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春天的故事有什麽啟迪

春天的故事有什麽啟迪

春天的故事啟迪如下:

《春天的故事》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寫出了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聲。該曲是壹首感人至深的歌,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雖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卻有史詩般的氣勢,雖然氣勢恢弘,它卻又十分親切,使人如沐春風。

蔣開儒和葉旭全親身感受了特區的巨大變化,他們運用白描的手法,敘述的筆觸,和親切感人的語調,熱情歌頌了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春天的故事》社會影響

該曲自發行後,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代名詞,其手稿被收藏在深圳博物館。1997年,《春天的故事》被選作十二集大型文獻電視紀錄片的主題曲。2007年10月24日,嫦娥壹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升空,在太空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該曲曲名被命名為中國建國50周年、60周年慶典群眾遊行方陣其中壹個方陣(60周年為第七方陣)的陣名。

創作背景:

1992年,該曲詞作者蔣開儒在報紙上看到了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文中報道了深圳飛速發展的景象,蔣開儒因此希望能夠實地看壹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

到達深圳的蔣開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從而決定留在深圳,並在深圳壹個企業家藝術團謀得了壹份工作,在這期間他有感而發,創作了該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因為蔣開儒個人身世的背景,以及他對於鄧小平的親切、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歌詞中將鄧小平稱為“壹位老人”,而因為蔣開儒初到深圳時,深圳是用鐵絲網圈起來的,他便將開創深圳特區描繪為“畫了壹個圈”。

1993年3月7日,該曲歌詞在《深圳特區報》發表。蔣開儒拿著報紙找作曲家王佑貴譜曲,王佑貴以歌詞的語言格式很難用音樂來表達為由拒絕,但是蔣開儒沒有放棄,他每隔壹段時間,就給王佑貴送壹次歌詞。

1994年,蔣開儒得知廣東省將舉辦青春歌曲創作大賽的消息後,再次找到王佑貴,王佑貴用湖南話反復朗誦著歌詞,在這過程中得到了靈感,二人經過壹個半小時後完成了《春天的故事》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