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谷,字世用,揚州興化人。永樂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土,授中書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尋遷翰林侍講。英宗即位,開經筵,楊士奇薦谷及苗衷、馬愉、曹鼐四人侍講讀。正統十年由侍講學士進工部右侍郎,入內閣典機務。 景泰初,進尚書,兼翰林學士,掌閣務如故。英宗將還,奉迎禮薄,千戶龔遂榮投書於谷,具言禮宜從厚,援唐肅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眾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聞。谷曰:“迎復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壹助也。”都禦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詰所從得,谷對曰:“自臣所。”因抗章懇請如遂榮言。帝雖不從,亦不之罪。 二年進少保、東閣大學士。易儲,加太子太傅,給二俸。應天、鳳陽災,命祀三陵,振貧民。七年進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內閣七人,言論多齟齬。谷清直,持議正。王文由谷薦,數擠谷。谷屢請解機務,不許。都給事中林聰忤權要論死,谷力救,得薄譴。陳循及文構考官劉儼、黃諫,帝命禮部會谷復閱試卷。谷力言儼等無私,且曰:“貴胄與寒士競進,已不可。況不安義命,欲因此構考官乎?”帝乃賜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壹人,事得已。 英宗復位,循、文等皆誅竄,谷謝病。英宗謂谷長者,語廷臣曰:“谷在內閣議迎駕及南內事,嘗左右朕。其賜金帛襲衣,給驛舟以歸。”尋復賜敕獎諭。 谷既去位,杜門絕賓客。有問景泰、天順間事,輒不應。天順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豐儀,樂儉素,位至臺司,敝廬瘠田而已。成化初,贈太保,謚文義。
譯文:
高谷,字世用,揚州興化人士。永樂士十三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授於中書舍人(官名,從七品)。宋仁宗做皇帝,改做春坊(官署名)司直郎(官名),不久升為翰林侍講。宋英宗做皇帝,開設禦前講席,楊士奇推薦高谷和苗衷、馬愉、曹鼐等四人做侍講讀。正統十年,由侍講學士升為工部右侍郎,加入內閣主持機要事務。景泰年初,升為尚書,兼任翰林學士,掌管內閣事務和原來壹樣。宋英宗要回來(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所擒,後贖還)迎接的儀禮不夠隆重,壹位叫龔遂榮的千戶,寫信給高谷,詳細地說明了禮儀應該隆重(的原因),援引唐肅宗迎回玄宗的故事。高谷遂將此信藏在袖中上朝,把書信遍傳朝臣說:“壹介武夫尚知道禮儀,何況王公大臣乎嗎?”眾人都認為他的話是對的。胡濙、王直想要聽聽他的想法。高谷說:“迎接英宗的事,再傳給代宗皇上決斷,代宗皇上意願好久沒有決斷。如果將這書信傳給代宗皇上看,使得代宗皇上知道朝廷和民間壹條心,也是壹個很大的幫助。”都禦史王文不認可這件事。不久,負責上諫的官員奏告代宗皇上,代宗皇上追問這件事。高谷回答說:“從我這裏引出的。”但也因為違背皇帝意願(皇帝代宗主張的不願張揚,具禮甚薄),請求按龔遂榮的辦法(主張厚禮迎駕),皇帝雖然不批準,但是也沒有加罪他。代宗二年升為太子少保(正二品),東閣大學士。改換太子後,升太子太傅(正壹品),給他二人的俸祿。應天、鳳陽大災,受命代替皇上祭祀三皇的陵墓,振濟貧民百姓。代宗七年,升為謹身殿大學士,仍然兼做東閣的官職。內閣***有七人,政見多有不相投合,高谷清廉正直,堅持正確的政見。王文是由高谷推薦的,多次排擠高谷。高谷多次請求解除機要事務的職務,皇上都沒有答應。都給事中(官名)林聰不順從皇帝權威,當處死,高谷竭力營救,只獲得輕微的責罰。陳循追查考官劉儼、黃諫(閱卷不公),皇上命令禮部會同高谷復查試卷。