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聖經》上的記述,迦百農城裏住著壹些法利賽人,他們也和耶路撒冷的法利賽人壹樣,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
法利賽人常常互相請客。壹天,迦百農城裏壹個名叫西門的法利賽人在家裏大擺宴席,邀請了許多的客人,被邀的客人絕大多數是法利賽人。這壹天西門家裏可熱鬧了。客廳裏擺放著好幾張長桌,上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物,桌子旁圍著舒適的榻子;在靠近大門的地方還放了很多盛滿水的盆子,這些水是給客人進門時洗腳用的,西門家的仆人也早已穿戴整齊,站在大門口等著迎接客人。
不壹會兒,客人們陸陸續續到了。西門迎上前去招呼他們,和他們親臉,他的仆人則端水來給客人們洗腳。原來,親臉和洗腳是猶太人迎接客人的傳統禮儀。跟客人親臉表示問安的意思。洗腳呢,是因為猶太人平常走路穿的是涼鞋,走在路上難免會有許多的沙石和塵土沾在腳上,使人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壹般熱心好客的主人,總會在客人進屋後,端水給客人洗腳。
西門的仆人給客人洗完腳後,接著在客人的腳上塗了些油膏,滋潤皮膚。最後再在客人身上塗壹點香油,以除去客人身上的汗臭。經過這壹番洗腳、塗油膏、塗香油的過程,客人們渾身上下可就舒服爽快多了。
客人越來越多,西門家的客廳漸漸坐滿了人。主人西門滿面笑容穿梭在客人當中,可是對其中壹位客人,西門卻不理不睬,這是怎麽壹回事呢?這位受到西門冷落的客人就是耶穌。
西門也邀請了耶穌,不過,西門邀請耶穌,可不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多麽深厚的感情,也不是他有多麽敬佩耶穌。不是的,西門邀請耶穌的目的有兩個:首先,他想趁此機會,向別人炫耀自己有多麽的慷慨、好客。妳看看,連他們法利賽人的仇敵——耶穌他都願意邀請,難道還稱不上慷慨、好客嗎?其次,他是為其他的法利賽人,提供壹個尋找耶穌把柄的機會。
耶穌對西門心中的盤算當然是壹清二楚。不過,耶穌還是接受了西門的邀請,到他家做客。其實從壹進屋門,耶穌就已經明顯地感到了西門對他的冷淡,但是,耶穌沒有因此生氣離去,他不動聲色地找了個位子坐下。
終於,客人都到齊了。西門坐在主人的席位上,掃視了壹下客人,然後請大家開始用餐。
正當客人們吃得津津有昧時,壹個女人手拿壹個小瓶子靜悄悄地進到客廳。她不是客人,她是自己來的。按照猶太人的風俗習慣,在客人吃飯的時候,往往會把家裏的大門敞開著。那些沒有被邀請的人也可以隨便進到主人家裏。不過他們不能坐下來和客人壹塊兒吃喝。他們只能坐在壹旁跟客人交談或是聽別人交談,而這家的主人呢,則可以借這個機會向外人炫耀他的富有和好客。
這個女人悄悄地進了客廳,靜靜地坐到客廳的壹個角落。然後她擡起眼挨個兒往客人身上看過去,似乎在找人,這時,客廳裏的人也發現了這個突然出現的女人。頓時,幾乎每個人的眼睛都流露出了對她的鄙視和厭惡。有的人甚至輕蔑地“哼”了壹聲,心裏想:“怎麽搞的,這個女人竟然來了。她來想幹什麽呢?”
