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壹首七律,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登高》優秀的教案設計,希望對妳們有幫助。
《登高》教案設計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2、初步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 方法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4、感受詩人深沈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人深沈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過程
壹、 導入新課
二、請同學們誦讀,再請兩位同學來誦讀,點評同學們誦讀時對感情的把握
播放誦讀flash,請同學們評價讀得如何?沒有什麽感情。
三、杜甫生平介紹(以《二泉映月》為背景音樂)
四、寫作背景:
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是壹片混亂。在這種情勢下,他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在?何日是歸年?的嘆息聲中苦苦掙紮。時代的艱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誌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雲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為了排遣郁悶抱病登臺。
五、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請同學們誦讀全文,把握感情。配以音樂《二泉映月》
播放配樂朗誦的錄音,請同學們評論其感情。
其實,?言為心聲?,詩人在寫詩的時候已經把感情融於筆端,從他的詩就可以體會他的內心。現在我們就通過杜甫的詩來進壹步了解他的內心。
六、分析詩歌
通過題目《登高》可知這是壹首寫景詩,請同學們自讀全文,並把本詩的意象找出來,思考壹下這些意象有什麽特色?詩人給我們營造了壹個怎樣的意境?
1、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這首詩首聯***寫了幾種景物?生:六種。風、天、猿、渚、沙、鳥。十四字寫六種景,語言有什麽特點?很凝練。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急風、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飛鳥,各給人什麽感覺?設身處地想想。使人感到非常冷,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李白《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全是歡歌笑語,不見半點傷心,是因為李白的好運與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別之故。
秋天有人覺得秋高氣爽,秋風讓人清爽,杜甫的冷壹是因為他是個多病的老人,所以身體冷,而主要是內心的冷。心寒。猿的哀聲也主要是他的心哀。
(3)詩人毛澤東筆下也寫過壹種鳥,?鷹擊長空?;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壹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麽不同嗎?
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因為毛澤東當時正處在立誌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
杜甫筆下是?鳥飛回?,有幾只鳥?壹只,把?回?變成了?來?,這有什麽不同 回?說明鳥在盤旋。曹操的《短歌行》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旅夜書懷》。這裏寫出了鳥的孤單無依,鳥的孤單無依背後是什麽?是作者的孤單無依。
總結 :首聯所表現的意境是很淒清的。可見詩人心中之寒,心中之哀,心中之孤。
我們讀的時候,就讓我們化身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誦讀壹下這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寒,似乎在牙齒間顫抖著讀出這兩個字;?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沖上去,描繪得很遼遠,但內心很孤單渺小;?猿嘯哀要有欲哭的調子;?讀?鳥飛回要想,我杜甫孤獨漂泊,遠離家鄉,我多麽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還有回到家的那壹天嗎?
2、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把?落木?改成?落葉?,哪壹個更好壹些?為什麽?
?落木?更好,落葉有很多種,給人的感覺也不同,?落木?給人感覺比較沈重,?落葉?比較輕飄。?落木?給人感覺光禿禿的樣子,而?落葉?讓人感覺到樹上還有許多葉子。從顏色上看?落木?往往讓人聯想到樹幹的顏色,枯黃。
那這裏為什麽要用?蕭蕭?不能用?飄飄?實際上與杜甫的感情有關。?蕭蕭?讓我們想到蕭瑟,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沈重還是輕飄?沈重!所以用:?落木?蕭蕭?比較好。
(2)?滾滾?換成?滔滔?可以嗎?表達效果不好。
古人用江水往往比喻什麽?時間!舉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江水的流逝往往讓我們想到年華的流逝,青春的流逝,歲月的流逝。?滔滔?只強調水勢很大,而滾滾強調翻滾向前,壹年春夏秋冬四季壹滾,?滾滾?似乎是年復壹年,有壹種圓潤綿長不絕的味道在裏面,更能夠表現出時間的流逝。本詩是他暮年的作品,他看到江水的時候就想到,唉,老了,歲月不待人呀!因此這個地方要用?滾滾?,不能用?滔滔?。這裏我們就可以想到杜甫的心情,什麽樣的心情?悲涼。
總結:我們重新讀這兩聯,就感覺滿世界的黃葉往下掉,而江水永不停息地滾滾向前,那種壹浪接壹浪、壹波未平壹波又起的滾滾而來的長江的雄渾壯闊,永無盡頭,似乎整個空間都溶進了這蕭蕭落葉滾滾長江之中,深深地感染了我們。?
讀的時候,大家應該把這種豁達、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該讀得昂揚壹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湧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該讀出磅慮的氣勢。待到這裏,已經是第三句了,前三句壹直低沈,此時應該高昂壹些。
3、頸聯: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這裏能體現詩人感情的關鍵字是?悲?,其實這裏何止秋季讓他覺得可悲呢?請同學 說說 這裏有多少讓他覺得可悲的事情?
