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征集80篇名家敘事類文學作品題目

征集80篇名家敘事類文學作品題目

月色如夢,鄉愁如酒。獨飲月光,我醉意朦朧,心底籠著淡淡的惆悵。我丟失了兒時的故鄉——今年春節,我是在城裏度過,因年邁的雙親已在城裏安居。而以往春節,我幾乎都是在鄉下過的。在我記憶裏,那燈火溫馨的村莊,雞鳴狗吠,填不滿遠山溝壑夢壹般的霧靄。爆竹聲聲此起彼伏,山鳴谷應,似迎接新歲的春雨,許多心願與向往,在雨中拔節生長……

今夜,在無邊的冷寂與落寞中,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籠子中,我思緒的風又飛向故鄉,我思念的村莊在月亮上。那黑幽幽的群山,浮在童年的夢裏;那明晃晃的小河,在夜的胸腔汩汩流淌……面對記憶中那桃花源般的山村,我默默祈禱,正如已經信基督教的母親為我祈禱壹樣。說到母親,我心底的悵惘與她壹樣。她對那曾勞作壹生的所在,有著刻骨銘心的依戀,我能讀懂她老人家心底那失去“家園”的憂郁。我不止壹次地納悶:當初,我像許許多多的兄弟姐妹壹樣,懷著月光般美妙的夢想,“跳農門”沖出山野的包圍;而今當我壹步步陷入城市的喧嘩與躁動、滾滾紅塵,這才發覺我靈魂深處對故鄉山水的眷戀!我的眼裏彌漫著霧壹般的迷惘——回望人類文明的足跡,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步入了工業社會,步入城市化方向,卻使我們漸漸遠離了自然的懷抱!可謂有得有失,福禍相依。

於是,鄉愁成為人類心底永恒的情結,成為詩人們筆下不盡的主題,成為中國文化中令人矚目的篇章。唐詩宋詞中飄溢出的縷縷鄉愁,動人心魄。現代詩詞也不例外,席慕蓉深情地吟唱:

故鄉的歌是壹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壹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壹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遠不會老去

鄉愁每每與月亮連在壹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仿佛看見嫦娥正面對月鏡蹙眉獨坐,那思鄉念家的心,如玉兔在懷中顫動;我仿佛聽見吳剛伐桂樹的美妙清音,我能感受到:那聲聲入耳的節奏與旋律,令嫦娥回腸蕩氣夢繞魂牽;那故鄉八月的桂花馥郁著她的思念,那月亮邊盈盈的星淚,在她的面頰上滾動流淌……

今夜,丟失了故鄉的我,靈魂在月光裏遊蕩,我把月亮作為了我的故鄉。有多少與我壹樣的遊子,把妳當作了慈母的所在,把妳的國度當作了靈魂的故鄉。我能感覺到,此刻母親的目光也在月亮上。母親的目光與我的目光相聚,喜悅的淚花在月光中閃亮。月亮如眼,壹路矚望著我如山鷹壹般飛翔。暴風雨曾折斷我的翅膀,在夜的沼澤裏,我破碎的心流著血;月亮如耳,聆聽著我以及大地上的壹切呻吟;月亮如帆,托舉起所有不幸人們受傷的信念遠行!在那些吉祥快樂的日子裏,月亮如頭戴白蓮花的女王,與她所有的孩子們壹起歡歌***舞。

月亮,妳這千載獨步的女王!妳溫柔而纏綿,明靜而清潔,朦朧而含蓄,優雅而恬淡,神奇而消魂……妳目睹過人世間無數悲歡離合,血腥殘暴,團圓幸福。妳美得令人心碎,妳使無數人留戀生命,妳給無數人送去遐思與夢想!有多少情侶望月懷遠“情人怨幽夜,竟夕起相思”;有多少斷腸人在天涯海角,視妳為永生永世的伊甸園!高貴如唐明皇楊貴妃,平凡如市井男女漁夫村姑,莫不如此。“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多半是壹句美好的祝詞。誰都知曉牛郎織女的傳說,也都知曉梁、祝化蝶的故事……有多少癡男怨女在夢中、在無邊無際的長夜裏深深嘆息:那真正的愛在天邊在月亮上!