究竟這是怎麽壹回事?為什麽他們這麽討厭這個女人呢?原來她是迦百農城出了名的“壞女人”。她的生活放蕩,經常和壹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在壹起,所以落了個“壞女人”的名聲,壹般的迦百農人是不會和她來往的,生怕敗壞了自己的名聲。法利賽人對這種道德敗壞的女人更是深惡痛絕。
這個女人無意中聽到了耶穌的事跡和講道,她的思想、她的人生起了巨大的改變。她不再喜歡以前那種不道德的生活方式,她為自己所犯的罪深深地感到羞愧和難過,對於耶穌自稱是彌賽亞、是救世主的話,這個女人深信不疑。她深信只有耶穌能赦免她的罪,只有耶穌能幫助她過壹個全新的生活。
所以,當她聽說耶穌在西門家做客時,沒有多想就急忙趕來,在她心中只有壹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見到耶穌的面,請求耶穌的赦免,完全不在乎別人的嘲笑、法利賽人的冷眼。
很快地,這個女人在客廳中發現了耶穌的身影。她沒有理會其他客人對她的反應,直接從大廳的角落小心翼翼地挪到耶穌身旁。這時,耶穌剛好斜臥在榻子上,兩腳伸在壹旁。耶穌註視著這個靠近他的女人,目光中充滿了無比的憐憫。看到耶穌憐憫的目光,再想想自己過去所犯的罪,這個女人眼中湧出了後悔的眼淚。
她低下頭挨著耶穌腳邊,渾身顫抖地抽泣起來。她的淚水滴落在榻子上,也滴落在耶穌的腳上。當她發覺自己的淚水打濕了耶穌的腳,她趕忙用自己的頭發去擦並用嘴去親耶穌的腳,接著,她把手上小瓶子裏的東西傾倒在耶穌的腳上。
她手上拿著的小瓶子裝的是什麽呢?原來是壹瓶昂貴的香膏。這壹小瓶昂貴的香膏是這個女人所擁有的最貴重也最寶貴的東西,如今,她把這壹小瓶香膏全都倒在耶穌的腳上,以表達她對耶穌無比的尊敬、無比的愛戴。雖然這個女人因為抽泣而說不出壹句話來,但是她的心裏卻強烈地渴求耶穌能說壹句赦免她的話。
桌前的每壹雙眼睛都緊盯在耶穌和他身邊的那個女人身上。看到那個女人對耶穌的所作所為,他們流露出更加討厭、更加鄙視的神情。尤其是主人西門,更是深深感受到冒犯。他恨不得馬上把那個女人趕出家門。
西門表面上盡量保持冷靜,但他心裏卻想:“耶穌要真是個先知,他就該知道他面前這個女人是個什麽樣的女人。他應該碰都不讓她碰壹下。”
這時,耶穌打破了客廳裏的寂靜,轉過頭對西門說:“西門,我有話要跟妳說。”“老師請說。”西門故作鎮靜地回答。
“西門,”耶穌不慌不忙地接著說,“有壹個富人同時借錢給兩個人。他借給第壹個人500塊錢,借給第二個人50塊錢,後來,這兩個人都沒有辦法償還他們所借的錢。於是,富人說:‘妳們倆都不用還錢給我了,我免了妳們欠我的債。’西門,妳說這兩個被免了債的人,哪壹個人會更感激那個富人呢?”西門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當然是那個欠錢多的人了。”
“答得不錯!”耶穌說著轉過身來面向那個女人,又對西門說:“妳看見這個女人了嗎?我來到妳家,妳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個女人卻用眼淚洗我的腳,並且用她的頭發把我的腳擦幹。妳沒有和我親臉問安,但這個女人親了我的腳……所以我告訴妳,這個女人所表現的愛,已經證明她許多的罪都得到了赦免。那些得到赦免少的人,他們所表現的愛也少。”
說完這番話,耶穌用堅定的語氣對那個女人說:“妳的罪都得到赦免了。”
那個女人滿心喜悅地離開了西門的家。在回家的路上,她的步伐顯得特別地輕松。是的,她整個人從裏到外都像換了壹個人似的,因為耶穌替她卸下了罪的重擔。
古語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浪子回頭金不換。”世界上沒有不可原諒的錯誤和罪行,只要妳擁有壹顆寬容的心,那麽妳的世界就會像喬治·羅納的壹樣美好。
喬治·羅納在維也納當過多年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逃到瑞典,變得壹文不名,急切地需要壹份工作。他能說能寫幾國的語言,希望能在壹些進出口公司找到壹份秘書的工作。但是,絕大多數公司都回信告訴他,因為正在打仗,他們不需要這類人才。不過他們會把他的名字存在檔案裏。
