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京城美食的詩句

關於京城美食的詩句

1.關於美食的古詩句

壹、唐代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翻譯:喊著童仆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布衣。

二、唐代張籍《成都曲》: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翻譯: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雨後山坡上荔枝已經成熟。

三、宋代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翻譯: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四、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詞》: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翻譯: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裏賣元宵。

五、宋代範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翻譯: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2.關於美食的詩句有哪些

1,《食荔枝》 宋代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2,《遊山西村》 宋代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裏待客菜肴,雞肉魚肉豐盛美味。

3,《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唐代 杜甫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譯文:把活鮮的鯽魚切成銀絲煲膾,用碧水澗傍的香芹熬成香羹。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飯啊,哪裏是在陜西的柁樓底下用餐呢?

4,《江上漁者》宋代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裏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5,《寄胡餅與楊萬州》唐代 白居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譯文:這裏的胡麻餅的模樣學著京城的樣子制作的,新出爐的面餅酥脆,香氣四溢。

3.形容美食的古詩句有哪些

1、《江上漁者》宋代:範仲淹

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妳看那壹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裏。

2、《豬肉頌》宋代:蘇軾

原文: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譯文:洗幹凈鍋,放少許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卻賤得像泥土壹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3、《惠州壹絕》宋代:蘇軾

原文: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4、《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唐代:張誌和

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翺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5、《初食筍呈座中》唐代:李商隱

原文: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壹寸心。

譯文:幼嫩的籜,香美的苞——新筍剛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議價——貴重勝似黃金。京城附近竹林多得無數,怎忍剪斷淩雲的新筍壹片心。

4.關於吃飯的詩句

1、《行行重行行》漢代:佚名

原文: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譯文: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只因為想妳使我都變老了,又是壹年很快地到了年關。還有許多心裏話都不說了,只願妳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2、《遊山西村》宋代:陸遊

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壹個山村。

3、《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

原文: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冬天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洛澗入淮後水勢壹片茫茫。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這野餐的味道著實不錯。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4、《立春前七日聞有預作春盤邀客者戲作》宋代:陸遊

原文:

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

壹餅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幾春風?

譯文:蓼菜嫩芽鮮嫩翠綠,飯桌上歡聲笑語。望著那人沒有把餅分出來,老了不知道還有幾年春風。

5、《煮粥行》清代:尤侗

原文:

去年散米數千人,今年煮粥才數百。

去年領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見皮骨。

譯文:去年送米的時候有數千人,今年煮粥才有幾百人。去年領米的有完整的衣服,今年看見領粥的都瘦的皮包骨了。

5.樸素的美食詩詞

竊以為對生活體察至細至微之人當識得美食之佳趣。

對美食的體驗經歷不僅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對其背後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獨特考察。倘若這個品嘗美食的人有點考據癖,他定會查查什麽地方出產食物的原材料,什麽時候發現奇妙的烹制方法,什麽人將其發揚光大。

《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壹時,除去其本身拍攝美食獨特視角,很大壹部分原因也在於它對美食背後的故事的探尋。回顧中國的古代文學,不難發現那些寫出絕世佳作的大文豪們大都留心生活,而其中嗜食會食者又占了絕大多數。

可見留心生活的人自是不會放過美食的樂趣的。中國古代詩詞中有不少描寫美食的句子,筆者選取了幾首寫美食的古詩,研究了古詩、美食和地理背後的千絲萬縷。

壹、李白和雕胡飯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這首詩是李白在五松山借宿壹位荀姓老婦家後心懷感激之作。詩的第五第六句寫到“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何為“雕胡”?雕胡指的就是茭白。茭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中國多生長於長江湖地壹帶。

而五松山在什麽地方呢?安徽銅陵縣。銅陵在長江邊上,水資源豐富,適合茭白的生長。

茭白作為“江南三大名菜”之壹,味美鮮甜,口感脆嫩,是難得的美味佳品。而茭白飯則是廣受歡迎的壹種烹調方式。

茭白,米飯配以壹點香菇外加壹勺豬油就能成就壹盤茭白炒飯,很家常的味道,亦是道地的江南美食。可以想象,在壹個樸素的農婦之家,主人家端出這樣壹盤清香誘人的茭白飯,茭白映“素盤”,月光下瑩瑩卓輝,是何等“秀色可餐”。

無怪乎李白嘆壹聲“三謝不能餐”。歷史上除了李白還有很多人也對雕胡飯大加稱頌,譬如杜甫“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又如宋玉《風賦》雲:“主人之女,為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