我在月下徜徉,我在月夜裏尋找——尋找我丟失的故鄉。我用泰戈爾老人的名言安慰自己:“所謂的故鄉,不過是我們的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最後壹站。”我忽然頓悟:其實,我的故鄉並沒有丟失,她就在我靈魂深處,在我心空那輪美妙的月亮上。

鄭遠星: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

曾就讀魯迅文學院作家創研班

望 月 懷 遠

東 鴻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當我坐在那張竹子椅子上,與家人張望著那夜空的時候,我又想起了今天收到的那盒來自遠方的月餅來了。那是我在剛剛進初中的時候,壹個當時的小妹同學從廣東韶關寄來的。

當我打開那個精致的鐵盒的時候,那月餅上的壹排用潔白奶油做成的字就耀然進我的眼睛裏。“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當我看見這排字的時候,心裏壹股熱流就湧上了腦際。我此時壹下樂了起來。我自言自語地說:“哎呀!這個小妹今天終於又想起了我啊!”她居然還這樣有心計。竟把他們現在所在的韶關的大詩人張九齡的那首《望月懷遠》詩的前兩句給我送來了!

我此時壹下子就念出了那首有名的詩句來。“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是啊!我知道她是在向我提醒啊!提醒我們的青梅竹馬的歲月。

我們是在初中的時候相互認識的。那時,她們的家,就在我們家的旁邊。在那個四合院裏,我們真是關門不見,開門見啊!所以,經常是壹起上學,壹起回家。久而久之,便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了。記得也是在壹個中秋節的時候,她家裏來了壹個國外的親戚小夥子。這個小夥子帶來的卻是壹盒國外生產的月餅。那月餅上邊竟也是那:“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我當時,對於這樣的詩句根本就不懂。她卻對於那個月餅更加感興趣。她當時就悄悄地為我送來了話:“哥,我們今天晚上在壹起賞月吧!”

我當時對於她家裏突然來個小夥子,心裏不知道是怎麽的,就有些別扭起來。我望著她那天真的表情,對她小聲地說:“我哪裏敢與您這個小姐在壹起賞月啊!”

我怒知道,我這個不經意的話,竟讓她嘟起了小嘴。她不高興地對我說:“那是我的內親啊!您在想什麽啊?”

我此時那張臉不知道為什麽,竟壹下紅到了耳朵根子。我立即對她說:“對不起!您剛才聲明啊?”

那小妹此時嘟著小嘴說:“本來就是這樣的嘛!”

自從初中畢業以後,她就跟隨著她的父母到了廣東去了。壹直到現在都十多年了,也沒有她的壹點消息。可是,沒有想到在今天竟收到了這個已經為人妻的小妹從那麽遠的地方寄來的月餅!我此時望著那壹排字的月餅,不禁又想起了當年那個外國月餅的事情。又想起了那月餅上面的相同的那壹排字來。又想起了我們兩家人在壹起賞月的情景。

記得,在那個晚上,我們兩家圍坐在壹張小圓桌邊上。那桌子上面擺著那盒洋月餅。在月光下,那幾個字格外地清楚。我媽媽當時又向大家講起了那個有關“開天門”,現“月華”的故事來。小妹那雙水靈的雙眼望著那壹片浩瀚的天空。她此時多麽希望看見“開天門”,現“月華”啊!可是,我們那晚上什麽也沒有看見。只看見了那壹輪明月,在那薄霧中穿行的月亮。

她在臨走的時候,惋惜地對我說:“看來,我們的運氣都不好啊!沒有看見開天門,更沒有看見月華!”

自從那以後,我們就沒有機會在壹起賞月,吃月餅了。可是,當我又看見那盒月餅,又看見那壹排字的時候,我不僅想起了蘇東坡那句有名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穌和詒。”更想到了我們之間的同窗嬌氣的時光。這不正是那首詩裏所說的:“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嗎?

趙麗宏:漫談中國古代關於月亮的詩篇作者:趙麗宏 時間:2008-12-6 20:07:57 來源:會員轉發 人氣:167

在人類的文學寶庫中,中國的古典文學是其中的瑰寶,而中國的古詩,中國的唐詩宋詞,是這瑰寶中的鉆石。我們今天來欣賞古人吟月的詩篇,這些詩篇,只是中國古詩中的滄海壹粟。

中國古詩中寫到月亮的,不計其數。古代的詩人為什麽喜歡吟月?我想,是因為月亮的美麗和神奇。在人類肉眼能觀察到的宇宙天象中,月亮是最美妙的,月亮掛在夜空中,陰晴圓缺,亙古如壹,神秘而親近。古人不明白月亮出沒變化的科學道理,便編出很多神奇的故事,生發出很多詩意的聯想。月亮出現在中國人的詩中,絕不是單純寫景,有人望月思鄉,有人詠月抒情,有人借月諷喻,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際遇,詩人筆下的月光便有不同的涵義。在《詩經》中,便已出現寫月亮的詩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數千年來,壹代又壹代詩人用綺麗的想象和斑斕的文筆,把月亮描繪得千姿百態,展示了中國人的浪漫和想象力。