在這些回復中,有壹封信這樣寫道:“妳完全沒有了解我們的生意。妳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麽替我寫信的秘書。即使需要,也不會請妳這樣壹個連瑞典文也寫不好,信裏全是錯字的人。”
喬治·羅納看到這封信時,氣得發瘋。喬治·羅納也寫了壹封信,想氣氣那個人。但冷靜下來他對自己說:“等等!我怎麽知道這個人說得不對呢?瑞典文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壹份工作,就必須不斷努力學習。他用難聽的話來表達他的意思,並不意味著我沒有錯誤。因此,我應該寫封信感謝他才是。”
於是,他重新寫了壹封感謝信:“妳寫信給我,我實在是感激不盡,尤其是在妳並不需要秘書的情況下。我對自己將貴公司的業務弄錯這件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給妳回信,是因為聽他人介紹,說妳是這個行業的領導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錯誤,而自己卻無法自知,我備感慚愧,而且十分難過。現在,我計劃加倍努力去學瑞典文,以改正自己的錯誤,謝謝妳幫助我不斷進步。”
不久,喬治·羅納就收到了那個人的回信,並且給了他壹份工作。通過這件事,喬治·羅納發現了寬容的妙處。
喬治·羅納用行動告訴我們:對別人寬容,其實就是在寬容自己。無獨有偶,下面這個年輕人的故事也是寬容的最好體現。
有個英俊的年輕人在森林裏迷路3天,水盡糧絕,筋疲力盡,最後昏倒在地上。醒來以後,他發現自己躺在壹間小木屋裏。他左顧右盼,看到壹位醜陋的巫婆走進門來,年輕人萬分感激地說:“是妳救了我嗎?我非常感謝妳。”
巫婆用沙啞的聲音說:“年輕入,正是我救了妳。妳必須答應和我結婚,以報答我對妳的恩情。”
年輕入壹臉難色,心裏很不情願,但巫婆畢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所以只好同意與她成婚。
結婚那天,巫婆在喜宴上的吃相很難看,還不時發出難聽的怪聲,不知道有多少客人因此而私下竊笑。可是,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年輕入忍受著這樣的窘境。
晚上兩人壹起進入洞房,巫婆脫下禮服,就在那壹瞬間,年輕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巫婆搖身壹變,竟變成了壹位美若天仙的少女。
少女對年輕人說:“因為妳容忍我在喜宴中的放肆行為,所以我決定每天有12小時變成美若天仙的少女。由妳決定我是在白天變還是在晚上變,壹旦決定就不能反悔。”
年輕入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選擇。如果選擇在白天,帶著美若天仙的少女出門,可以讓人羨慕,但晚上卻必須和醜陋的巫婆***枕;如果選擇晚上,白天就得忍受眾人的指指點點,但卻可以與美若天仙的少女***度良宵。這兩種選擇都不是最理想的,於是年輕人嘆息道:“我的確不知道該怎麽選擇。這樣吧!妳自己決定要扮演什麽角色,我不幹涉妳的生活。”
巫婆聽了很感動、很開心,溫和地說:“謝謝妳對我的包容,我現在的決定是,每天24小時都是美若天仙的少女,時時刻刻與妳相伴在壹起。其實,我本來就不是巫婆,而是壹個留戀人間的仙女。我之所以變成巫婆,是為了尋找壹個能真正包容我壹切缺點的伴侶。”
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情況並沒有像喬治·羅納和這個年輕人那樣大的考驗,而他們都能用壹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批評自己的人和醜陋的妻子,我們為什麽不能用壹顆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呢?聖經箴言
寬恕別人過錯的,得人喜愛;不忘舊恨的,破壞友誼。