小小茭白能在走遍天下,嘗遍四時之味的文人們的記憶之中占有如此地位,不得不說江南水土之肥,美景、美人、美食壹個都不落下。二、梅堯臣和河豚魚 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梅堯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庖煎茍所失,入喉為鏌鋣。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誇。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飧籠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這首詩是梅堯臣在同範仲淹的壹場酒宴上作的。

彼時梅堯臣剛卸任浙江建德縣知縣,而他的好友範仲淹時任饒州知州。範氏懷著寬慰友人的心思邀請梅堯臣同遊廬山,在其款待梅堯臣的酒宴上,有壹位客人講起河豚味極鮮,勾起了範仲淹的饞蟲。

梅堯臣卻認為,僅僅為了享用河豚這道美味,竟要冒生命危險,是非常不值得的。即席賦詩壹首,婉勸範仲淹不要冒險品嘗河豚。

這首詩湊巧的讓梅堯臣名滿天下,而河豚竟壹時有“梅河豚”之謂也。而梅的這首詩之所以壹時名聲大噪還得益於梅堯臣的另壹位好友歐陽修的大力推薦。

歐陽修在他的《六壹詩話》中專門寫到“梅聖俞嘗於範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雲: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

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歐陽修說“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二句道盡了河豚妙處。

且壹探其“妙”。河豚在中國多出沒於沿海,江河。

在長江汛期,春夏之際易於捕撈。中國古代最早的有關食用河豚的記錄是《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述“敦水”之中“多肺肺之魚,食之殺人”的文字。

“肺肺之魚”指的就是河豚。早在先秦之前就有人食用河豚並有致死的情況了。

待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盛產河豚,吳王將之推崇為極品美食,河豚甚至享獲“西施”美名。河豚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

早期吳越民眾以尚武逞勇為風氣,大抵也正是這般豪邁的氣魄才有“冒死吃河豚”的勇氣罷。相比之下,盡管梅堯臣寫出了形容河豚美味的絕妙佳句到底卻少了那份為了美食拼命的精神氣兒。

三、符曾和元宵 上元竹枝詞 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說到元宵當是人人皆知的美食。符曾這首詩的前兩句“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筆者以為寫的是核桃酪湯圓。核桃酪湯圓的特點就是核桃配桂花,核桃的堅果味和桂花的清香搭配,健腦強身,是為佳品。

詩裏的馬家指的是京城的馬思遠,此家的元宵當時極為出名。元宵美名,世人皆知。

然而,元宵節與吃元宵的習俗卻不是同時產生的,其間相隔了大約壹千多年。元宵節是在漢武帝時期得到發展和重視,關於元宵節的“發跡”民間還有諸多傳說,其中東方朔和元宵姑娘的故事較富有浪漫情懷。

而人們在元宵節開始食用元宵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壹統賦》。

6.描寫北京的詩句

1.送崔十壹弟歸北京

[唐] 李嘉祐

潘郎美貌謝公詩,銀印花驄年少時。

楚地江臯壹為別,晉山少水獨相思。

2.北京學直舍對客

[宋] 晁補之

鳥聲落檐間,竹色在戶外。

解屨置幾前,放杖當椅背。

默然仰棟時,往與古初會。

有時遺坐客,十問不壹對。

尚因呼乃覺,笑自謝頑昧。

知非慕籧子,事去等蜩蛻。

壹生所未免,飲食與眠睡。

所以更頹然,可樂本非內。

有心欲何用,橋起則形累。

賴客同門生,曠蕩乃不愧。

3.夜夢與和甫別如赴北京時和甫作詩覺而有作因

[宋] 王安石

水菽中歲樂,鼎茵暮年悲。

同胸苦零落,會合尚淒其。

況乃夢乖闊,傷懷而賦詩。

詩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時。

叔兮今安否,季也來何遲。

中夜遂不眠,輾轉涕流離。

老我孤主恩,結草以為期。

冀叔善事國,有知無不為。

千裏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幸唯季優遊,歲晚相攜持。

於焉可晤語,水木有茅茨。

畹蘭佇歸憩,繞屋正華滋。

4.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二首

[宋] 歐陽修

悠悠身世比浮雲,白首歸來潁水濆。

曾看元臣調鼎鼐,卻尋田叟問耕耘。

壹生勤苦書千卷,萬事銷磨酒百分。

放浪豈無力外士,尚思親友念離群。

5.贈北京晉陽飯莊

[現代] 老舍

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

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

7.形容美味的詩詞有哪些

形容美味的詩詞:1、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唐:杜牧譯: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壹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壹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壹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2、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宋:蘇軾譯: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3、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行》唐:李白譯: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