自然的月亮

中秋之夜,壹輪滿月靜靜普照著天下人,哪怕是在喧囂戰亂的時代,也能給人帶來幾分寧馨。

寫景的詠月詩篇非常多,我只能挑選壹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大家***賞。唐代詩人王維,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描繪美妙自然山水詩,其中有很多吟詠月光的名句,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這些詩,盡管只有壹兩句寫到月亮,但我們誦讀,卻能感覺到通篇皆是皎潔明朗的月光。譬如他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的這首詩,表達的是壹種安寧美妙的心境,擁有了這樣的心境,才可能發現大自然的寧靜優美。其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妙句之壹,已經成為中國人描繪寧靜自然之美的名句。想象壹下,銀色的月光從松樹的枝葉間靜靜流射下來,照亮了在石灘上流動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反射著月光,在天地蜿蜒流動,發出晶瑩的喧嘩。這是何等優美寧靜的景象。

唐代詩人孟浩然,也有壹些寫月夜景色的詩句,寫得清靜闊大,如同壹幅幅意境幽遠的畫,讓人讀而難忘,譬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劉禹錫的《望洞庭》,我以為是寫月色的詩篇中很出色的壹首,詩人在壹個明月之夜站在洞庭湖畔遙望,把眼簾中的月下美景寫成了壹首七絕: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這是壹個無風的月夜,月光靜靜撫照著洞庭湖,湖面波平如鏡,如同壹個巨大的銀盤。最富有想象力的是最後壹句:“白銀盤裏壹青螺”,湖中的小山,就像白色銀盤中的壹只小小的青色田螺。我們讀這首詩,眼前很形象地出現了月光下寧靜的湖和山。

中秋之夜,壹輪滿月靜靜普照著天下人,哪怕是在喧囂戰亂的時代,也能給人帶來幾分寧馨。杜甫曾在顛沛流離中過中秋,他在旅途中寫了《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杜甫這首詩,寫在旅途中,動亂的年代,遠離故鄉,心情不會愉快。但是,當他看到出現在晴朗夜空中的壹輪明月,還是會詩興大發。在詩中,他沒有張揚羈旅思鄉之苦,而是細膩地描繪月光之美。壹輪滿月,如明鏡飛入夜空。月亮高懸在天,無法攀登,但皎潔的月光是可以親近的。這首詩的後面四句,寫得浪漫而富有想象力。月亮照在河流中,河流變成了壹條銀色之路,路面上似乎鋪滿了潔白的雪和霜;月亮照在樹林中,月光如白色羽毛,在樹梢上飄飛。在這樣的明朗之夜遙望月宮,清晰得能數得清玉兔身上的毫毛。“瞻白兔”,“數秋毫”,在杜甫的詩中是難得的浪漫,這樣美好的月光,安撫沈靜了羈旅遊子的心。

唐代詩人李樸的七律《中秋》,也是寫月夜美景的佳作。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李樸的《中秋》,把中秋之夜的月色寫得有聲有色,猶如闊大壯觀的畫卷。我們可以欣賞這首詩的前面四句。浩瀚廣闊的夜空中,月亮像壹面寶鏡般升起來。萬籟無聲,似乎連天上的仙樂也因為驚嘆美妙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此時,整個宇宙的主角就是夜空中那壹輪皎潔的滿月,把無邊的天地照耀得壹片通明。

其實純粹寫景的詠月詩非常少,所有涉及月色的詩篇,都表達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我們說“自然的月亮”,只是選取那些描繪了美妙月色的佳句,如果深入分析,都可以發現隱含在月色中的情感和寄托。

人文的月跡

明月在空中照耀著人間,這是壹種永恒,人的生命壹代代衰老更替,但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在相距千百年的不同時刻擡頭望夜空,看到的卻是同樣的壹輪明月。

