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壹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壹出 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 》:
卷三十六 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簡單的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就是本來我壹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沒有照我卻照滿溝渠。喻自己很喜歡/很想做的事沒有得/做到,更無奈的是自己喜歡/想做到的人/事物卻做的更不好,
比如我本來很喜歡壹個女孩子,無奈他喜歡的不是我而是比我更差的壹個,
本來我想做個好人的,但結果呢,我不用做什麽就比別人好,因為別人太差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句詩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王風》集中,題為《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麽要求呢!
《黍離》全詩如下: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註釋:
(1)黍:俗稱小米;離離:茂盛的樣子;稷:高梁。
(2)行邁:遠行;靡靡:遲遲,行走緩慢;搖搖:憂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謂我何求:認為我久留不去,有什麽要求。
(4)“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的意思是:渺茫的蒼天啊,造成這個後果的到底是誰呢?
(5)噎:食物塞住咽喉,這裏指壓抑不能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