高谷竭力說明劉儼等人沒有什麽私心。並且說:“貴族的後裔和百姓的後代壹起考試,已經不可以。何況不按照義命,要由此追查考官嗎?皇上於是賜於陳循、王文的兒子參加中試,只罷了林挺壹人的官職,事情得已了結。英宗再次做皇帝,陳循、王文等都受到誅連,高谷請求病退。英宗說高谷是個有名望的人,又對朝廷大臣說:“高谷在內閣主張迎架禮宜從厚等事不審正直的,過去又曾做過我的經師,在我身邊做官。我要賞賜他金錢絲綢成套衣服,安排驛站小船(送他回去),不久以後還會送去獎賜的文書。高谷已經離開官場,謝絕客人朋友上門拜訪。有人詢問景泰、天順年間的事情,都不回答。天順四年(1460年)正月病逝。高谷俊美儀表堂堂,喜歡節儉樸素,位高至三公宰輔大臣,(家中僅有)破舊的房子、貧瘠的土地罷了。成化初年,被賜為太保,謚號文義。
沒什麽參考,把原文也貼上了,望同仁指正。
花了我幾小時加煙壹包,幸不辱使命。
2. 古詩文翻譯 何景明傳—— 明史 卷二八六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陽人。
他八歲的時候就能作詩,仿寫古文。弘治十壹年,在鄉試中考中了舉人。
年紀剛剛滿十五歲,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貴的人家便爭相資助他前去參加考試。到他家門口的人都聚在壹起,就像壹堵墻壹樣。
弘治十五年,何景明進士及第,被授予了中書舍人的官職。他和李夢陽等壹幹人等倡導寫作古代風格的詩文,李夢陽寫的最為雄峻,景明稍落後壹點,兩人基本不相上下。
正德元年,宦官劉瑾竊取了皇帝的權柄。何景明便上書吏部尚書許進,規勸劉瑾不要幹預朝政,言辭十分激烈。
之後,便稱病回家了。第二年,劉瑾把所有狀告他的官員都免職了,何景明也因此躲過壹劫。
等待劉瑾被誅殺,皇帝聽從了李東陽的舉薦,恢復了以前的官員秩序,何景明也當值內閣制敕房。後來,李夢陽因罪下獄,大家都不敢為他求情。
何景明上書給吏部尚書楊壹清救了他。崇禎九年,乾清宮遭到了災禍。
何景明上書說皇帝不應該收養義子,不應該留著邊防軍隊,不應該寵幸和尚,不應該任用宦官。很久以後,進官為吏部員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壹樣之言上書。
錢寧想和他結交關系,拿來古話給他,請求他題字。何景明說:“這畫是名家的手筆,不要汙染了人家的手。”
最後,把畫扔在地上還給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為陜西提學副使(教育廳副廳長)。
廖鵬的弟弟太監鑾鎮守關中,為人十分驕橫,遇見了三司使的官員了不下馬迎接。何景明便拿著鞭子鞭打他。
何景明教育學生,專門以經學世務。把其中優秀學生的挑選到正學書院,親自給他們說經,不選用諸位大家的訓詁學,知識分子們才知道有經學。
嘉靖初年,何景明因為疾病辭官回家,沒過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歲。 何景明的誌向和節操都十分耿直,為人崇尚氣節和義氣,鄙視榮華富貴和爭名逐利,和李夢陽都有國士的風範。
兩個人寫的詩歌和散文,壹開始的時候互相都十分喜歡,名成之後,互相批評、批駁。李夢陽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則主要崇尚個人的創造,各自堅持觀點不相上下,兩人出去走路也分別走左右兩邊。
有的人說何景明的才能本來不如李夢陽,而其詩秀逸穩稱,視夢陽反為過之。然而天下間的詩文又以何、李並稱,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
其持論,謂:“詩溺於陶,謝力振之,古詩之法亡於謝。文靡於隋,韓力振之,古文之法亡於韓。”
錢謙益撰《列朝詩》,力詆之。