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雲:?萬裏,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淒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八意?,即八可悲:他鄉作客,壹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裏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壹事無成,五可悲;?百年?是虛寫,是說他已經步入了老年。杜甫生於712年,卒於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有糖尿病,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
總結:九月九日 重陽節 ,雙九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人們普遍把重陽節當作?老人節?,登高是為了祈求長壽,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倫之樂,功成之勛,不是榮華富貴而是窮愁老病,百業無成,而是顛沛流離,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何樂可言,人生還有什麽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裏呢?滿紙悲涼,滿腹悲涼。
我們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那種沈郁頓挫的深層次的內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裏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著家鄉,?萬?悲?常?都要重讀,如?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裏之狀;讀?常做客?,要倍感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什,形單影只,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4、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麽呢?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從哪壹聯的哪句詩知道?
從?艱難苦恨繁霜鬢?壹句可知。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 ?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壹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壹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壹生。
(2)苦,是什麽意思?是極度的意思。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
(3)老是不可避免的,詩人為何極度痛恨自己已經老了?
因為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於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恨自己無法救濟天下蒼生。
這是壹種什麽心情?憂愁還是憂憤?憂憤,心急如焚。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樣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讀到上壹聯,詩人的苦難令我們動容,可讀到這裏,詩人的精神令我們震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詩寫到最後,筆鋒壹轉,總會轉到國事維艱,民生疾苦,憂國憂民上去,他以自己病弱的雙肩擔起了天下這沈重的悲。唐民間雲:唐朝詩聖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之所以被人們尊為?詩中聖哲?,杜詩之所以被人譽為?博大精深?,毛澤東稱其詩為?政治詩?,?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語),其主要原因便在於杜詩中回蕩著強烈而深沈的憂國憂民之情,這是杜甫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
(4)潦倒新停濁酒杯
重陽節習俗:登高,賞菊,喝菊花酒。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中國文人(其實不光是文人啊)好喝,樂憂皆然。樂飲助興,憂飲消愁(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濁酒?是不好的酒。酒味很薄。但是連這樣的酒也不能夠喝了,什麽原因?有兩條,壹是潦倒,喝不起了,壹是多病,不能喝了。
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平定安史之亂,他竟激動得悲喜交加,喜極而哭。如今他有滿腹的愁苦,借酒才能澆愁呀,至少能消散壹些愁悶的情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壹定能夠有酒喝。愁苦無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頭!情感---愁苦
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沈苦悶表達出來。?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很?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 ?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總結:全詩在沈重的感嘆中收結,結得如此悲憤深沈。
七、請同學們誦讀,並點評感情的把握。配以音樂《二泉映月》。請兩位同學配樂朗誦。
八、這是壹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壹?。
本詩的藝術特點:
1、 對偶工穩,音調鏗鏘,瑯瑯上口。全詩八句皆對。詩壹開頭就以對仗領起,對得自然、工整,尾聯兩句的對偶壹般兩種看法,壹種認為?苦?做甚,極講,詩副詞,與對句的?新?正好相對,?繁?和?霜?是使動用法;壹種認為尾聯屬寬對,只?苦恨?與?新停?不對。這種結構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僅符合於美學上的所謂均齊,給人以壹種神清目爽整飾對稱的美感,而且使全詩曲折頓挫,在抑揚有致的韻調中,表達出詩人需要抒發的感情。
同時詩中又多用雙聲叠字,旋律優美,音節和諧,大大加強了詩的音樂美。如尾聯?艱難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並列結構,在聲調上卻具有抑揚頓挫四聲的特色,讀時應壹字壹頓;?潦倒?新停?為雙聲叠韻,在聲調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節顯得特別鏗鏘嘹亮,讀時應兩字壹頓。?繁霜鬢?對?濁酒杯?,其聲調的妙用,也在所謂?抑揚抗墜之間?。讀者密詠恬吟,就能在深沈重濁的韻調之中,體味出詩人顛沛流離的痛苦心情。
2、情景交融,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落筆的角度雖然不同,但都圍繞著詩的中心悲秋?。在寫景之中,又有聲(風聲猿啼聲)有色(沙白渚清),有動(鳥飛葉落)有靜(沙渚),有局部景(首聯),有整體景(頷聯)。而且壹三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江景。
在抒情上,頸聯的?萬裏?與?百年?又與頷聯的?無邊?與?不盡?相互應,從時空兩處著筆,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殘生;尾聯從白發日多,因病停杯,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悲苦;六、八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詩的內容上又是互相緊密聯系的。全詩情景交融,渾然壹體,中間雖有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復雜的感情,但筆勢卻壹氣直下,造成了壹個既有變化又和諧統壹的藝術整體。
3、語言凝煉
首聯兩句寫六種景物,對每壹種景物都只用壹個字加以形容,而且都非常恰切,可以說是凝煉準確。?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詩14個字卻包含有八層悲哀的意思,可謂含蘊豐富。
九、請同學們帶著感情誦讀全詩。(播放音樂《二泉映月》)
十、語文活動
將本詩譯成現代漢語,並以自己的理解加以修飾。請同學們上臺朗誦自己翻譯好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