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我心匪石 不可轉也出自哪?具體內容是什麽?

我心匪石 不可轉也出自哪?具體內容是什麽?

出自《國風·邶風·柏舟》

翻譯:我心不比那方石,不能挪動又轉移。

全文內容: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叠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全文翻譯:

柏木船兒順水流,飄飄蕩蕩不能休。兩眼睜睜睡不著,千斤煩惱在心頭。不是要喝沒有酒,也不是沒處可遨遊。

我心不比青銅鏡,是好是歹都留影。我有親弟和親兄,誰知兄弟難憑信。我向他嘔膽倒苦水,他對我瞪起牛眼睛。

我心難把石頭比,哪能隨人來轉移。我心難把席子比,哪能要卷就卷起。人有尊嚴事有體,哪能脖子讓人騎。

煩惱沈沈壓在心,小人當我眼中釘。遭逢苦難說不盡,忍受欺淩數不清。我手按胸膛細細想,猛然驚醒亂捶心。

問過月亮問太陽,為何有光像無光?心上煩惱洗不凈,好像壹堆臟衣裳。我手按胸膛細細想,怎得高飛展翅膀。

擴展資料

此詩的作者和背景,歷來爭論頗多,迄今尚無定論。簡略言之,漢代時不僅今古文有爭議,而且今文三家也有不同意見。

《魯詩》主張此詩為“衛宣夫人”之作,說:“貞女不二心以數變,故有匪石之詩。”(劉向《列女傳·貞順》),《韓詩》亦同《魯詩》說(見宋王應麟《詩考》)。

《毛詩序》說:“《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這是以此詩為男子不遇於君而作,為古今文家言。今文三家,《齊詩》之說,與《詩序》同。

自東漢鄭玄箋《毛詩》以後,學者多信從《毛詩》說,及至南宋,朱熹大反《詩序》,作《詩序辯說》,又作《詩集傳》,力主《柏舟》為婦人之詩,形成漢、宋學之爭論。

元、明以降,朱熹《詩集傳》列為科舉功名,影響頗大,學者又多信朱說,但持懷疑態度的亦復不少,明何楷、清陳啟源、姚際恒、方玉潤等皆有駁議,爭論不休,至今尚未形成壹致的意見。

今人之《詩經》選註本、譯註本各有所本,或主男著,或主女作。高亨《詩經今註》、陳子展《詩經直解》均以為男子作,而袁梅《詩經譯註》、程俊英《詩經譯註》又皆以為女子作。

這些爭議概括起來主要是兩派:壹派認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壹派認為作者是女子。現代學者多認為是女子所作。

這詩的作者被“群小”所制,不能奮飛,又不甘退讓,懷著滿腔幽憤,無可告語,因而用這委婉的歌辭來申訴。

關於作者的身份和性別,舊說頗為紛歧,大致有君子在朝失意,寡婦守誌不嫁和婦人不得誌於夫等說。從詩中用語,像“如匪澣衣”這樣的比喻看來,口吻似較適合於女子。

從“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兩句也見出作者悲怨之由屬於家庭糾紛的可能性比較大,屬於政治失意的可能性比較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國風·邶風·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