3. 古詩文翻譯 何景明傳—— 明史 卷二八六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陽人。他八歲的時候就能作詩,仿寫古文。弘治十壹年,在鄉試中考中了舉人。年紀剛剛滿十五歲,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貴的人家便爭相資助他前去參加考試。到他家門口的人都聚在壹起,就像壹堵墻壹樣。弘治十五年,何景明進士及第,被授予了中書舍人的官職。他和李夢陽等壹幹人等倡導寫作古代風格的詩文,李夢陽寫的最為雄峻,景明稍落後壹點,兩人基本不相上下。正德元年,宦官劉瑾竊取了皇帝的權柄。何景明便上書吏部尚書許進,規勸劉瑾不要幹預朝政,言辭十分激烈。之後,便稱病回家了。第二年,劉瑾把所有狀告他的官員都免職了,何景明也因此躲過壹劫。等待劉瑾被誅殺,皇帝聽從了李東陽的舉薦,恢復了以前的官員秩序,何景明也當值內閣制敕房。後來,李夢陽因罪下獄,大家都不敢為他求情。何景明上書給吏部尚書楊壹清救了他。崇禎九年,乾清宮遭到了災禍。何景明上書說皇帝不應該收養義子,不應該留著邊防軍隊,不應該寵幸和尚,不應該任用宦官。很久以後,進官為吏部員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壹樣之言上書。錢寧想和他結交關系,拿來古話給他,請求他題字。何景明說:“這畫是名家的手筆,不要汙染了人家的手。”最後,把畫扔在地上還給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為陜西提學副使(教育廳副廳長)。廖鵬的弟弟太監鑾鎮守關中,為人十分驕橫,遇見了三司使的官員了不下馬迎接。何景明便拿著鞭子鞭打他。何景明教育學生,專門以經學世務。把其中優秀學生的挑選到正學書院,親自給他們說經,不選用諸位大家的訓詁學,知識分子們才知道有經學。嘉靖初年,何景明因為疾病辭官回家,沒過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歲。
何景明的誌向和節操都十分耿直,為人崇尚氣節和義氣,鄙視榮華富貴和爭名逐利,和李夢陽都有國士的風範。兩個人寫的詩歌和散文,壹開始的時候互相都十分喜歡,名成之後,互相批評、批駁。李夢陽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則主要崇尚個人的創造,各自堅持觀點不相上下,兩人出去走路也分別走左右兩邊。有的人說何景明的才能本來不如李夢陽,而其詩秀逸穩稱,視夢陽反為過之。然而天下間的詩文又以何、李並稱,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其持論,謂:“詩溺於陶,謝力振之,古詩之法亡於謝。文靡於隋,韓力振之,古文之法亡於韓。”錢謙益撰《列朝詩》,力詆之。
4. 節選自《明史·毛紀傳》的文言文答案明史毛紀傳參考答案4、A簡:選拔,選任.5、D6、C 毛紀要離職的根本原因是皇帝指責他“結朋奸,背君報私”.7、⑴那些趴在宮殿上哭著抗爭的大臣,全都被逮捕拘押起來,毛紀就分條陳述(擬寫奏疏)請求皇帝原諒他們.譯出大意2分,重點詞語“闕”、“系”、“原”的翻譯各1分.⑵(如果)壹個臣子憑借俸祿官位來讓自己感到榮耀,卻不能匡正補救(您的錯誤),這表明他只是竊取名號來為自己謀私利.譯出大意2分,重點詞語“自榮”、“救正”、“私”的翻譯各1分.參考譯文毛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年,參加科舉考試取得鄉試第壹,考中進士,被選拔作了庶吉士.弘治初年,升任修撰,充當經筵講官,被選拔擔任侍東宮講讀.等到《會典》編成,升為侍讀.武宗即位,改任左諭德.因為《會典》中小錯誤,降為侍讀.正德五年晉職學士,升為戶部右侍郎.正德十年,烏思藏進貢,他們的使者說有活佛能預測禍福.皇帝派遣幾千人前去迎接,糧草車船費用用百萬來計算.毛紀上書說:“從京師到烏思藏二萬多裏,所需公私費用,不可計算.壹切費用取自四川,四川連年用兵,兵力疲憊,財力枯竭,再加上如此負擔,恐怕會滋生意外變故.”奏疏兩次呈上,皇帝沒有答復.世宗即位,記錄毛紀擁立皇帝的功勞,加封伯爵,毛紀兩次上疏推辭請求免除.嘉靖初年,皇帝想要追加尊奉父親為興獻帝,朝中大臣堅持上奏,抗拒聖旨.嘉靖三年,毛紀擔任首輔大臣,又像當初壹樣堅持原則.皇帝想要去掉加在父母名號前的本生稱謂,毛紀與石珤聯合上疏抗爭.皇帝在平臺召見毛紀,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毛紀始終沒有順從.那些趴在宮殿上哭著抗爭的大臣,全都被逮捕拘押起來,毛紀就分條陳述(擬寫奏疏)請求皇帝原諒他們.皇帝大怒,傳出聖旨責備毛紀與奸人結成朋黨,違背皇帝傳達私情.