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

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4、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

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裏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宋:李清照譯: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壹點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歡,只能在夢裏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壹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壹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壹樣快要過去了。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二首·其壹》唐:王翰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壹定要壹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食荔枝》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賞:從“荔枝詩”看東坡先生的嶺南心境。

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簽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二句最為膾炙人口,解詩者多以為東坡先生在此贊美嶺南風物,從而抒發對嶺南的留戀之情,其實這是東坡先生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贊歌。從壹些現象上看起來,蘇軾在嶺南時的心情與初貶黃州時相比,確實顯得更加平靜。

蘇東坡在嶺南時,除了關心自然風光和民情風俗以外,還與出家人交往頻繁,詩文中就留有很多與僧人唱和的作品。這壹定程度上確實表現了避世意識。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72666.aspx。

8.形容食物美味的句子

1、美味的小籠包常聽人們說小籠包美味可口,小籠包壹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裏面好象有壹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壹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小籠包以上壹般都是壹籠裏面有十個,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壹個個小雪球似的,只不過上面有壹個凹凸不平的地方,我真恨不得把整個蒸好的小籠包壹口吞掉。壹籠小籠包上來了,剛蒸完的小籠包發出了壹絲淡淡的香氣息。壹聞到這種香氣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剛夾起壹個 “小胖墩”塞進嘴裏,它就開始反 抗。 我這時肚子正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將嘴巴變大,把四籠小籠包壹口吞下去於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因為輕咬了壹小口,汁水就像千軍萬馬往我嘴裏奔跑。我把它沾壹點醋,輕進我的嘴裏,肉餡又松又軟,只要壹嚼,它的肉就壹下子松了下來,鮮美無比 。小籠包的美味精華就在湯汁裏。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湯汁鮮、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極了。

其他句子:

1、油炸臭豆腐小的時候,壹放學就往街上跑,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油炸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麽兩樣,但壹入鍋再壹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醬,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壹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刺激,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2、光餅光餅是福州的小吃。據說是記念戚繼光而來的,總之和這位民族英雄有壹定的關系。 小的時候總喜歡站在高高的桶爐前面,看師傅做光餅。做光餅的師傅到處都有,壹個案板,壹個爐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餅師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堿水和鹽水的面團摔得啪啪作響,然後分成壹個壹個劑子,用手左右壹拍,壹個小圓餅就出來了,再用壹根竹簽往中間戳壹個小洞,就勢往桶爐內壁壹貼,等著吧,不壹會,爐內就飄出香味來。估計差不多了,光餅師傅就用小鐵鏟利索地壹鏟,焦黃的光餅就跳出來了。 這光餅硬梆梆、黃通通的,咬得很費勁,沒有壹口好牙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對付不了它的,但壹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後總是吃了壹塊還想帶走第二塊。光餅耐嚼還耐儲藏,放它十天半月沒有問題,堅韌不拔,很有民族氣概,可能這就是它和戚繼光的關系吧。光餅很便宜,壹分錢壹塊,那時經常光顧光餅爐,買上壹兩塊,壹路嚼著上學校。

9.關於吃的詩

1,《惠州壹絕 / 食荔枝》出自宋代蘇軾

原文: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白話文釋義: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2,《豬肉頌》出自宋代蘇軾

原文: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白話文釋義:把鍋子洗得幹幹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壹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3,《寄胡餅與楊萬州》出自唐代白居易

原文: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白話文釋義:芝麻燒餅是照著長安的樣子做的,新鮮的香油炸出來的所以吃起來很脆。寄給饑餓嘴饞的楊大使吃,讓他嘗嘗看是不是和輔興的很像。

4,《初食筍呈座中》出自唐代李商隱

原文: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壹寸心。

白話文釋義:幼嫩的籜,香美的苞——新筍剛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議價——貴重勝似黃金。京城附近竹林多得無數,怎忍剪斷淩雲的新筍壹片心。

5,《漫沼春筍詩》出自宋代黃庭堅

原文: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白話文釋義:竹筍才生長出來,如小黃牛的牛角壹樣。蕨菜的嫩芽也初步長成了,如嬰兒的拳頭壹樣。人們試著找尋野菜燒制成香噴噴的飯菜,這便是江南二月美好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