不屑壹顧。但實際情況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擁有壹個寫作夢想,能激發起他的興趣、意誌,能讓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調動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幾時學生有了寫作夢。可以說這直接關系到寫作教學的成敗。如何幫助學生編織寫作之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於為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營造環境。在教學中,我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作文,我總能發現那稍顯幼稚的話語背後張揚著的靈動個性,那雖不精彩的片斷中間閃現著的智慧光芒。如果我們充分肯定學生的這點滴成功,並毫不吝嗇的送他壹頂“作文之星”的桂冠,學生的內心會是多麽欣喜。於是我班級裏總會誕生壹些“作文之星”。當然,我不會制造“作文之星”專業戶,這會使其他學生望而卻步。雖然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但只要他有進步就能成為“作文之星”。我也不會讓他們太容易就成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壹般不會令人珍惜。制造適度的競爭,使他們每個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學生心理,使他們在對勝利者投去羨慕目光的同時,內心卻響起壹個不屈的聲音:沒什麽了不起,下次壹定超過妳!

二、借得梅花壹縷魂——如何指導課外閱讀

“借得梅花壹縷魂”原是林黛玉作《詠白海棠》而吟,此句壹出,眾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出類拔萃之人物,本就善於“借得梅花壹縷魂”。

香菱帶著壹個作詩的夢進園了,進園後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師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讓香菱多看書。她讓香菱看了哪些書呢?《王摩詰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詩,李青蓮的七言絕句……推薦的都是名篇佳作。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見了淺近的就愛,壹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小鷹如果跟著麻雀學飛,是永遠不可能翺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並達到“細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於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學素養,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韻。

得名家之神韻,關鍵在對名篇佳作“細心揣摩透了”。這顯然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妳要能像林黛玉壹樣能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名篇佳作。其次,對這些名篇佳作妳先要將它們“細心揣摩”透了。“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壹名老師,應該是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

引導學生閱讀名篇佳作,我壹般分三個層次進行。首先是教師引導。我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對於每天的午會課,我總是利用“職務之便”將它“挪作他用”,將午會課變成“故事會”。當我講《紅樓夢》時,學生的書包中便多了壹本青少版《紅樓夢》。由於午會課時間短暫,每每講到精彩之處,下課鈴聲卻響起來了。學生意猶未盡,趕緊翻開書去看個究竟。無須老師多言,學生自覺翻看課外書,這便是老師講故事的好處。其次,我註意提供時間讓學生靜心讀書,閱讀諸如《草房子》《城南舊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類優秀兒童文學。只有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他們才能感悟到曹文軒小說的清新純美;體會到《城南舊事》中的沈沈相思,淡淡哀愁;領略到肖曉(《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陽剛之氣。最後,我也註意提供機會讓學生當壹回“說書先生”。這可是讓學生“細心揣摩”文學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講好壹個故事,必須將故事情節爛熟於心,並能將書面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能將壹個故事講述生動,意味著他已得名家之神韻。

三、落花滿地鳥驚飛——如何進行作文指導

“落花滿地鳥驚飛”原是林黛玉自嘆寄人籬下,悲切嗚咽時,見花落鳥飛,觸景生情而吟之詩。她為“落花滿地鳥驚飛”而傷感,可做了“老師”的她卻險些釀成花落鳥飛的惡果。

光靠看別人的文章是無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壹定量的寫作訓練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徑。林黛玉深諳此道,她教香菱學詩的第二步便是讓她嘗試寫詩,並給予點評。

黛玉這位老師此刻的表現如何呢?我認為很糟糕。首先,他給香菱出的題目是“吟月” ,而這首詩“我(林黛玉)正要謅壹首,竟未謅成。”試想壹篇連老師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學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寫成幾首,她不是認為“措詞不雅”,便是嫌“過於穿鑿”。若非香菱學詩誌堅,百折不撓,其結果很可能是“落花滿地鳥驚飛”了。

壹個優秀的教師此時會如何做呢?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寫”出來的,當然應該讓學生多寫。關鍵在於讓學生寫什麽。老師的命題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寫身邊的事,寫周圍的事,寫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題貼近學生生活,才能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暢遊不息。”源於生活的作文對學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們樂於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體驗通過作文向他人傾吐。

對於學生的作文,教師應該如何點評呢?我覺得應以表揚為主,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由於我班開展“作文之星”評比活動,學生寫作積極性普遍較高。學生的作文中只要有壹點可取之處(事實上不可能只有壹點),我總是有意放大,大張旗鼓地給予表揚,從而給學生壹個良性暗示:我是很會寫作的。表揚的同時,我也會與學生交流壹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過交流,學生看到了習作中的缺點,有了壹次成功習作的經驗。也使他懂得了:會寫作的我應該更加細心點,今後寫出更好的作文來。

