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的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分別有哪些呢

古詩的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分別有哪些呢

壹.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壹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誌,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誌、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沈郁、悲慨、婉約

三.表達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壹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壹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壹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壹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壹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準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裏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壹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

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國詩為例.·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範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裏,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淒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