在古人的詩中,月亮是壹個涵義極其豐富的意象,它代表著繽紛多彩的歷史,代表著古往今來的歲月,代表著人類心中奇妙的幻想。李白寫過壹首題為《把酒問月》的詩,是這類詩中出類拔萃的代表作: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李白的這首詩,使人想起屈原的《天問》,古人對大自然中那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有過很多想象。“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全詩以問句開場,問茫茫蒼穹,月亮是什麽時候出現的?結下來兩句,繼續著詩人的疑問:“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人無法攀登明月,然而月亮卻仿佛永遠跟隨著人的腳步和目光。後面四句,描繪皓月東升時的美妙景象,“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月亮升起時,如壹面皎潔明亮的鏡子飛到紅色的宮闕樓頂,等雲霞散盡,滿世界都流動著月亮的清輝。這裏的“綠煙”,是雲霞的代稱。接著又是詩人的對天詰問:“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夜幕降臨時,月亮從海中升起,早晨,又隱沒在雲霞中,它到底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這是千古疑問,沒有答案,但常問常新,激發人類的想象。下面的四句,是詩人對月宮景象的遐想和詢問:“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在中國的神話中,月亮上住著玉兔和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國人都熟悉,李商隱寫過《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白詩中對嫦娥和玉兔的想象,和李商隱的想象是差不多的,月宮美妙,但那裏的生活壹定是寂寞孤獨的,所以李白發問,孤獨的嫦娥,有誰與之為鄰?其實這是明知故問,嫦娥的孤獨,在寂寞的月宮中永無解脫的可能。後面的幾句,是李白的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明月在空中照耀著人間,這是壹種永恒,人的生命壹代代衰老更替,但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在相距千百年的不同時刻擡頭望夜空,看到的卻是同樣的壹輪明月。這是李白對時空、對生命、對歷史的奇思妙想。讀著這些詩句,擡頭仰望夜空中的明月,現代人也會想,李白當年看見的,也該是這樣壹輪明月吧。

李白還有壹首題為《古朗月行》的五言詩,寫於他在京師失意時,是以月寄情泄憤,詩中的隱喻,現代人讀不出來。這首詩的前面那幾句,非常形象地描繪對月亮的想象,也寫了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雙疑瑤臺境,飛在青雲端。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這首詩,和《把酒問月》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用壹個個提問,把讀者引入神奇的境界。

飛天登月,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夢想,去年,“嫦娥壹號”衛星成功升空繞月飛行,實現了中國人的千年夢想。在中國的古代,不少詩人曾經夢想自己變成飛鳥,夢想能騰雲駕霧,乘風飛入太空。飛上天後幹什麽?當然要看看天堂的景象,要看看月亮上的風光。而這樣的風景,全憑詩人的想象。李賀有壹首著名的詩,題目就是《夢天》,詩中寫的就是天上的奇景: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壓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陌香。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壹泓海水杯中瀉。

李賀是中唐的詩壇奇才,被稱為“詩鬼”,他壹生抑郁不得誌,只活了二十七歲。但他的詩歌卻是唐詩中壹座巍峨峻拔的奇峰。他詩中的悲涼情調,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生不逢時,人間無望,便幻想飛上天去尋求,天上其實更寂寥虛幻。就如李商隱所詠:“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也如蘇東坡所嘆:“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然而李賀因為敢大膽夢想,才寫出不朽的詩篇。李賀的《夢天》,從頭至尾充滿了詭異和怪誕,天宮的景象,在他的詩中並非美妙完美,所有的描繪,都給人淒冷悲涼的感覺。“老兔寒蟾”在灰暗的天色中哭泣,慘白的光芒斜照著半壁月宮。“玉輪壓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陌香”兩句,是寫天宮的綺麗,玉輪碾過之處,熒光閃爍,每壹滴露珠上都映射濕潤的月光,仙人們迎面而過,能聽到他們身上的玉佩丁當作響,能聞到風中的玉桂清香。對天堂的描繪,也就到此為止。後面四句,是詩人對時空的懷想和感慨。人間的千年萬載,在天上只是走馬的瞬間,而在空中俯瞰人世,那廣袤大地不過是幾縷塵煙,浩瀚大海只是天仙的杯中之水,生命是何等渺小。我以為,這首詩中,最後那幾句,才是真正的絕唱。在地上,在人群中,很難產生如此縹緲闊大的奇想,只有思緒飛升到高天雲霄,感覺自己已成天宮的壹員,在九霄雲外遙望人間,才可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李賀沒有飛天升空的經驗,但他憑詩人的大膽想象,在壹千多年前就有了今天宇航員的視野。這也是詩歌的魅力。

情感的月光

“月亮懸掛在中國詩壇的上空。她是人間戲劇美麗而孤寂的觀眾,壹切都在她的註視下,她所觀察到的壹切隱秘、激情、悲傷和歡樂,都被轉化成美妙的比喻和文字,她無聲地連接起遠隔千山萬水的思念。”

動人的吟月詩,當然不是純粹寫景,而是借月色寄托內心的情感。這種情感,很復雜,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可能蘊涵其中。在古人詩中,明月是故鄉,是親人,是愛情,是友誼,明月是歲月,是歷史,是無所不至的時空,明月是綺麗夢想,是美好願望,是心靈的無限延伸。有壹個外國評論家,在讀了中國古人那些詠月詩之後,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月亮懸掛在中國詩壇的上空。她是人間戲劇美麗而孤寂的觀眾,壹切都在她的註視下,她所觀察到的壹切隱秘、激情、悲傷和歡樂,都被轉化成美妙的比喻和文字,她無聲地連接起遠隔千山萬水的思念。”這樣的評論,也在我的心裏引起了***鳴。