四、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總結篇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薛寶釵為詠柳絮而作。柳絮至輕至柔,卻能隨風而動,飛入青雲。其把握機會的能力令人贊賞。香菱在學詩這方面便善於“好風憑借力”,大觀園裏的閨閣小姐們為解悶而結社作詩,她卻能隨著股詩風而動,邁進文學大門。進而虛心向林黛玉、史湘雲請教,最後終於“飛入青雲”。

教師的職責當然是為學生的成長創造條件,為他們的騰飛制造“好風”。思考如何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如何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如何鼓勵他們在不斷享受成功的過程中前進。讓他們也能“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當然能否“飛入青雲”,關鍵在自身。“海棠詩社”也好,黛玉指導也好,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離不開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她自身的努力。為了作好詩,她“階下竹前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被人戲稱“詩魔”。教師也應註意留心學生當中的“詩魔”。引導學生欣賞“詩魔”們佳作的同時,讓他們說說創作過程,。以身邊的榜樣激勵學生,使他們產生寫作的強烈願望。《香菱學詩》讀後感  談起文學,我就非常有興致。說起詩歌,我更是忘乎所以。這回我又找到了壹個知已——香菱。她對詩的興趣可比我大多了,為了學習寫詩,她是廢寢忘食。

剛和她接觸,我就感到她對文學是多麽的如饑似渴,薛蟠外出經商,她隨薛寶釵搬進了大觀園。她學詩的熱情就愈加高漲,進大觀園的當晚,就去找黛玉學詩。沒想到平時驕傲尖刻的黛玉,竟然收了這個弟子,還熱情地指導香菱,不厭其煩地教她。從這裏我也看到了黛玉沒有小性子時的詩人的胸襟。香菱後來學會了作詩,還加入了海棠社,這歸功於兩個人,壹個是黛玉,壹個是她自己。黛玉給香菱制定了壹套正規的學詩安排,從這也可看出,黛玉的學識是非常深厚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壹個孤獨女孩的內心,只有讀詩、寫詩才能撫平她內心的寂寞,只有在詩的世界裏,她才能自由翺翔。雖然黛玉的莘莘教導讓香菱受益匪淺,但是如果沒有香菱自己的勤奮努力,也是不會有學成寫詩的結果的。香菱在學作詩時茶不思,飯不想,壹心只惦記著詩,甚至連夢中也還在作詩。正是因為她如此的虛心、好學、刻苦,才能摘取這麽碩大的勝利果實。

盡管香菱是如此勤學好問,但是上天卻對她非常的不公,讓她的人生十分悲慘。原本出生鄉宦家庭的她,卻在三歲時被拐走,長大後被薛蟠買去做妾,後來又被夏金桂折磨至死。我不得不惋惜在封建社會中被扼殺的人才,無法表達出對封建社會中“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現象的厭惡。

在這樣的發達、開放、文明的今天,我們擁有舒適的讀書環境,隨意揮撒的空間,更要借鑒香菱的學習精神,長江後浪推前浪,成為世界的棟梁。 讀 《香菱學詩》《香菱學詩》來自於曹雪芹的〈〈紅樓夢〉〉,這篇文章講得是黛玉師傅教香菱如何做詩和香菱如何學詩的事。

黛玉先教香菱讀詩,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香菱學會識記,理解運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為黛玉知道只有讓香菱明白識記是基礎,理解能幫助識記,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的運用才能作出好詩。成為“詩翁”。

最後香菱不負眾望,理解了作詩的技巧,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她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字也似天理,但這兩字形容得盡,念在嘴裏像是有幾千斤重的壹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聯合實際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明白“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中的“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但是香菱運用到現實也就是說自己作詩就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了。黛玉見香菱學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讓香菱作詩。起初,香菱作了壹首詩,黛玉批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妳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詩丟開,再作壹首只管放開膽子去做。”香菱聽了,默默回來,連房也不入,只有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壹會兒皺眉,壹會兒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來拿與黛玉看。黛玉說:“還是不好,過於穿鑿,還得另作。”香菱自以為很妙的詩被說如此,於是思考不斷,結果在夢中出現,這不就是靈感麽?不就應了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麽?

是的,成功源於勤奮,青春的朝氣和前進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關鍵。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鷹展翅搏擊長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樂的心境;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樂的成長。〈〈香菱學詩〉〉教給我們這些,讓我們***同努力,為明天創造更多希望,為明天設下更多追求,壹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