毛紀於是上疏說:“以往大臣們接受皇上的旨意,對國家政事都要商討是否可行,然後再貫徹施行.這本來是內閣臣子的本職工作啊,我愚笨不能對上稱職完成聖意.最近,關於去本生的問題,皇上在平臺召見問話,司禮官員傳出旨意,我不知這裏有多少好像是可以商榷的,卻都是由皇上壹個人決斷的.既然我的話沒有被您接受采納,還有什麽探討行不行的必要.皇上召見我們次數是很多,但嚴厲的責罰還跟以前壹樣.我雖然有體諒國家的心意,但不能自己充分的表達.宋代司馬光告訴神宗說:陛下之所以重用大臣,是看出他的耿直,或許對國家有幫助,如果只是用官位讓他榮耀卻不采納他的意見,這是使用官位來謀私情而否定這個人.(如果)壹個臣子憑借俸祿官位來讓自己感到榮耀,卻不能糾正補救(您的錯誤),這表明他只是竊取名號來為自己謀私利.我在您面前,請允許我把這些話說給您.至於勾結奸人結成朋黨,背叛您謀私利,正是我平時最痛恨的事.如果我有壹條這樣的情況,我的罪行何止是要罷官.如果您用這樣的罪行懷疑我,我還能壹天到晚腆著臉在朝廷裏呆著嗎.我請求退休回家,來保全自己的生命.特別希望您能夠學習祖先的典章常識,任用賢才接受諫議,來秉養和平的福分.”皇帝忌恨(嫌惡)毛紀正直剛強,允許他離開,交通和飲食保障按著舊例.毛紀有學識,做官時清廉沈靜莊嚴持重.後來《明倫大典》編成,皇上下詔判定大禮之議中各位大臣的罪,追查論罪奪去官爵.嘉靖二十壹年,八十歲時,毛紀因為皇帝降恩復職,皇帝又下詔派官員慰問他,又賞賜壹些俸祿.又經過三年去世了.附錄:《明史?卷壹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毛紀傳》原文毛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舉鄉試第壹,登進士,選庶吉士.弘治初,授檢討,進修撰,充經筵講官,簡侍東宮講讀.《會典》成,遷侍讀.武宗立,改左諭德.坐《會典》小誤,降侍讀.《孝宗實錄》成,擢侍講學士,為講官.正德五年進學士,遷戶部右侍郎.十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禮部尚書.烏思藏入貢,其使言有活佛能前知禍福.帝遣中官劉允迎之.攜錦衣官百三十,衛卒及私仆隸數千人,芻糧、舟車費以百萬計.紀等上言:“自京師至烏思藏二萬余裏,公私煩費,不可勝言.且自四川雅州出境,過長河西行數月而後至.無有郵驛、村市.壹切資費,取辦四川.四川連歲用兵,流賊甫平,蠻寇復起.困竭之余,重加此累,恐生意外變.”疏再上,內閣梁儲、靳貴、楊壹清皆切諫,不報.郊祀畢,請勤朝講,又以儲嗣未建,乞早定大計,亦不聽.尋改理誥敕,掌詹事府.十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其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帝南征,紀佐楊廷和居守.駕旋,晉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世宗即位,錄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辭免.嘉靖初,帝欲追尊興獻帝,閣臣執奏,忤旨.三年,廷和、冕相繼去國.紀為首輔,復執如初.帝欲去本生之稱,紀與石珤合疏爭之.帝召見平臺,委曲諭意,紀終不從.朝臣伏闕哭爭者,俱逮系,紀具疏乞原.帝怒,傳旨責紀要結朋奸,背君報私.紀乃上言曰:“曩蒙聖諭,國家政事商榷可否,然後施行.此誠內閣職業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邇者大禮之議,平臺召對,司禮傳諭,不知其幾似乎商榷矣.而皆斷自聖心,不蒙允納,何可否之有.至於笞罰廷臣,動至數百,乃祖宗來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不得與聞.宣召徒勤,捍格如故.慰留雖切,詰。
5. 明史章正宸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章正宸,字羽侯,會稽人。從學同裏劉宗周,有學行。崇禎四年進士。由庶吉士改禮科給事中。勸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義,賤富強。
