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三國演義文言文版賞析

三國演義文言文版賞析

1. 求三國演義文言文版好句+賞析20句

在《三國演義》裏劉備給人的感覺總是仁厚而少智,所以他在“天時、地理、人和”中占據“人和”,其實不然,真正來說他的心計壹點也不亞於他人.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兩則精段中看出: 精段壹: 雲縱馬過橋,行二十余裏,見玄德與眾人憩於樹下.雲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雲喘息而言曰:“趙雲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墻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壹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視之,原來阿鬥正睡著未醒.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壹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壹回) 賞析 應該說趙雲不畏生死,往來曹操百萬大軍之中,救出劉備的兒子是大功壹件,但對於劉備來說當時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了,更沒有什麽可以撫慰和獎賞像趙雲這樣的忠臣了,擲子於地既可以籠絡人心又打破了當時的尷尬局面,正可謂是壹箭雙雕. 精段二: 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壹手掩淚,壹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選自《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 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發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劉備見了榜文長嘆壹聲,剛好張飛聽見,說“大丈夫不去為國出力,在這裏長嘆什麽.”劉備說力不從心,所以長嘆.張飛說他賣豬肉頗有積蓄,可招兵.劉備非常高興.兩人就去喝酒,剛好關羽也正要去應募,也進來喝酒.三人誌同道合,非常投機,於是結拜為兄弟,***圖大事.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於是請來了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關羽卻說不用.壹邊和馬良下棋,壹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嘆,關羽稱贊華佗的醫術,華佗贊嘆關羽的勇氣毅力. 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雲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裏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走投無路,便請求關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壹馬.關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裏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壹軟,就放了曹操.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壹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壹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壹手提大刀,壹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於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雲長上船乘風而去. 三英戰呂布 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壹戟便敗退.(呂布不愧是三國第壹武將啊)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壹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壹仗.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裏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裏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白帝城托孤 關羽失荊州被殺後,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後事.將太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空城計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守,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於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壹劫! 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西蜀壹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

2. 三國演義評析加原文

以下是我收集的壹些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 可能不是很全 評論也是我自己寫的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1 關羽 原文:操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 關公曰:“以吾關之如土雞瓦犬爾。”

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壹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

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評論:這段話描寫關羽雄視天下的英雄氣概,言語中帶有譏諷之色,也帶有好強的壹面,以及劉備收降馬超後 關羽之其勇武過人欲何其比試 也說明了這壹點 關羽雄霸天下 武藝絕倫原文:公沈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

壹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

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

願聞三事。”公曰:“壹者,吾與皇叔設誓,***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壹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裏萬裏,便當辭去:三者缺壹,斷不肯降。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註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雲天 原文: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壹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

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

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

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壹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義釋曹操 赤壁戰後 曹操敗北 關羽奉命阻擊曹操 然操求饒關羽深知春秋大義 遂報當日3約恩惠 放走曹操 也顯示了關羽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氣概和信義原文: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於地。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於□□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

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後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2 曹操原文: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誌而縱橫四海。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

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

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

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壹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壹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評論:此段描寫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體現了曹操胸懷大誌 有包藏宇宙之機 吞吐天地之誌 視天下群雄如同草芥 然獨賞識劉備英雄 意在探備真心原文: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勝。

’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評論:此段描寫曹操打敗袁紹 祭奠袁紹時的感嘆 表現了曹操有過人之能袁紹以。

3. 三國演義文言文版

三人郁郁不樂,上街閑行,正值郎中張鈞車到。

玄德見之,自陳功績。鈞大驚,隨入朝見帝曰:“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

今宜斬十常侍,懸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帝曰:“張鈞欺主。”

帝令武士逐出張鈞。十常侍***議:“此必破黃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

權且教省家銓註微名,待後卻再理會未晚。”因此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克日赴任。

玄德將兵散回鄉裏,止帶親隨二十余人,與關、張來安喜縣中到任。署縣事壹月,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

到任之後,與關、張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廣坐,關、張侍立,終日不倦。

4. 三國演義好句賞析20字

雲縱馬過橋,行二十余裏,見玄德與眾人憩於樹下.雲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雲喘息而言曰:“趙雲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墻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壹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視之,原來阿鬥正睡著未醒.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壹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壹回)賞析應該說趙雲不畏生死,往來曹操百萬大軍之中,救出劉備的兒子是大功壹件,但對於劉備來說當時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了,更沒有什麽可以撫慰和獎賞像趙雲這樣的忠臣了,擲子於地既可以籠絡人心又打破了當時的尷尬局面,正可謂是壹箭雙雕。

5. 求三國演義精彩段落的文言文與對應的現代文與賞析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而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壹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解析 本文通過諸葛亮對劉備“問計”所做的回答,深刻的分析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形勢,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為劉備制定了壹套統壹天下的政策和策略,表現了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的諸葛亮的遠見卓識和過人才幹。

譯文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不贊同這點。

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的徐庶與諸葛亮友善往來,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先主劉備駐紮在新野。

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又稱臥龍,將軍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妳和他壹起來。”徐庶說:“這個人妳可以到他那裏去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應該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去了三次,才見到。於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董卓、曹操先後專權,皇室遭難出奔。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想要為天下人伸張正義,然而缺乏智謀,才識淺短,沒有辦法,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誌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請您告訴我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化州為郡,稱霸壹方的多得數不清。

曹操與袁紹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於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

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可以把他作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壹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用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劉表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形式堅固,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

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裏人民興旺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壹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壹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二郡,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秦川,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糧食,用壺裝著美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麽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同諸葛亮的感情壹天天深厚起來。

關羽、張飛等不高興,劉備就解釋給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壹般。希望各位不要再說什麽反對的話了。”

關羽、張飛才平靜下來。

6. 三國演義的句子+賞析,越多越好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突出曹操此人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更表現其能力的不凡。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茍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

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誌,並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壹生對“致遠”的執著。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表示諸葛亮嘔心瀝血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