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文/海子
從明天起,做壹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壹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壹個人
給每壹條河每壹座山取壹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妳祝福
願妳有壹個燦爛的前程
願妳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妳在塵世獲的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意義:
這首詩以樸素明朗而又雋永清新的語言,唱出壹個詩人的真誠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壹個幸福的人”,願意把“幸福的閃電”告訴每壹個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會真誠的祝願他“在塵世獲得幸福”。詩人想象中的塵世,壹切都那樣新鮮可愛,充滿生機與活力,字裏行間透出積極、昂揚的情感。整首詩乍看是以淳樸、歡快的方式發出對人的真誠祝願。?
大海是作者詩中的核心意象,廣闊浩蕩,心曠神怡,生機勃勃,是安魂之鄉,是搏鬥之鄉,是理想之鄉,是作者作為“海之子”的精神歸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壹種海市蜃樓,然而這是作者所能感受到的壹種明麗的幸福感受。
這個題目的意蘊張力在於,它將人們現實中的思維定勢扯得七零八落,然後萬花筒式地重組,用自己強烈的主導意念使它明麗起來。當然,花應該開在炎熱的土地上,作者卻讓他固執地(“我只願”)開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開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現實中的壹切(“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只為了養活自己的軀體,以使自己的心能夠跳動,使自己的想象能夠飛揚。
全詩有兩套系統。壹套系統是由“餵馬,劈柴”開始,經由“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到“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結束。作者通過自己的描述,將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點明了今天的生活太為世俗繁瑣所羈絆了,主要講營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質層面的事。全詩末尾壹句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這套押韻系統的壹次遙遠的回響。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詩就外部意義而言,可以視作這套押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把它作為壹個整體,進行內部意義的探究與分析,十分顯然,“面朝大海”與 “春暖花開”這兩個短語也是存在押韻關系的。
這套押韻系統以日常生活的畫面的精心描繪,揭示了壹種較為樸素的願望與真摯的情感。另壹套系統由 “陌生人,我也為妳祝福”開始,到“願有情人皆成眷屬”結束。這套系統承上啟下,既是對第二小節中“告訴他們我的幸福”的承繼,又是第三小節倒數第二句的 “願妳在塵世獲得幸福”的先聲。它所抒發的是抒情主人公的美好願望與博愛的胸懷。?
這首詩的第壹段,全部是述說“我”;而第二和第三段,也就是第二部分,全部是述說“我和他人”。第二部分第壹句是“從明天起,和每壹個親人通信 ”,從這裏開始, “我”的溝通範圍不斷擴大,從親人到每壹個人,到每壹條河每壹座山,最後到陌生人,隨著範圍的擴大,否定性和矛盾性逐漸滲入詩歌,直到最後形成“祝願”與“只願”的對立。
他給熟悉者通信,給陌生者祝福,目的都是希望他們幸福,和自己壹樣的幸福,如果幸福的形式不同,但幸福的體驗應該是壹樣的,所以最後壹句,海子表達對自己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絕對自信。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兩個部分的總結,壹個是對“我”的生活和希望的總結,壹個是對“我”和他者之間關系的總結。
在第壹段結尾,“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顯得積極樂觀,在整個詩句內部沒有否定性的因素,這所房子令人陶醉,她裝滿幸福,朝向廣闊的海,她的溫度是春天,面容是鮮花。作為第壹部分的總結,這壹句勾畫出明天的“我的幸福”。
當只涉及“我”的時候,“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與世俗生活是和諧的,親密的,它們***同構成我的幸福,我的幸福既有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也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第二個部分,當涉及到我在“世界中”與他者發生關系的時候,就出現了某種分裂,他人與我形成了某種對立,在這種對立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不能與世俗生活和諧壹致,反而成為“我”離開世俗生活之後的庇護,是“我”最後的立足之處,最後的溫暖、最後的安慰。因此,“我”的矛盾是因為出現了他者,在他者出現之前,明天都是和諧美好的。?
全詩所有句子的主語都是“我”,壹***有五個,而且每壹段結束詩句都是以“我”開頭:“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將告訴每壹個人”,“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三句詩表現了三種不同的狀態,我從擁有,到告訴,再到回歸。
最後壹段的“春暖花開”與第壹段構成了壹個循環,幸福從我的天地出發,逐漸去擁抱外面的人和世界,然而,最後還是回到我的“大海和春天”。
在第壹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我的世界的狀態,是滿心歡喜的總結,而在結束時,它成為我的最後壹片天空和立足之地。當我試圖把春天的溫暖播撒給世界的時候,突然發現,我的陽光只有我自己才真正需要。
整首詩歌,主語全部是“我”,主體間的交流是缺失的,我向外傳遞,放光,撤回。這壹切都是我自己的想象、動作和表情。從詩歌的第二段開始,詩歌的主題詞就是交流,從告訴到祝福,然而,壹切都是單向的,只有“我”,沒有主體間的對話,甚至沒有對其他主體的想象,因此這個世界是陌生的。?