在明月之夜,遠離故鄉的遊子會被皎潔的月光撩動思鄉情懷。李白的《靜夜思》,是中國人最喜歡最熟悉的思鄉之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流傳了壹千多年,連三歲的孩童也會吟誦。遊子思鄉的文字,沒有什麽作品比這二十個字影響更大了。其實,此類好詩句,在唐詩中俯拾皆是,譬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居易的:“***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都是能引動無限遐想的動人佳句。

說到這壹類吟誦月亮的詩歌,不得不再談談李白。李白的吟月詩中,還有壹首影響特別大,那就是《月下獨酌》。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是壹首感情深沈浪漫,意象奇特,極富有想象力的天才之作,可以說是千古絕唱。作品以常人想不到的念頭開場,可以說是奇峰突起,把人帶入壹個奇妙的情感世界。在花間月下,擺酒自酌,應該是宜人的環境,然而李白卻不滿足,為什麽,因為孤獨,身邊沒有壹個至親好友。於是李白忽發奇想,“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舉杯向天,邀請明月,月亮、我和我的影子,成了三人,這是前無古人的奇思妙想,是李白的創造。全詩率性純真,雖然浪漫奇特,卻毫無做作。對此,編《唐詩別裁》的沈德潛這樣評價:“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在李白寫《月下獨酌》之後,曾有很多後人也在詩中邀月,但想要超過李白,似乎沒有可能了。

前年秋天,在臺北和壹批臺灣作家***度中秋之夜。從高樓餐廳的窗戶可以俯瞰臺北夜景,電光曳動,燈火璀璨。但是,大家的目光只是註視著天上的那壹輪滿月。月華如水,滿世界流動著寧靜和安詳,中秋的明月,照耀著全世界的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此時,心魂都會在月光中飄飛回故鄉,和親人團圓。坐在我身邊的是壹位臺灣女詩人,我問她,此刻,如果要妳選壹首詩表達心情,妳選什麽詩。她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她的話,引起我的***鳴,也被在座的所有人贊同。

古人詩中吟詠中秋的篇章,不計其數。流傳最廣的,也許應屬蘇東坡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這首詞,是蘇東坡在中秋之夜把酒問月,懷念他的弟弟蘇轍(字子由),也是對壹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把酒問月,是受了李白的影響,但蘇東坡這首詞完全從李白的《把酒問月》脫化出來,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意境。這首詞仿佛是詩人和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詩中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壹般的語言,感動並吸引了壹代又壹代讀者。此詞的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已成為中國人對遠方親友的最常用的祝福語。

如果說,中國古代詩人中有誰在吟月的題材上可以和李白相媲美,我以為,非蘇東坡莫屬。因為《水調歌頭》已成中秋詠月的絕唱,後人忽略了蘇東坡其他寫中秋吟月亮的詩詞。其實,蘇東坡還有壹些中秋吟月的詩篇,也寫得意味深長。他的七絕《中秋月》,寫清涼月色,感嘆人生無常:“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另壹首七絕《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詩題中有看潮,詩中卻並未見潮,詩人只是囑咐不要鎖門,等月上中天後,可以踏著月光出門去江邊看夜潮,給人闊大奇妙的想象空間。必須提壹下的,是《中秋見月和子由》,也和他的弟弟蘇轍有關,是和蘇轍的詩而作,這是古人寫中秋詩篇中難得的長歌,***十四聯二十八句,從月升寫到月落,其中繪景抒情、記人敘事,既激越酣暢,又低回婉轉,讀來讓人心動: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蘇東坡在這首詩中把明月比作天公之眼,這樣奇特的比喻,前所未有。而“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這兩句的氣勢,也是非同凡響。使我感動的,是詩人自己在月光中的影子,“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這是壹個沈浸於月色的詩人,是壹個既浪漫又憂傷的思想者和夢遊者。(有刪節)

思想者小傳

趙麗宏散文家、詩人。1951年生於上海。中學畢業後曾去崇明島插隊,其間種過田,當過木匠,做過鄉村郵遞員以及教師。1977年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1982年畢業後曾在《萌芽》雜誌社從事文學編輯工作。2000年被華東師範大學文學院聘為客座教授。現任《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散文集、詩集、報告文學等各種著作***五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