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描寫了自然環境,又反映了詞人的心境。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達到了微妙的契合。這種以景物反映人的處境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筆下屢見不鮮。
2.原文
無標題的
李商隱
我遇見她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自從我們分開以後,時間變得更長了,東風起了,百花齊放。
春天的蠶會壹直織到死,每晚蠟燭都會把燈芯抽幹。
早晨,她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發雲在變化,然而她卻用她的晚歌勇敢地面對月光的寒冷。
去彭山的路不多,哦,藍鳥,聽著!-把她說的帶給我!。
3.筆記
無題:從唐代開始,有些人在不願意標註能表達主題的題目時,就經常用“無題”作為壹首詩的題目。
絲盡:絲與“思”諧音,“絲盡”表示思念至死方休。
眼淚開始變幹:眼淚是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裏的雙關是指相思之淚。
小靜:早上穿衣照鏡子;雲彬:女人美麗的頭發是她年輕的象征。
瑛玨:這是壹個虛構的詞。冷月:指夜的加深。
彭山: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比喻哀悼者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給西王母送信的信使。?
東風:春風。
殘:枯萎。
4.簡要分析
這首詩自始至終充滿了痛苦、失望、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的每壹副對聯都是這種情緒狀態的反映,但每副對聯的具體意境又各不相同。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復表現了貫穿全詩的復雜情感,同時又以它們緊密的聯系縱向反映了以這種復雜情感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種連續的、含蓄的、深刻的抒情,成功地再現了我心中的深情。
李商隱此前詩歌創作的第壹、三、四、五句中也有類似的描寫。詩人受到前人創作的啟發,繼承和借鑒。但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高度的創造性向前邁進了壹大步,將原本簡單的表現手段,轉化為更加曲折生動,以反映更豐富、更深刻的思想感情。事實上,他已經脫去了舊的痕跡,成為壹個新的創造。由此可見,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和對意境、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成功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