詩歌的最後壹段,“陌生人”是壹個有趣的稱呼。陌生人本來也屬於第二段中的“每壹個人”,從語義的角度,他們是同樣的人,然而卻與“我”構成了兩種不同的關系:壹種是要傳遞幸福的每壹個人,另壹種是“也為妳祝福”的陌生人。他們既屬於我的圈內,同時又在圈外,形成某種含混。
我試圖告訴他們我的幸福,讓他們進入我的圈內,但是最終,在我的心靈中,他們依然只屬於圈外。“陌生人,我也為妳祝福”。根據本弗尼斯特的語言學理論,“我/妳”是交流的基本結構,有我與妳,就有交流。然而在詩歌中,這個交流卻被“陌生人”的稱呼破壞了。日常生活中, 我和妳在交流之後,就不再是陌生人。
在這裏,“我/妳”始終保持陌生人的身份,也就意味著交流的未完成。而且,每壹位面對詩歌的人馬上都被納入到“陌生人”的稱呼之中,成為受到海子祝福的“妳”。如同“妳”這個字壹樣,陌生人也是表現“相互性”的詞,當海子稱呼“妳”是陌生人的時候,實際上也是把自己作為“妳”的“陌生人”,把自己作為所有人的“陌生人”。陌生在交流和祝福中凸顯出來,這不是日常生活中拉近距離的祝福,它表明了不同的願望和價值。
在時間上,這是壹首從明天開始的詩歌,三個詩段第壹句都是祈使句,祈使的對象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是向自己發出的召喚,詩歌的開始就是站在明天的角度召喚自己的行動,召喚自己的幸福和世界的幸福。
這首詩的前面兩段的動作都是屬於將來的時間,而在第三段,則進入了當時。前面兩段的祈使句都是具體的動作,“做壹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以及“和每壹個親人通信”,這都是“我”規劃中的動作,第三段的祈使句卻使詩歌進入想象性行為,為山河取名,這不是需要“明天”完成的動作,在“我”寫下這句詩的時候,取壹個溫暖的名字就已經完成。
同樣的,祝福和願望也是所想即所成,都是在想象的同時完成,而不再需要“明天”。詩歌從明天開始,卻走向了今天,當最後說“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回到了我的心靈的現實。我真正能夠願望,能夠得到的只有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那是只住我壹個人的房子。
詩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完成了壹個循環,空間上走向外面的世界,最後回歸自己的小世界;時間上從明天走向今天。在這個空間擴散的過程中,詩歌中的時間無可奈何地失落了,本來屬於明天的世界轉變為在空間上不可及的世界,壹個不可能的世界。時間被放棄。
時間向空間的轉換在這首詩最重要的句子也表現出來。“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結構和語義上分析這句詩,“面朝大海”和“春暖花開”都是對房子的描述,用面朝大海修飾房子很普通,然而春暖花開是非常奇特的,因為它本身是對時間的描述,而不是對空間的描述,春暖花開本身是壹個時間中的過程,而不是空間中看到東西,因此當人們說春暖花開的時候,並不表明他所看到的花朵樹木,而是表達季節的來臨。在漢語中常用的說法是“待到春暖花開時”,這是對時間的敘述,但是詩人卻用季節來形容壹所房子,使這個時間凝固在空間中,時間空間化了。?
詩歌第壹段的動詞是行動,第二段的動詞是告訴,第三段的動詞是祝福(願望)。三個詩段的開始都是祈使句,是願望和行動的結合,然而到了詩歌的末尾,則只有願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動詞的角度分析,“我”從行動回歸到願望,從“做”壹個幸福的人,到確認當時的狀態——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在最後放棄了行動,如今天壹樣,我擁有心靈的美麗,卻沒有塵世的幸福生活。詩人放棄了“明天”。不少批評家在評論中,強調“明天的幸福”意味著今天的不幸福,例如楊文軍在《憂郁的海子,憂郁的詩》中寫道:“所謂‘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是壹個反諷的陳述句,意即現在並不幸福,‘明天’也僅僅只是壹個渺茫的時間指向。”?
這些評論是有道理的,然而詩歌所表現的更加復雜和隱秘。事實上,無論是今天的春暖花開,還是明天的周遊世界都是精神想象之境界,而人的幸福也並不總是壹種持續的狀態,總是處於對昨天的回憶,對今天的感受和對明天的期盼之中。對明天的向往固然意味著對某種對現實的否定,然而也閃爍著幸福的希望。
這首詩真正的哀傷之處,不是述說當下的不幸福和對明天的寄托,而是對明天的放棄,“我”最終感受到我設想中的行動對於世界沒有價值,甚至於想象中也不再有我的行動的位置。“只願”是壹個肯定,對當下的肯定,然而這個肯定是以對明天的否定為代價的。
詩歌的第壹段是對明天的肯定,“從明天起,做壹個幸福的人”——隱含對今天的否定,在詩歌結束的時候,“只願”是對現實的肯定——隱含對明天的否定。如果說今天的不幸福是令人惋惜的,那麽對明天的否定才是真正的悲劇。明天作為照亮今天的壹束光,在詩歌中如閃電般逝去,它不能溫暖這個世界,不能溫暖陌生人,也不能照亮我的前程。
擴展資料: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於1989年所寫的壹首抒情詩。全詩***三節,第壹節表現了詩人對質樸、單純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對“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尋精神。第二節寫詩人找到幸福後無法抑制的喜悅之情。第三節寫詩人對世界的祝福。詩人將直抒胸臆與暗示、象征手法結合起來,使全詩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暢快淋漓而又凝重、豐富,抒發了詩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獨淒涼之情。
這首詩寫於1989年1月13日,距詩人在同年3月臥軌自殺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作者是屬於“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壹代人”,親身經歷了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扼殺物欲、只講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棄精神、物欲橫流的社會轉型過程。面對現實,理想主義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滅了,覺得不能“詩意地棲居於世”了。同別人盲目沈醉於物質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較起來,他更多地感到來自內心分裂矛盾的痛苦。這篇詩歌便是他人生痛苦體驗的結晶。?
這首詩的創作契機也有可能包含”情詩“的成分,“大海”也可能有具體所指。海子在去世之前壹段時間裏,與已經分手並移居深圳,還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戀女友保持著友情性質的通信。據此推測,這壹“大海”意象,應與對海邊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戀女友的想象有關。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壹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裏,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壹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
在詩人生命裏,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壹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劄記。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
參考鏈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百度百科
海子(當代青年詩人)-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