禮部侍郎王應熊者,溫體仁私人也,廷推閣臣,望輕不得與。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正宸上言:“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事因多擾,變以刻成,綜核傷察,宜存渾厚。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獄拷訊,竟削籍歸。
九年冬,召為戶科給事中,遷吏科都給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禮之特重。正宸出其門,與搘拄。歲旦朝會,帝隆師傅禮,進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聽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禮閣臣,願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寵利居成功,毋以爵祿私親昵。”語皆風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撫江禹緒為宣大總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縣史調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輔馮銓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復銓冠帶,正宸爭之,事遂寢。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幾,會推閣臣,救李日宣,謫戍均州。
福王立,召復正宸故官。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結營寨,擒殺偽官,為朝廷效死力。忠義所激,四方響應。宜亟檄江北四鎮,分渡河、淮,聯絡諸路,壹心齊力,互為聲援。兩京血脈通,而後塞井陘,絕孟津,據武關以攻隴右。陛下縞素,親率六師,駐蹕淮上,聲靈震動,人切同仇,勇氣將自倍。簡車徒,選將帥,繕城塹,進寸則寸,進尺則尺,據險處要,以規中原。天下大矣,渠無人應運而出哉?”魏國公徐弘基薦逆案張捷,部議並起用鄒之麟、張孫振、劉光鬥,安遠侯柳祚昌等薦起阮大鋮,正宸並疏諫,不納。改大理丞,正宸請假歸。魯王監國,署舊官。事敗,棄家為僧。
以下答案供參考:
4.A.望輕不得與 與:給予
B。遷吏科給事中 遷:升官
C。正宸爭之,事遂寢 寢: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鎮 亟:緊急 答案:A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學行”的壹組是:
①從學同裏劉宗周②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③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④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⑤召復正宸故官⑥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應熊“入閣”,結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監獄拷打審訊。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門下做事,他們倆的關系不好,章正宸與周延儒意見常不合。
C 章正宸說“陛下隆禮閣臣,願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這些話,是在諷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時,陛下應親率六軍駐紮在淮上,人人齊心同仇敵愾,勇氣自然會倍增。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