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槐葉冷淘》白話釋義:
高高槐樹長滿碧綠嫩葉,采摘下來送進廚房(搗成汁液)。
集市上買來新面粉,和槐葉汁放在壹起(和面做成面條),入鍋煮熟做成冷陶,擺上餐桌總是擔心不夠吃。
冷淘鮮艷碧綠映照筷箸,配上新鮮蘆筍美味無比。
冰涼的面條碰到牙齒冷過冰雪,勸世人趕快分享這明珠般讓人驚喜的山林美味。
我願意隨著乘駿馬的君王使者,把這道美食運送到君王的禦廚房。
此去路途遙遠讓我擔心泥濘難通,但我為君王進獻美食的誠意始終不變。
我進獻的美食盡管如苦芹和水草壹樣微不足道(但卻包含了我的壹片忠心誠意)。
萬裏之外的君王也許正在涼殿之上,手邊晶瑩的玉壺盛放著清澈的寒冰。
君王納涼到了傍晚,這道槐葉冷淘也是他在這個時節最需要的壹款美食。
原文: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
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熱,加餐愁欲無。
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
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
願隨金騕裊,走置錦屠蘇。
路遠思恐泥,興深終不渝。
獻芹則小小,薦藻明區區。
萬裏露寒殿,開冰清玉壺。
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槐葉冷淘”始於中國的唐代。唐制規定,夏日朝會燕饗,皇家禦廚大官(也作“太官”)所供應給官員的食物中,即有此味,可見原為宮廷食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宮廷食品逐漸傳入市肆民間,並將用槐葉與面粉合制,改“槐葉冷淘”為翡翠面,成為城鄉人民的盛夏消暑美味。
采青槐嫩葉搗汁和入面粉,做成細面條,煮熟後放入冰水中浸漂,其色鮮碧,然後撈起,以熟油澆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時再加佐料調味,成為令人爽心適口的消暑佳食。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後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範宅裏,遵化裏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
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裏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